林宏岳


摘要:距今為止,博物館學研究在我國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但由于其研究的現狀實在不容樂觀,主要原因在于博物館學的研究與考古學、歷史學一樣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其復雜程度、研究對象、學科范圍也較為廣泛,在進行博物館學研究時會遇到一定的問題。基于此,下文主要針對藏品構成、藏品定義、藏品研究結構進行分析,并提出關于博物館學研究中藏品的重要性,以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藏品;重要地位
一、藏品是構成博物館的基礎與核心所在
(一)藏品的定義
首先,藏品是為博物館提供教育的基礎,其教育包括社會教育、文化教育、科研教育等。在博物館根據自身的性質搜集與保管藏品時,可達到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社會活動、精神文明、思想文明發展的見證,且這種見證會一直保持與聯結的狀態。其次,在博物館見證藏品的種類、類型、特性后,也突出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存在過和陸續出現的一切,這一些包含了人類歷史文明、人類歷史進程等,其社會教育功能是非常顯著且有效的。與此同時,博物館在目的性的搜集藏品后,可從其中具有歷史、藝術、研究價值的表象將藏品實際資料進行收藏與研究,進而形成博物館自身的藏品。最后,藏品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科學研究、藝術研究的價值,是我國最為寶貴的科學文化財富。在博物館根據自身的性質以藏品實現主要的社會教育價值時,也會成為各項業務活動開展的基礎,其各類型的博物館由于性質與目的不同,藏品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沈陽博物館中,其開展了“百萬收藏計劃”,這個計劃是將收藏百萬件沈陽市民生活藏品,與沈陽人民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記錄、展示和研究中心。沈陽博物館在向人們搜集藏品時,可有效展現出沈陽人民生活履跡、具有濃重沈陽文化印跡、體現沈陽城市發展建設歷程的物證和書證藏品,其目的與藏品用途也彰顯了出來。
(二)博物館收藏的途徑
在博物館中,其藏品的收藏途徑一般為考古發掘、調查征集、民族學考古學征集、社會征集、收購、交換等方式。例如,在考古發掘的藏品中,一般這類藏品都作為博物館與綜合性博物館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田野考古發掘藏品后,是會根據考古發掘品、地層、遺物來確定藏品的歷史年代等,并有便于揭示人類活動遺址和古代墓葬與之相關的內容,其不僅有利于科學地探索與復原歷史,還可以為博物館陳列與社會教育提供基礎的科學依據,其效果是非常顯著的。例如,1972年,考古學家在甘肅省嘉峪關發現一片魏晉古墓群。當年發掘清理的有八座,其中六座墓室中有壁畫。五號墓在1973年被完整地搬遷到蘭州,在甘肅省博物館內復原保存。這些壁畫畫的是1700多年前河西走廊的日常生活狀態,也呈現了中國美術史上最早出現的焦點透視畫法,其社會教育與藝術價值顯而易見。
(三)藏品的價值
關于藏品的價值,是基于博物館功能進行定位的,其藏品價值是重要性的確定,重要性一般是指藏品的歷史背景,科學標本是對科學研究、知識構建的作用。以及人工制品是對人類發展、人類能力認知的作用。其藏品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政治、權力、控制、制度、過往、奢華、祥瑞都與之相關。
二、提高博物館藏品研究的重要基礎
根據上文所述,在了解了藏品的意義與藏品的收藏途徑后,為有效提高博物館藏品研究基礎,應從藏品入手進行細致化分析與研究。現階段,博物館學研究主要是以藏品保護、研究與傳播的一般原則以及這些業務的組織框架,其主要研究的是社會條件對專業工作目標的影響。一般專門的博物館學研究一般博物館學、藏品及藏品研究相關學科的聯系,也研究特定類型的博物館等。首先,現階段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如火如荼,其理論性與教育功能也越來越深化,這種情況也體現出了我國三性二務論,并且在理論性研究狀態下其科學合理性也更為突出,這對于博物館藏品研究的地位也會有顯著性提高。其次,在藏品研究中,其博物館學界現階段的共同認識是加強藏品研究與所有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并且在有效推動博物館研究進行下去時應圍繞博物館以及藏品進行跳躍性研究,這種研究方式是基于科學理論的基礎,以此有效指出博物館藏品研究在博物館學中的重要性與特殊意義。
三、充分利用藏品研究發揮我國特色博物館學體系研究
在進行藏品研究時,由于藏品所涉及到的理論性歷史文化較多,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我國博物館學研究發展步調。基于大同小異的原則,在提出藏品研究在博物館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后,應根據藏品研究在目前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并反思我國博物館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在研究藏品保護、傳播、收藏等組織框架時,應重點加強對藏品研究與博物館學研究的核心傾向,并構建出我國博物館學學科體系,同時充分利用藏品研究發揮我國特色博物館學體系研究內容。首先,為順應新時期對博物館功能的新要求,應進行了深入挖掘藏品資源,研究拓展科教功能,開發高科技展覽展示形式,并逐步發展成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和科普教育基礎,進而發揮我國特色博物館學體系研究效果。其次,為構建出我國學派的博物館學體系,應從博物館陳列藝術進行綜合考量。其博物館陳列藝術是寄生在博物館藏品和博物館研究肌體上的展覽展示,它不是任意的藝術行為,它受著博物館學的制約,受著展覽主題、文物特質、受眾范圍的制約。與此同時,在以各種形態的陳列藝術展示博物館藏品時,其博物館也提高了自身的發展優勢,并以藏品優勢不斷發展與構建我們自身的博物館學體系,進而不再刻意地追逐西方文化,走出困境。
四、充分利用藏品研究構建博物館社會教育體系
在博物館藏品展示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藏品研究構建出博物館社會教育體系,在策劃展覽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構建主義和行為主義的邏輯,充分考慮觀眾心理和觀眾行為、明確思路才能與觀眾更好地互動。博物館需要培養“讀者群”,在研究和展示文物藏品外,博物館學的另一重點應當落在對觀眾的研究和公眾服務,當觀眾的文化層次到了一定層次,會增長對藏品背后文化價值的需求,而不再僅僅是看精品,博物館的發展和博物館學的研究將進入下一階段。博物館自17世紀誕生至今,經歷了“私人百寶展——密集陳列——精品展”的發展歷程,過去的發展歷程與社會整體的文化經濟水平息息相關,未來博物館和博物館學研究或許更應加強觀眾研究和及文化引導,促成雙向共進,從而真正實現博物館應有的社會功能,甚至孕育社會變革的力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其藏品研究在博物館學體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藏品研究的過程中會幫助我國構建出特色的博物館學體系。因此在目前應切實做好國有文物古籍收藏單位、非國有古籍收藏單位或個人在文物古籍保護、修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應針對博物館藏品學進行細致化的研究,以此確保文物古籍能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進一步增強保護意識和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齊佳佳. 博物館學研究中藏品研究重要地位[J]. 藝術品鑒, 2018(2Z):17-18.
[2]劉曉華. 博物館學研究中藏品研究重要地位分析[J]. 才智, 2011, 000(021):338-338.
[3]白文源. 論藏品研究在博物館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兼談中國博物館學體系的構建問題[J]. 中國博物館, 2010(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