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姜山獅山幼兒園星城園 牛麗媛
幼兒教師立足一線教學保育實踐,要與幼兒童、家長、社區都隨時發生著不同的交互作用,如何在工作學習實踐,彰顯幼教在保教工作中所具備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素養?本人結合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以來的教育經歷,認為必須多學習、多思考,多向工作學習,多向書本學習,多在反思中學習成長。
創設問題,以研究促閱讀,帶著問題去閱讀,把閱讀變成實踐與研究的過程,用理論指導實踐,在閱讀中發展,在發展中提升素質,以提升對幼教事業的不懈追求及對專業理論的不斷鉆研。
幼兒園創設閱讀氛圍,注重對教師的閱讀要求,定期開展“好書一起讀”、讀書筆記展示、“我的讀書心得”等活動。比如,上學期開展的“好書一起讀”專題活動,園長向我們推薦《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這本書。在反復通讀、精讀、品讀中,我感觸良多受益匪淺,學習到很多有用的實踐知識。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這本書全書分為“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三部分,著重探索如何利用周圍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改善幼兒受教育的環境,促進家長和社區參與早期教育的多種教育策略。
特別是書中第一部分“教師與兒童”,使我開闊了視野,它以“教育內容和教育要求”中的五大領域為線索,梳理各領域中教師應掌握的策略。把“環境”作為一章,目的是強調環境創設對兒童發展的重要作用。例如,怎樣為幼兒提供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寬松、溫馨、接納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愉快地活動、主動學習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證。教師、家長要共同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讓幼兒萌發學習的熱情、獲得情感的滿足,得到心靈的陶冶。
書中的許多案例,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我感覺非常實用,結合教學實踐我進行了教學反思。比如,當遇到這些狀況時,我們的行為是否適宜,采取的措施是否得當。通過閱讀我得到了一些教育理念和策略:幼兒剛上幼兒園時總是出現哭鬧現象,這是因為幼兒心靈處在最敏感和脆弱時期。此時幼兒能夠敏銳地察覺到周圍人對自己的態度是否友善和親近,從而產生愉快或抵觸的情緒。而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會對其他幼兒的態度產生直接影響。家庭的生活習慣、教養態度和行為對幼兒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了解幼兒不愿來幼兒園的原因,要認真觀察幼兒的情緒反應、多與家長進行溝通,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面對幼兒,教師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好幼兒的榜樣,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注意創設安全、溫馨、接納、關愛的心理氛圍,盡可能多地與幼兒個別交流。當幼兒情緒不好或出錯時,要寬容和接納,讓幼兒有安全感。與家長多溝通、交流,尊重、理解家長,與家長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關系。
怎樣使幼兒成為一個很好的聽眾,聽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基礎,是信息溝通、人際交往的前提。傾聽是幼兒感知、接受語言信息和理解語言的具體行動,他們首先是在聽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的。一個善于傾聽的人往往擁有更多的朋友,也才能積極體驗和積累說的經驗和能力。
幼兒喜歡傾聽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教師要觀察、傾聽幼兒的交談,將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帶到幼兒園,共同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當幼兒有問題或困惑時,會產生傾聽的需要。教師應及時捕捉住幼兒發出的新信息,為幼兒搭建一個“聽說”的平臺。
在閱讀中,我學習到教師首先要激發幼兒傾聽的興趣,創造傾聽的條件與環境,培養傾聽的習慣和提升傾聽的能力。讓幼兒愛說會講,發展和提高幼兒說的水平和能力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標志。教師重要的作用就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自由表達、樂于交流思想和情感的環境。自由的談論更能引起幼兒說的興趣,在案例中盡管幼兒的表達各不相同,但都能得到教師認可并用微笑回報,更激發幼兒參與話語、主動交流的興趣。創設幼兒自由表達、有話就說的語言環境。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意識地擴展幼兒語言交流的內容,創設個別交流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與他人平等對話。
同時,還要利用童話作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幼兒進行合作交流活動。通過設計、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有話可說。教師要堅持不懈,讓幼兒感受到別人想與自己交談的善意,收獲與他人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好處。教師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為幼兒創設有利于安靜地閱讀圖書的良好習慣。
而在“教師與家長”章節中我學習到:教師要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著力提升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溝通技能,幫助家長成為合格的第一任教師。
生活中,有些家長往往認為幼兒的玩不是學習,習慣把幼兒學知識作為評價幼兒園教育的主要標準。這是家長對幼兒學習存在的誤解,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定期安排家長開放日活動,通過活動來引導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任務。家長在親自參與幼兒的活動中更容易轉變教育觀念。教師安排家長不做簡單的旁觀者,帶著問題邊思考邊參與活動,家長在觀察幼兒的學習過程中,親眼見到了幼兒在玩中的學習樂趣和結果,對幼兒的教育目標和方法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和體驗。
閱讀《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使我深刻認識到,教師要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玩,幼兒的天性決定了他們喜歡游戲、需要游戲的伙伴。家長往往會花很多的錢買玩具,以消除孩子的孤單,卻忽視自己是孩子最好的玩伴。所以通過閱讀,我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游戲,既增進親子情感,又在游戲中促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交流。為幼兒創造玩中學的機會,體會玩的快樂和教育價值。
閱讀,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支架,使我們能夠在科學理論的框架下,在實際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論,在日常生活、教學活動中,使教師的觀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華。
我們幼兒園建立健全閱讀機制,每學期還通過發動教師同讀一本書,組織教師們圍繞著幾個關鍵問題進行研討,鼓勵教師們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讓大家從同伴的觀點中獲得新經驗、新思路和新視角,進行自我構建。進而,讓我們在交流與學習中不斷提升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藝術。這種讀書的收益遠遠大于獨自讀書的收益,這種分享交流的閱讀方法,不僅能讓我們教師之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還能進一步激發教師閱讀的激情,形成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沉淀自己的思想,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只讀書不思考,往往是身入寶山空手而返。讀書是借鑒別人的智慧,思考才是產生自己的智慧。閱讀經典之后,我激勵自己寫讀書教育筆記。反思自我,反思教育實踐。思考如何根據幼兒的現實需要去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以便于自己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想問題,分析問題,將已有的認識上升到理論層面。并通過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實踐,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肖川教授認為:“讀書是學習,寫作也是學習,而且是更有效的學習,因為寫作使得閱讀不能滿足于泛泛瀏覽,而必須是一種研讀;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也會是我們更用心地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從更廣闊的生活世界中捕獲到益人心智、怡人情性、滋養人生的知識與信息。”
因此,我對閱讀后教育心得的寫作非常重視,認為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總結教育教學經驗的過程,也是一個持續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更是一個促使我不斷實現專業發展的成長過程。如果說,閱讀是我學習成長的階梯,那么閱讀后的寫作就是激發我閱讀的樂趣。我愿意讓閱讀和寫作,伴隨我幼兒教育專業成長生命化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