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李晶晶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活動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幼兒、教師、文本之間多元對話的過程。對話式閱讀是指以圖畫書為閱讀素材,教師通過提問、問題反饋及增加相關信息的描述等形式開展閱讀教學活動。通過師幼對話、幼本對話和幼幼之間的對話,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和思考,逐漸將幼兒由學習中的傾聽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進而提升幼兒的學習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探索對話式閱讀教學模式在幼兒園繪本教學活動中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文并茂的幼兒繪本,不僅反映了幼兒生活,而且也符合兒童形象思維的特點。在幼兒園教學中,繪本能開拓幼兒想象空間,提高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現在幼兒早期閱讀學習的重要書籍,對幼兒早期閱讀具有重要的意義。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知識遷移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由此可見,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幼兒園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內容。
下面以大班繪本教學活動《跑跑鎮》為例,談談這一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實踐和探索。
3—6 歲兒童語言能力還處在發展階段,其思維具體形象,因此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方式,根據教材內容,運用適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為幼兒創設有趣、多元的互動情境,形成師幼有效互動,更好地激勵幼兒融入閱讀情境,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實現兒童與教師、與文本的對話。
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功能創設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使兒童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能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在《跑跑鎮》閱讀活動中,活動開始,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根據扉頁的圖片情境將畫面上的人物制作成動畫的形式,以動畫“跑跑鎮”導入活動,教師邊出示動畫邊提問:“有一個小鎮,鎮上的居民喜歡做一件事,是什么事呢?(跑來跑去)。”通過動畫的形式,讓畫面內容從平面變為立體,將“跑跑鎮”直觀地呈現在孩子的面前,激發閱讀的欲望,同時也讓幼兒在平等寬松的氛圍與情境中開啟閱讀之旅。
又如在師幼共同閱讀的前幾頁中,“小貓噠噠噠,小鷹噠噠噠,咣——”“黑熊噠噠噠,白熊噠噠噠,咣——”,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增添動畫的音效,制造“咣”相撞的聲音,將無聲的靜止畫面變成生動有趣可視可聽的動態畫面,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繪本的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在大班早期閱讀《跑跑鎮》活動中,通過師幼共讀、猜想變化、自主閱讀、遷移拓展等多種形式的閱讀策略,創設幼兒與文本交融的閱讀情境,讓幼兒在身臨其境的閱讀中進行閱讀思考、猜想驗證、分享交流。活動一開始,我出示汽車和梯子的畫面,引導幼兒猜猜汽車和梯子相撞會發生什么神奇的變化。孩子們通過猜想,發現這兩種物體相撞變成了消防車,孩子們感到非常好奇和有趣。接著黑熊和白熊相撞、女孩和魚兒相撞,師幼通過集體共讀這幾組圖片并引導幼兒討論互動,引發幼兒大膽猜想后,教師讓幼兒自主閱讀,理解“跑跑鎮”中其他兩種物體相撞發生的變化。引導幼兒邊自主閱讀邊與同伴大膽交流自己的猜想,自由發表意見,在與同伴的交流對話中理解文本內容。
對話式閱讀教學要以幼兒為主體,使其參與到活動過程中,與教師和文本內容進行對話。針對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的特點,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閱讀經驗,教師圍繞繪本所體現的主線,創設具有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巧妙地設計提問,引導幼兒融入閱讀情境中,激活幼兒的學習思維。
根據《跑跑鎮》繪本內容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兩點目標:(1)對兩個物體組合后產生的奇妙變化感興趣,并能大膽想象。(2)大膽創編并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圍繞這兩點目標,按照故事發展情節,我提出“相撞了以后會發生什么神奇的變化?”等問題,使幼兒產生好奇心,為引發幼兒繼續閱讀繪本內容做好鋪墊。
繪本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具體明確,有指向性。不可太多、太雜,含糊不清,否則幼兒會不知如何回答,答不到教師需要的點上。如在引導幼兒自主閱讀時,我拋出問題“誰和誰撞到了一起,它們變成了什么”,引導幼兒在閱讀中大膽想象,說一說、猜一猜這兩種物體碰撞后會產生什么樣的神奇變化。這樣具有明確指向性的提問,能讓幼兒帶著問題閱讀,有效地與文本發生對話,提高幼兒閱讀有效性。
在提問中,教師應抓住繪本內容中有利于幼兒想象的因素,提開放式的問題,給孩子更多想象、推理和判斷的空間,激活幼兒的思維,大膽猜想自己所“閱讀”出來的故事,激活與文本的對話。在活動的最后,我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跑跑鎮上還會有哪些新朋友?這些新朋友誰和誰撞到了一起,又會發生什么奇妙的變化呢?”這樣開放性的問題,答案有著很大的想象空間,并充滿不固定性和不確定性,可引導幼兒從多種角度想象富有創意和特色的表達。當然,教師對幼兒的回答要給予及時的支持、回應或進一步追問。如當幼兒說出輪子和盒子相撞變成汽車時,教師引導幼兒:“為什么會變成汽車?從哪里看出來了?”“跑跑鎮居民還會變出什么?”教師的追問拓展幼兒對繪本內容的想象,從而更好地使幼兒融入閱讀情境中。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隨著《幼兒園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不斷深入實施,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課程游戲化。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過多的說教講解和單純的閱讀書本比較枯燥、無趣,而結合繪本設計游戲情境,能讓活動過程充滿趣味性,提高幼兒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性和主體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兒童的發展特點和需要,創設游戲與文本相互交融的閱讀教學情境,進一步深入幼兒與文本、幼兒與同伴的對話。
《跑跑鎮》繪本本身具有很強的幽默性,教師可以挖掘繪本中的游戲元素 “跑跑、碰碰、變變”的故事情節,結合大班幼兒善于模仿、能和同伴合作的年齡特點,創設孩子世界中的“跑跑鎮”的游戲情境,讓幼兒在玩玩、跑跑、碰碰、變變、說說的游戲中探索和想象兩個事物組合后的奇妙現象,感受繪本的有趣和幽默。活動中,邀請全體幼兒隨機抽取胸卡,扮演跑跑鎮里的角色,在音樂聲中尋找想要組合的朋友。當幼兒找到朋友時,教師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身體部位互相碰一碰或互相擁抱,并用語言“××,噠噠噠,××,噠噠噠,咣——”,在快樂有趣的游戲情境中感受互相碰撞、想象變化的體驗,也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教師還可根據幼兒的游戲的情況靈活調整,讓幼兒與同伴交換卡片重新尋找朋友,探索不同的組合變化。在課后,我們還將跑跑鎮融入幼兒的生活,搬上了小舞臺,玩碰撞游戲。在游戲中,孩子們組合了各種奇妙的碰撞變化,如男孩和蜘蛛碰出了蜘蛛俠、輪子和鞋子碰出了溜冰鞋、小女孩和小鳥碰出了天使、手表和鈴鐺碰出了鬧鐘……有趣的游戲形式拓展和延伸了繪本的內容,也豐富了孩子的認知和經驗,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在幼兒園閱讀教學中,創設有效的閱讀情境,通過對話式閱讀教學模式營造平等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幼本互動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引發幼兒主動閱讀的興趣及能力。同時,“對話式閱讀”這種教學模式也能有效體現幼兒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助于真正激發幼兒閱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