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紫帽鎮中心幼兒園 李華英
幼兒園的課程如果是以生態化主題課程的形式來呈現,那么課程是以幼兒的生活及原有經驗為基礎和源泉的活動性課程。自然可以實現更多的體驗傳遞,確保幼兒園能夠把富有教育價值的生活內容納入課程范疇,讓幼兒在實踐、參與、體驗中學習和發展。本文進行了幼兒園生態化主題式課程解讀,總結了幼兒園生態化主題式課程活動開展措施,希望能夠讓幼兒園課程活動更為豐富多彩,形成生態化的優勢格局。
生態化教學理論強調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要處于一個動態、和諧、平等、互動、相互聯系的環境之中。而主題式的教學則是以內容為載體,在主題明確的教學內容之中,教師設立相對集中的主題,然后開展教學活動。在生態化教學理論下開展主題式的課程,教師能夠更好地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使得教學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并且能夠實現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協調運作,從而產生互相激發、共同參與合作的學習環境,實現教學相長、持續和諧發展的課堂追求。
幼兒園生態化主題式課程活動開展要厘清主題式課程活動的順序,實現主題內容的全面規劃。首先,教師要確立主題活動內容,根據這個主題從“知、用、唱、畫”四個方面來進行活動內容的設計。當然,活動內容不局限于這四個方面,要通過主題的具體情況形成全面的思考,確保圍繞固定的學習主題,實現多方面的知識融合與實踐感悟,提升幼兒生活能力,以及文化感知能力。
例如:在“了解端午節”這個主題活動之中,教師就設計了“知端午、吃端午、誦端午、繪端午”四個內容。“知端午”的環節要重點讓幼兒了解他們不知道的端午知識,比如吃粽子的來源、端午節的來源。有些孩子已經知道了,教師只需要簡單講解一下就可以了,而對于懸掛菖蒲、插艾草、佩香囊、賽龍舟、喝雄黃酒、吃咸蛋、除五毒等不盡相同的民風民俗,教師需要重點講解。“吃端午”就是在午餐環節,要讓幼兒更多地感受到吃的快樂,實現對不同美食的體驗,如果能實際操作“包粽子”就更好了。“誦端午”則是要找到一些關于端午節的詩詞,組織幼兒背誦,如“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繪端午”的內容則是組織學生進行繪畫,例如:畫粽子、畫龍舟、畫端午里面的快樂人群等都可以,讓孩子們用畫筆來感受節日的氛圍。
綜上所述,主題活動的多元化設計之下,孩子們自然地完成了知識的學習,這就是生態化的教學模式。
幼兒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不僅很多習慣的養成是在幼兒階段,而且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建立也都是在幼兒時期逐漸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維護社會的基礎,也是學校道德教育的核心所在,但是當我們將這些文化精華更為直接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時,經常受到學生的不自然或者是排斥。所以,幼兒園生態化主題式的課程活動開展要嘗試開展主題式專項德育活動,確保德育的生態化滲透。
例如:幼兒園設計了“繪制祖國”的主題活動,教師組織幼兒思考要怎樣繪制祖國呢?我們要找到祖國的驕傲,將其繪制在一起,形成一幅長畫卷。師生共同討論,孩子們會想到可以繪制祖國的美麗山河、英雄故事、抗疫過程等。
結合多媒體課件介紹,教師還可以啟發孩子們想到繪制家鄉的美麗、中國航天、中華各民族兒女的團結、愛黨的情感等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展現幼兒生活的家鄉,視頻中包含文化、美食等多個板塊的內容,觀看和討論后,幼兒會突然感悟到,原來我生活的家鄉如此美好。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展示中國航天事業的計劃、發展與成功,讓孩子們產生強烈的自豪感,這樣會使得我們的長畫卷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在這樣的設計下,孩子們體會到祖國帶給我們的保護,體會到祖國內部團結與和諧,體會到愛國的情緒和自豪感。而且這樣的德育滲透形式是自然和諧地產生的,在繪畫任務的過程中實現了對內容的了解,形成了德育內容的自我消化。
總之,幼兒園德育活動的開展至關重要,生態化的教學要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緊密結合起來。從幼兒的需要出發,讓幼兒在真實的互動的過程中自由地去感受、去探尋,讓他們在自己能夠支配掌握的世界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實踐活動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環節。實踐活動能夠讓幼兒在進行體驗的過程中,完成對他們的有效教育,這一過程充分體現出幼兒自主、愉悅的教育理念,從而實現理想的教育目標。因此,幼兒園生態化主題式的課程活動開展要結合主題式實踐操作的活動,實現生態化的核心教育。
首先,教師要重視組織幼兒動手制作,體會到生態化的教學。例如:教師要實現“環保”的教育目標,但是如果一味地去講解,孩子們接受情況不理想,如果采用生態化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自然而然地組織學生在實踐操作之中感受環保的重要性,那么教學效果就十分理想了,也有利于從小培育幼兒的核心素養。其次,教師要合理組織主題活動,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教師要實現“環保”的教育目標,就設計了動手制作廢棄物的活動,并選擇了環境日這一天,教師組織小班的孩子分類擺放垃圾。中班級教師組織幼兒用靈巧的小手把廢棄的瓶子、盒子、舊報紙等做成一件件美麗的手工作品,培養幼兒廢物再利用的觀念。大班級小朋友則分布在幼兒園各個角落,除雜草、拾垃圾并分類、擦玩具。這樣小朋友在實際的操作之中,更為深刻地理解了環境保護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總之,實踐操作的主題活動,將“知行合一”作為幼兒生態教育路徑,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從而進一步分析幼兒生態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希望對幼兒教育帶來新的啟示。
幼兒園親子活動逐漸成為教師、幼兒、家長三者之間的紐帶,能夠幫助家園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有利于幼兒教師發現幼兒的其他天賦,從而使家長和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幼兒的優缺點,共同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幼兒園生態化主題式的課程活動開展要結合主題式家幼親子活動,實現生態化的一體教育。
首先,培養幼兒的社會態度、社會情感、社會責任感意識,是當前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要組織一些親子調查活動,通過調查來實現教育目標。例如:教師組織家長與幼兒一起完成“保護眼睛”的問卷調查,通過調查會發現保護眼睛需要注意什么,也會關注到自己的視力水平怎么樣。幼兒園可以組織醫生來講課,講解怎樣更好地保護視力,要確保活動有趣、直觀、易懂,孩子們認真聆聽,積極和醫生互動,讓孩子們了解如何正確保護眼睛,預防近視。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會更好地理解教師循循善誘的教導,理解要正確坐姿,規劃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保護好視力。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組織幼兒家庭內形成親子活動。例如:夏天的時候,教師要教育幼兒懂得“防溺水”的相關知識,這一點需要家長的配合,所以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來傳遞相關的視頻,請家長與孩子一起觀看,然后完成“防溺水知識問卷”。這樣既教育了家長要重視溺水的問題,也提高孩子防溺水的自覺性和識別險情、緊急避險、遇險逃生的能力,杜絕溺水事故的發生。總之,生態化的主題教學活動通過探索生態教育為教師提供多渠道、多資源的學習平臺,分享幼兒園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經驗,將生態幼兒園建設與保教質量提升融合在一起,促進幼兒園的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綜上所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不僅需要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求,而且需要延展幼兒的學習范圍,確保主題式課程之中能夠讓幼兒有更多的學習內容,更為豐富的學習活動形式。并在生態化的教育理論下,確保主題活動能夠有著更為和諧自然的教學模式,使其自然而然地成為幼兒生活經歷的一部分,這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