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中醫醫院 甘肅定西 748100)
近年來,基于循證醫學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相較于傳統護理模式具有醫療與護理一體化的特點。長期以來,傳統的護理常規只注重病人的安全,對病人的舒適性和快速康復重視不夠。骨科疾病以意外傷害為主,導致骨科疾病長期住院且恢復緩慢,同時,骨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康復速度,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則通過不斷優化護理措施,減少患者手術應激和術后并發癥,對促進術后康復和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下肢骨折的情況多為暴力、意外等突發事件所致,這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造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不高,且在情緒上多表現悲觀、焦慮、易怒,且在手術后產生并發癥種類繁多,因此術后早期實施鎮痛、心理、康復訓練等方面護理措施可促進患者康復。因此,對骨折術后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從另一方面來說,醫護人員對下肢骨折患者術采取更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減少醫患矛盾。本研究選取本院近2 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50 例,對比分析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前后患者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1 月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50 例,其中患者男女比例為76:74,年齡為20~67,平均(43.9 士3.2)歲。將參與本次研究患者分為2 組實施,分別給予常規護理模式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研究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其中:對照組:選取骨科收治的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月期間下肢骨折患者75 例,年齡為20~63 歲,平均(42.1 士3.2)歲,其中男女患者比例28:27;觀察組:選取骨科收治的2019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下肢骨折患者75 例,年齡為21~67 歲,平均(43.1 士3.9)歲,其中男女患者比例28:27。所有患者資料進行對比后無明顯差異,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1 月本院門診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50 例。將其分為兩組并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具體詳情如下。
1.2.1 對照組。
對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了解患者相關疾病情況及家屬情況等,針對不同的患者情況給予相應護理。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理指標變化情況,指導患者手術及相關注意事項,定期進行疾病相關健康教育及術后康復指導等。
1.2.2 實驗組。
對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根據圍手術期的不同時期,將臨床護理工作分為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后三部分,并對相關醫務人員及逆行定期的培訓管理。
術前:①確保健康舒適的病房:作為醫療機構要保證能為病人提供不同類型的住院病房,保證病房符合相關標準,保證公共環境定期通風、消毒;護理人員要為病人提供一個干凈整潔的病房,舒適衛生的環境。病房內確保定期通風。同時,病房內擺放報紙、健康教育雜志等各類書籍,有助于轉移患者注意力,消磨時間,減少患者陌生感,縮短醫患距離;②術前指導: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評估身體狀況,術前指導患者做好手術前身體準備,安撫患者情緒使其做好心理準備,③健康教育:講解疾病情況、手術方案,使病人了解手術過程和必要性,消除心理恐懼。
術中:①護理人員對患者再次講解了手術步驟:告知患者手術過程中的配合要點,做好手術中器械轉移、器械操作、體征監護的護理工作,要注意患者的體溫管理,避免低溫水沖洗腹腔,減少冷刺激,②心理疏導: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有效勸阻疏導更好利于手術正常進行;③結束后,病人應留在房間觀察并通知科室做好驗收準備,蓋好被子,固定好引流管等。
術后:①轉運:接診病房的護理人員在手術室門口等候,準備轉運電梯。根據患者術后情況,給予補液及體征監測等;②預防感染:建設標準化的護理操作,保障病房內環境潔凈度,定期開窗通風;③康復訓練:術后12 小時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咳嗽、咳痰、深呼吸訓練。為防止長時間臥床引起的壓瘡和深靜脈血栓形成,可在術后2 天內進行被動踝關節訓練和下肢按摩,術后7 天內坐起、離床、拄拐杖行走等訓練,并按術后4~8 周骨折愈合情況,隨訪膝關節功能訓練表;④患者教育:定期組織開展相關疾病宣傳、科普知識、術后護理方法及注意事項等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患者教育,可以提高醫患雙方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⑤家屬教育:對家屬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明確所需協助項目和患者病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讓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的診療中,幫助患者獲得一定的心理疏導,更快身體恢復。
醫護人員管理:建立完整的護理人員培訓考核機制,確保醫護人員在對下肢骨折患者診療進程中規范的操作。定期進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相關措施宣講,提高醫護人員相關責任意識;定期進行醫護人員疾病診療規范操作考核,保證正確的操作規范;對醫護人員實際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對不良事件建立嚴格的監管追責制度。
對比分析對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干預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在臨床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 評分)、住院時間及不良并發癥發生情況、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價幾方面的情況,研究分析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方式對下肢骨折患者的影響。
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其它方面相同的醫療臨床治療情況下,分別給予下肢骨折患者不同的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數據:對照組臨床疼痛程度即VAS 評分為4.2±1.4,住院時間為9.6±2.3 天,并發癥發生率為21.3%;觀察組VAS 評分為2.6±1.0,住院時間為6.2±2.5 天,并發癥發生率為6.7%。
結果顯示:對照組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高于實驗組,并且住院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可以看出實驗組的下肢骨折患者臨床恢復水平比對照組患者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其它方面相同的醫療臨床治療情況下,分別給予下肢骨折患者不同的護理模式后,對比兩組滿意度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對照組75 例患者中,評價“非常滿意”有13 例、評價“滿意”有28 例、評價“一般”有23 例、評價“不滿意”有11 例,按照滿意度公式計算后,對照組滿意度為85.33%;相比下實驗組75 例患者中,評價“非常滿意”有28例、評價“滿意”有34 例、評價“一般”有10 例、評價“不滿意”有3 例,按照滿意度公式計算后,對照組滿意度為96%。即實驗組的下肢骨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
由此可見,對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干預是非常必要并且取得顯著成效的,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不僅大大的減少了患者疼痛感,在治療效果上也明顯縮短了患者的臨床住院時間。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提高了治療效果,減輕了勝利和心理負擔;對醫護工作者來說,有效的緩解和避免一定的醫患矛盾,提高醫護工作者的成就感;對醫療機構來說,減少醫療資源占用,加快了醫療流動性,并獲得一定程度的醫療口碑。
下肢骨折患者不可避免要進行手術治療,而手術前患者往往會產生焦慮、恐懼感,手術操作后也會發生患者機體對組織損傷和修復產生的無法避免的生理刺激,這就需要臨床工作者進一步完善整個就醫過程中臨床護理模式,從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手術應激反應,促進患者就醫過程的配合度,加強護理過程管理,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本次研究選取本院骨科下肢骨折患者150 例,分別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在實施了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后,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并且下肢骨折患者在疼痛程度方面也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相比較短,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及滿意度評分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不僅對患者治療效果騎著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對病程管理中的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帶來積極影響。從患者方面來說,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從生理和心理全方位對患者疾病進程進行管理,術前、術中、術后醫護人員規范的診療方案,及時的心理疏導及術后康復訓練,明顯的加快患者恢復時間,更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有效的患者診療方案及護理管理,極大的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成就感和滿意度,一定程度上建設正向的醫務人員形象;從醫療機構管理層面上來說,加快患者醫療診療進程,減少醫療資源占用,加快患者流動性更有利于患者收治,建設更好的醫院品牌。
綜上所述,對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干預,能夠對患者的恢復產生積極影響,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減少不良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對臨床工作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