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漳河小學 秦魯文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再局限于提高學習成績,還體現在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這一方面。在生活中,小學生遇到各類問題,能夠主動思考知識和問題的關聯性,敢于解答問題,為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創造出火花。教師也應該轉變應試教育的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根據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少年。
小學生主動性比較差,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有在教師和家長的監督下才會有意識地學習,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不高。而且教師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忽視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是按照教師的思路學習,跟著教師的腳步一步一步地走,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
在傳統教育觀念下,學生、家長、教師都非常重視考試成績,忽略了思維、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限制了學生的綜合發展。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是圍繞提高學生成績進行教學,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考試成績上,這樣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強。
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學觀念老舊,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重復式教學,對于新教育理念不夠重視,不去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使得教學方法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在課堂上也沒有引進新的教學模式,忽視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傳統的觀念阻礙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與創新,使學生綜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傳統的課堂形式相對單一,而且比較枯燥,教學環境也難以啟發學生。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引進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豐富課堂形式,為學生帶來全新體驗,逐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順利推進教學計劃。因此,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合理設計課堂,結合學生水平勇于實踐一些新的教學模式。也可以實現多種模式的融合,優化課堂的環境。例如:可以實現游戲和情境化教學模式的結合,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學生能夠利用一些新思想、新方法彌補自己學習上的不足,發散思維,更輕松地提高數學成績。
由于數學內容相對枯燥、無聊,就需要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增添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面對數學題目時不會產生退縮的念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加以調整,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其更加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導學生一步步前進。例如: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學生要通過大量的運算才能熟練掌握其基本的運算方法,但是這樣很難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開展計算接力比賽,分好小組,進行數學計算題的接力,一個學生做完一道題,下一位學生接力,用時最少、準確率最高的小組獲勝,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學生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習,學習效率高于平日的學習,也體會到了數學的快樂,教師再給予恰當引導,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實現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抽象的數學與實際結合起來,實現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將數學學習目光轉移到生活中,善于發現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和知識,將問題帶入課堂,和老師同學共同探究,分析數學知識,掌握其具體應用,從多個角度思考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加減乘除混合運算”中,教師給出這樣的題目,冰雕區上午有游人180位,下午有游人270位,每30位游人派一名保潔員進行衛生維護,那么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出幾名保潔員進行環境維護呢?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先求上午派出的保潔員數目,再求出下午派出的保潔員數目,最后用下午派出的保潔員數目減去上午派出的保潔員數目;還有同學先求下午游人比上午游人多多少名,再得出下午派出的保潔員比上午派出的多多少名。先進行分步解答,再列綜合算式,最后得出含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幫助游樂園工作人員解決了人員分配問題,得到了滿足感,增加了自信心。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奇奇怪怪的問題,出于本能就會主動去接觸事物,這種本能的需求就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只有通過觀察才會調動想象,才會發現新的事物,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一切創新獲得都是起源于創新操作,培養學生親自動手的能力,才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數學課上,教師要求學生把一個長方形硬紙分成15個小正方形,并試著把它們分為3份,每份有5個小正方形,再把它折成3個沒有蓋子的正方形紙盒。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動手,發揮想象,不斷地去嘗試,克服困難,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育部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態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學習。鼓勵學生與同學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形成團結互助的學習小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圓柱體側面積”教學時,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帶領學生復習了圓柱的相關知識,然后拿出準備好的圓柱體模型,讓學生觀察并提問:給這個圓柱體的側面包上包裝紙,紙要多大呢?提完問題后,學生自主形成學習小組,開始動手操作、集思廣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之間進行激烈的討論,總結出圓柱體側面積公式。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自我學習的意識,還能夠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創新。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實力均衡,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布置學習任務,由小組組長帶領成員開展合作學習。這一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能發散學生的思維,開創學生的數學思路,構建完善的數學思維模型,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也推動著數學課堂進行改進和創新。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時,教師可以提前將學習任務發給每個小組組長,由小組組長帶領組員在課堂搜集關于平行四邊形的相關資料,做好預習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置問題:觀察平行四邊形,你能發現它的什么特點呢?有的學生回答它和長方形很像。教師利用這一回答引導各個小組圍繞這一特點進行合作學習。有的小組通過書籍資料提前預習掌握了分割法,小組內的成員進行探究,將四邊形分割后平移,形成了長方形,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推導,從而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參與學生討論研究,為學生指引討論方向,糾正其中的錯誤,也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想象,充分挖掘數學知識之間存在的聯系,構建數學知識體系,開展高效的學習。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實際應用,從而能夠提高解決效率,挖掘數學知識的內涵,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包括類比推理、數形結合等,教師需要結合數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數學思想方法,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解決關于分數計算的相關應用題時,學生很容易被應用題中“整體一”這一概念所迷惑,提煉的關鍵信息有誤,導致計算錯誤,降低了解題效率。比如有這樣一道題目:小明上午吃了餅的1/2,下午吃了餅的1/2,請問餅還剩下多少?有些學生會不假思索直接回答“0”,這是由于沒有分清楚分數整體一。教師應當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用圓代表題目中的餅。上午吃掉了1/2,圓的一半被涂黑,而下午的1/2,是剩下的半圓的一半。通過這一直觀的表現,學生能夠明白如何解決該類題目,利用數學結合思想正確地提煉應用題目中的信息,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逐步提高解題效率。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制造適當的壓力,不斷給他們創造施展才能的機會,讓他們在自我價值的實現中感受成功的喜悅。由此可見,素質教育下教師肩負著培養具有創新精神人才的使命和重擔,不管是在課堂中還是在課后都要及時地以學生發展為本。因此,教師要重視教學方式的創新,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