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在土建類專業教學多年探索與改革下,其課程體系已基本成熟。隨著建筑業發展和“加快現代化教育建設”、“新工科建設”等概念的提出,社會和建筑行業對高校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不斷更新。而課程體系關系著培養目標的實現,是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因素[1]。因此,土建類專業課程體系仍需要進行持續優化并完善。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創建之初,圍繞工科辦學基礎設立土木工程專業,后借助院校管理學等學科發展設置了多學科交叉的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如何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制定具體的培養計劃,以保障土建類專業高質量的長遠發展,是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核心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依賴于課程體系的優化。同時,考慮到哈爾濱遠東學院辦學定位、優勢與特色等因素,不能隨意照搬黑龍江省內高校土建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經驗。因此,借鑒和總結黑龍江省應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土建類相關專業開展方法與建設規律,成為問題解決的關鍵突破口。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2020年黑龍江省擬認定10所院校為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高校。目前,10所院校中有5所開設土建類專業,分別是黑龍江科技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哈爾濱學院、黑龍江東方學院和黑龍江工程學院。在調查中分析土建類專業發展現狀,發現上述5所院校經過久遠的辦學歷史已具備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土建類相關專業辦學規模較大,專業定位明確,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鮮明特色。如黑龍江工程學院設置的土木工程專業,作為省級重點專業以行業企業為依托,面向建筑工程、道橋工程等領域,為大型國企和地方行業龍頭企業輸出具有工程意識與能力的高質量人才。如何突出專業定位特色與社會需求準確對接、以及重點培養學生何種工程知識與實踐能力等,是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土建類專業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待明確的問題,這5所應用型本科示范高校能夠為問題的解決提供重要參考。
土建類專業是在多學科交叉下形成的,面向市場需求變化與技術經濟發展,其課程體系也在不斷調整。黑龍江省5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探索中基本形成了適應本校發展的課程體系。通過對5所院校土建類各專業中具體課程設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考慮學生計算機、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上,該課程體系要求學生掌握土建學科中的基本原理與技能知識,重點開發學生工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工程意識及其他人文素養。在對5所應用型本科示范高校進一步調研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經驗并分析人才培養規律,從課程體系優化系統論的三個層面出發[2],將5所院校土建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專長與優勢總結如下:
總體結構層面。課程體系的總體結構上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橫向結構設置和縱向結構設置兩方面。橫向結構設置人文與社會科學、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及專業教育及工程實踐與科技創新教育平臺對學生道德、文化和能力素養均做出了要求,縱向結構設置工程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方向模塊等完成學科知識的遞進,達到最佳時序銜接。整個課程體系中必修課與選修課學時分配合理,學生可根據興趣及社會發展特點自主選擇課程而分流方向,避免局限于學分與課時比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對社會需求反應的靈敏性。
課程類型層面。課程類型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綜合素質教育平臺課程形式多樣,平臺涵蓋德育和智育課程,在課程設置中更注重課程教學方式與教學有效性,而不是在課時總量上下功夫,如黑龍江科技大學在人文與藝術模塊開展《哈爾濱近代建筑藝術》課程,并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充實政治、經濟新觀點,促進土建類專業人才的高水平綜合發展。第二,專業基礎教育平臺寬而堅實,在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依托院校優勢學科,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如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借助現代化大農業鮮明特色建設,在土建類相關專業中設置農業物聯網、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等課程,實現人才培養與本校特色學科相結合的“厚基礎、寬口徑”。第三,應用方向多而靈活,在大類招生錄取背景下前三學期不分專業與專業方向,大類基礎課程完成后按興趣與能力進行專業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學業規劃能力。
課程內容層面,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包括對經典理論課程的刪繁約簡、對實踐課程持續改進以求質保量。此外,課程內容中更大優勢表現為內容的與時俱進,近年來BIM技術在土建類相關專業中迅速發展,這一方面要求土建類專業人才對BIM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在市場中形成了對土建類新型人才的需求,如基于土建技術的編程和軟件開發人員。5所院校已全部開設BIM技術課程以及其他數字信息技術課程,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更是要求在課程內容中融入編程理論,培育計算機-土建復合型人才。
上述應用型本科高校土建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專長與優勢,是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需要加強的內容,也是辦學定位與特色調整的重要方向。
成果導向(OBE)教學模式是通過反向設計,以成果或產出為導向根據人才培養需求設立培養目標。這種“倒推式”教學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清楚地知道學生應達到的要求,并實施有效而適宜的方法促成目標的實現。OBE教學理念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的核心內容[3],因此進行土建類人才的企業需求分析確定成果導向,對土建類專業發展與課程體系優化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黑龍江省向全國各地輸送大量優秀土建相關專業畢業生。在調研過程中,對在企業就業學生進行回訪,分析現有課程體系的教學效果并在反饋中進行調整。調研發現,現階段的人才需求首先應包括堅實的學科基礎知識,這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是企業考察學生所具備行業競爭力的重要前提;其次是過硬的知識整合能力,企業每項工作規定的崗位職責并不是單一的,如造價工程師的崗位職責除了編制工程預算書工作,還要承擔收集整理合同相關文件進行合同談判、編制項目資金使用計劃等工作內容,這就需要企業員工具有基于新技術的貫穿于土建工程整個生命周期階段的問題解決能力;最后是良好的綜合素質,其內容是由多層結構裝配成的[4],包括工程理解認知性層次中的全球視野、終生學習理念,工程實踐關系性層次中的溝通交流、團隊協作能力,工程提質價值觀層次中的工程倫理、工匠精神等。
通過對上述示范高校土建類課程體系的分析,明確了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土建類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方向,同時結合土建類專業的學科特征、建筑行業需求與發展趨勢,確定了課程體系優化改革中需匹配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仍以系統理論思想為指導,從課程體系總體優化、課程類型及課程內容三個層面,提出以下具體優化措施。
在成果導向教學模式下,教學目標先于教學內容存在,并居于主導地位[5],課程體系總體結構優化需圍繞企業人才需求展開,達到橫向與縱向結構合理設置效果。從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土建類專業課程總體設置來看,首先要適當減少總學分要求,在課程結構差異不大情況下,其總學分要求普遍高于其他示范高校,這意味著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較少,知識整合能力將得不到有效發展;其次需要削減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學分,課程體系中設置的通識課程總學時數約為其他示范高校的1.3~1.5倍,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綜合素質能力培養,但極易出現抑制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情況[6],難以實現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目標;此外,在課程總體結構設置時應將學生學習習慣充分考慮在內[7],目前其土建類專業75%學生傾向于立即就業,25%希望繼續深造考研,因此要將縱向課程作為整體進行規劃,盡量在前3學年內完成課程體系中的專業主干課程,幫助學生提高在就業與研究生考試中的專業競爭力。
土建類專業高等教育作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組成,一直在轉型、升級、改造中不斷發展。在此過程中,課程類型的優化必須要遵循的原則為,課程設置與專業的一級學科和培養目標相協調[6]。從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土建類專業課程類型來看,首先應加強院校資源建設豐富課程類型,新類型課程的開設往往是建立在深厚的專業基礎實力與成熟的辦學經驗上,現階段學校的師資條件、基礎設施等還處在不斷完善階段,這種情況下可利用兼職指導教師以及在線課程資源調整課程類型;其次應不斷完善專業基礎類課程,隨著數字信息技術,尤其是BIM技術在土建類行業中的深入應用,與計算機專業交叉的學科特點更加明顯,那些同時具備土建類專業技能和計算機編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在市場需求中的優勢不斷增加,因此可借助學校人工智能學科領域建設,設置語言編程課程,為后續的PKPM、Revit、廣聯達等土建軟件課程的開設,特別是為想從事土木工程專業軟件開發的學生奠定重要程序設計基礎。
建設高質量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是課程內容優化的核心。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土建類專業在理論課程內容優化中應及時更新信息知識,要在教學內容中體現現代科技的變化,并將新舊知識有機融合,另外還應對經典理論進行適當改造,在正確取舍的基礎上增添新理論;在實踐課程內容優化中應繼續加強實踐環節的建設,通過引入典型工程案例、搭建BIM管控平臺等措施,切實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成果導向教學模式下土建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優化措施的實施需要不同層面的人員與機構配合。以上所提出的觀點將用于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土建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