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元斌 周羅艷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奎屯 833200)
如今互聯時代已經到來,數據的傳遞方式也變得多樣化。在信息高速時代,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都會發生明顯的轉變。基于大數據時代發展要求,能夠為學校培養優秀人才提供客觀條件,以此保證就業工作質量的穩步提升。因此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這一技術做好就業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就業服務,是當前眾多高職院校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大數據時代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眾多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因為所有的信息,數據將透明存在,并且數據的產生將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膨脹。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時代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也就愈發凸顯。根據IDC最新報告,到2020年后,全球的數據量將會以極具上升態勢增長,這正好就說明大數據不僅具備豐富性,同時還具備高速增長的特性。在當前人們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就可以獲取各種數據信息,而大數據也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考慮到科技的發展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數據并且還會呈現不同程度的復雜性。
近些年各大高校就業工作也開始逐漸引入新技術和新手段,在就業信息化方向上的建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總的來說與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從客觀原因上來看,由于物力和財力的局限性,在信息基礎建設的投資上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從主觀性上來看部分學校領導或者是相關管理人員對于信息化建設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重要的信息不能夠及時傳送到學生手中[1]。其重點表現就是在學校網站信息少同時不分專業,在內容上過于繁雜沒有抓住重點,高職院校畢業生不能夠從中獲取有益的就業信息。導致對于學校的就業網站不關注,反而通過其他地方獲取有用信息,致使部分學生并沒有掌握真實可靠有效的數據,甚至還有可能在就業的過程中遭遇傳銷或者是詐騙,因此就需要從高度上重視就業信息化建設。
在就業工作當中,需要將學生的需求以及其本人的實際情況與現有崗位進行有效匹配。但是在目前由于飽受就業壓力的困擾,各大職業高校反而將就業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對就業市場的開拓以及對學生的指導方面,并沒有充分發掘就業數據。并且在平時的管理當中過于重視升學率比如“專升本”以及年終就業率等相關書面指標,對于崗位薪資以及高職學生在畢業以后的實際發展方向和就業空間等相關內容并不是很重視,也沒有對現有數據進行積極利用,而部分工作人員所起到的作用不過就是傳聲筒而已,對于數據的整理不過就是在簡單地發布招聘信息,導致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盲目參加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就業時機,顯然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也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就業工作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在目前卻發現學生不僅沒有積極參與,同時在接受信息的過程當中是極為被動。因為所接受工作質量的高低是由學校所推薦的單位所決定的,在此過程中就將主體與客體進行了混淆,學校成了主導這項工作的決定人,無論單位是好是壞學生只能接受。從學生本人的生活習慣以及個性等多角度出發,這樣的就業工作無法滿足他們的就業興趣積極性也就不高[2]。
由于現實因素以及人們的觀念意識導致部分高職院校在招收學生時面臨很大壓力,因此只能夠將有限的資源用于招生,也就無法再調動更多的資源用于開展就業指導。從國家層面上來看,各級政府都是高度重視高校學生的就業工作。可是舊有的手段顯然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也無法滿足學生就業的個性化需求。對此,作為職業高校就需要加強就業信息的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為學生的就業指明方向。
對于職業高校工作者而言就業不僅繁雜同時也很繁重,也關系到學生畢業以后的發展方向。因此在目前有不少高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專門研究大數據,其核心內容就是通過現有政策,分析當地企業的發展方向,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與企業職業技能之間進行有效匹配,對于其中可能存在的有效資源進行充分發掘,以此促進大數據就業工作中的運用。除此以外,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高校學生未來就業的崗位匹配[3]。首先就需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分別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以及當前企業所需要人才種類,在掌握了這些信息以后,就需要進行協調,將這些信息錄入到大數據平臺當中,然后根據學生的個人狀況,比如專業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等,在對相關信息進行歸納,以后整合成大數據便于社會中的各類企業進行查閱,這樣也就初步實現就業崗位的大數據匹配,有助于建立長期而穩定的人才輸送過程。
各大職業院校為了能夠改進本校就業平臺,對此就需要對數據進行優化,首先要強化專業層面的數據采集,要保證所采集的數據真實有效,同時也需要實現對各個教育專業資源配置的細化,以便于為學生提供較為良好的就業技術服務。并且也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對未來的就業趨勢和就業中所存在的風險提前做好防范工作。針對當前就業形勢較好的專業,需要予以優勢分析,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堅實可靠的數據支撐。高校各部門還需要結合當前的就業數據,在進行詳細分析以后建立較為完善的專業預警制度,以此避免學生所學專業與社會和企業的發展不相符合,出現一畢業就失業的局面。因此,在當前由于就業形勢險峻更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避免學生盲目選擇,同時也能夠實現所學和就業之間的融合。
(一)隨著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也給職業高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而時代在飛速地發展,傳統的就業工作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實際需要。對此就需要不斷推動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有利于將工作人員從低效率的工作中釋放出來,并且在使用了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以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實時查閱,也提高了就業的實際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實現了無紙化辦公的目標。而不同的群體比如學生和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權限便捷的查詢所想要的信息,從真正意義上提高了就業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實現精準就業。信息化的建設也為職業高校使用大數據提供了技術和平臺支撐,以便于將高校所掌握的各項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為下一步行動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有更強的針對性。從目前市場分析來看,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可以通過平臺輸入相應的信息;學校也可以了解各個地區企業的人才需求狀況,以便于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使之符合市場所需;從學生觀點來看通過該平臺也能夠及時掌握個人信息庫,從入學各個社團活動等具體情況,為學生打造一套較為完整的綜合評價報表,以便于為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上提供重要參考,有利于實現精準就業的目標。成為學校、企業、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作為學校可以掌握學生真實的就業狀況;用人單位也詳細查閱學生的在校期間實際情況是否獲得過相關專業獎項和實習狀況;而學生通過平臺可以及時了解當前的招聘信息,實現企業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首先要建設好校園的就業服務網站,順利實現與平臺的全面無縫對接,便于學生查閱崗位信息以及所投簡歷是否被用人單位所查看;建立企業客戶端,為用人單位發布就業信息以及查閱簡歷和網上面試簽約提供一條龍服務;開通就業微信服務平臺,針對當前微信已經成為重要的社交工具,要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就業公眾號,可以為學生提供崗位查詢及時了解招聘會資訊等重要信息。最后職業高校之間建立就業聯盟打造專業的就業App,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
對此作為學校就需要充分利用當前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建立可供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就業云課堂。其授課模式和傳統形式相比已經發生了明顯改變,可以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使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有網絡就可以訪問云課堂,不僅操作簡單,同時也能夠讓就業指導更加貼近于實際。開通就業管理平臺,學生、企業、學校三方可以從不同的入口登錄系統,企業可以根據畢業生在系統所提交的求職意向和個人檔案,從而實現了準確、快捷的傳遞[4]。
學校可以開展1對1的咨詢服務,學生只需要提供預設條件,平臺通過大數據技術就可以向學生進行精準的信息推送。學生從進入學校開始學習畢業最終走向社會,根據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分階段進行就業指導。可以模擬舉辦招聘大賽或者是通過尋訪師兄師姐參與到社會實踐的各種活動當中。畢業生也可以通過就業信息平臺或者是公眾號及時了解相關講座報告,招聘信息。在實現精準就業方面,作為專業老師也可以走訪用人單位,學校與企業可以建立相應的實習機制,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情行情。老師提前去摸底積極引導學生到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去參觀和交流,要逐步引導學生了解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當中關鍵領域對人才的需求狀況。最后還需要建立較為專業的就業指導團隊,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提供科學化的指導。通過派選就業管理人員和輔導員參加各類創業就業培訓,為學生就業提供咨詢解決就業困惑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平臺建設將就業指導與學生求職實際需求進行有效融合。
當前就業問題已經是世界各國政府所面臨的重要課題,而在目前由于高等院校發展過程中過于重視招生,導致在就業信息化建設上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因此,這就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等手段,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詳細分析最終實現就業管理工作的精準高效,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為企業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