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丹
(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 213000)
由于疫情的影響,我校2020年上半年所有課程按教學計劃進行線上授課,并以此為契機,積極探究“以學為中心”的線上教學,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師不斷尋找線上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案,逐步適應授課方式,學生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兩者相輔相成,在網絡上建立起“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新連接。
貫穿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理論,是英國英語教學專家杰里米 ·哈默(Jeremy Harmer)在其力作“How Teach English”一書中提出的ESA理論。即Engage(投入)、Study(學習)和Activate(靈活使用)。投入意在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主動積極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技能,最后達到自由地、靈活地應用語言的目的。(How to Teach English)教學資源包括線上教學平臺騰訊課堂、資源平臺超星學習通以及《英語》第二冊第一單元的閱讀課文A Journey to Hong Kong Disneyland。學生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腦和手機,雖然疫情期間不得不將它作為課堂學習的工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熟悉、有好感,反而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就課堂效率來說,考慮到一個班級近50個學生,如果每個人都將自己的寫作傳到平臺,反而會造成課堂教學效果的低下。因而,課堂中采取“小組商討——小組上傳寫作——全班賞析”的過程寫作,提高課堂效率。作文評改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的幫助改正,并根據學生的寫作薄弱環節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探究中職英語寫作教學信息化策略》)[1]另一個教學資源是本單元的閱讀課文,它們其實幾乎都是非常好的寫作模板,本節課就著重剖析閱讀文章中可以用來借鑒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春天本是出門旅行,親近大自然的絕佳時機,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只能駐足在家。教師引導學生課前尋找線上旅行項目,從線上游覽建設成熟度、體驗舒適度、旅行獲得感三個方面加以比較,以自由交談的方式展開本節課的學習。通過線上平臺騰訊課堂的現場交流,學生發現:以博物館為代表的參觀類場館,很早就推出線上游覽項目,成熟度較高;由于不斷的經驗積累和改進,除參觀外,還有線上社交游戲體驗活動,讓人流連忘返;而想了解一地的歷史和文化,參觀博物館無疑是最快速高效的途徑,旅行獲得感指數最高。大家一致決定,本節課定題為A Journey to the Museum。擦出學生興趣的火花,打開他們的話匣子,就是ESA理論第一步:Engage(投入)階段。
參觀只是一種手段,本節課的目的是要教會學生描寫參觀過程。萬丈高樓平地起,首先要設計房屋框架結構,寫作也不例外。學生回憶本單元閱讀課文 A Journey to Hong Kong Disneyland的寫作結構,分為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在Opening部分出現了“topic sentence(s)(總起句)”來引領全文,在Body部分有若干“details(細節)” 來描述參觀過程,在Ending部分出現了“concluding sentence(s)(總結句)”來總結全篇。通過文章結構和句型的回憶、學習,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完成了ESA理論第二步Study(學習)階段到第三步Activate(活用)階段的第一次生成。
參觀的主體部分,教師選取博物館微視頻播放,內容包括季札、齊梁故里和國寶級文物朱漆戧金蓮瓣式人物花卉紋奩。在每一段參觀結束后,學生一邊觀察、回憶閱讀課文中用過的句型表達,仿照課文句型記錄參觀內容,教師一邊引導學生嘗試使用更多的句型句式和表達方法不斷給文章潤色,比如定語從句、so/ such…that…句型或者感嘆句、現在分詞做狀語等方法。學生先自我寫作,再小組討論,鞏固學習成果。教師在資源平臺超星學習通過學習小組中對學生上傳的小組討論成果及時反饋,正面評價,讓學生寫作更有動力。這里是本課的重難點內容,也是ESA理論第二步Study(學習)階段到第三步Activate(活用)階段在本節課中最重要的生成。
最后一步學寫總結句,仍以閱讀課文為藍本,用比較對照法和各種從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通過本次寫作,從博物館的文化熏陶中找到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并將傳統文化表達的精神含義引導自己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悠久的歷史值得驕傲,偉人的精神值得學習,文物的“工匠精神”值得繼承和發揚,這樣才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課后作業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進行了一個分層:大地組著重背誦課堂范文,牢記句子結構,將朗讀語音上傳;月亮組在學習課堂寫作技巧的基礎上,將更多的句型融入自己的寫作;太陽組作為本班基礎和學習能力最佳的學生,自選旅行經歷寫作。最后,教師將上傳的所有習作擇優進行點評,在資源平臺超星學習通上展示,促進學生的互相學習。線上討論組也可以延伸到課后,教師繼續答疑解惑,學生繼續討論,并共同提高。
Speaking和Writing同為語言輸出,一脈相承,可以融會貫通。在完成寫作任務之后,教師將能力點延伸至Speaking,第二個拓展作業是“爭當博物館英文講解員”,根據寫作內容,請學生為課堂上的中文參觀微視頻配上英文介紹,經小組評議后,擇優在下次課上通過線上平臺——騰訊課堂進行現場展示。這樣不僅兼顧了各能力點的同步訓練和互相影響、互相轉化,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語言作為工具“學以致用”的作用,同時通過口頭介紹,也再次強化了學生的文化認同和自豪感。
本節課主要嘗試探討四個問題。
現有的教材閱讀文章,不少都是非常好的寫作模板。但是很多時候,課堂閱讀教學都是圍繞學生閱讀策略的培養,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展開的。本節課從寫作的角度,剖析閱讀文章中可以用來借鑒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如:主題句和總結句的寫法,以及兩者的差別;細節描述如何展開;如何突出重點等。讓學生從模仿閱讀文章的句型、結構等開始,學會描述事物和表達情感。
教師需要在課堂引導學生去觀察閱讀材料,從詞語的選擇、句型的分析、過度的使用、文章結構的把握等方面,讓學生一步步學會一篇文章的寫作。
隨著新媒體移動互聯網的興盛,如何將互聯網、多媒體及移動終端為媒介的線上教學引入到職校課程的教學中,彌補傳統線下教學方式的時空局限性,值得進行嘗試和探索。[2]疫情的突然降臨,更使我們不得不啟用線上教學方式授課。本節課采用線上教學平臺騰訊課堂與資源平臺超星學習通相結合的方式:騰訊課堂用于直播授課和全班討論,超星學習通用于小組討論,課堂資料上傳(便于學生課后有疑問繼續學習)以及課后作業上傳。
使用線上教學平臺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發現線上課堂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許網絡是年輕人熟悉的地方,也許虛擬的空間讓他們消除了緊張感,課堂上偶爾的一朵“獻花”就能調動整節課的氣氛,課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比面授課時多了許多。同時,在線教學時間與空間比較靈活,學生課后可以隨時回看上課內容,大多數學生認為在線教學的錄播或直播視頻可以滿足學習要求,這是線上教學的優點。[2]
在目前的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探索中,課前設計和課堂過程優化得到了高度重視,但課后作業卻未引起足夠重視。其實,不同的學生個體的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讓能力不同的學生完成同樣的作業對學生而言是不負責任的。教師通過設計類型多樣的層次性作業,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還鍛煉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課后作業都能有所收獲,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樹立了學習的信心。
旅行的目的有二:增長見聞,放松身心。而90后、00后學生雖然喜歡旅行,卻只注重放松享受,缺乏文化的浸潤。博物館是一地歷史與文化的集萃,在方便快捷增長見聞的同時,更容易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筆者就是利用自己在常州博物館做講解志愿者的便利,通過微視頻展示博物館的參觀過程,精選季札、齊梁故里和國寶級文物朱漆戧金蓮瓣式人物花卉紋奩這三樣代表性內容,讓學生感悟到:悠久的歷史值得驕傲(足以倚傍的人生之根),偉人的精神值得學習(前進道路的精神榜樣),文物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值得繼承和發揚(遇到困難的解決辦法)。以博物館代表的文化為載體,將語言知識和技能點滲透到文化中,讓學生在學習句型表達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形成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并將傳統文化表達的精神含義引導自己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其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物所表達的“工匠精神”,結合學生的專業,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精神正是職業學校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后最需要的精神,為培養“大國工匠”打下基礎,符合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同時也達成本節課的情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