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鑫 李桂春
(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1)
在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背景下,各國之間交往也日益加深,尤其是在文化傳播與交流方面,做好翻譯工作可以更好理解文化傳遞的中心思想,并促進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展開。在這過程中,功能翻譯理論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促進原有翻譯理論更上一個臺階以外,還使翻譯變得更加靈活,并在翻譯中表現其需要功能中,使翻譯更具目的性,譯文準確性也能得到有力保障[1]。本文聯系功能翻譯概念及原則,對功能翻譯理論下英語翻譯的口譯、意譯、綜合翻譯等方法進行細致分析,并詳盡探討英語翻譯加強互動關系處理、靈活變通翻譯等技巧,以充分發揮功能翻譯理論優勢,并確保翻譯工作順利、高質完成。
翻譯是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相互轉換,涉及到語言、中間媒介、目標語言等內容,而現代開展翻譯工作,還要考慮文化之間的交流,翻譯時譯者不只要考慮翻譯文章字面的意思,還要從被譯文章作者所處社會環境、當地人文風情、創作目的等方面入手,全面了解創作過程傳遞思想情感,并對讀者的接受要求進行考慮,這時候功能翻譯理論就開始涌現出來,并定義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在翻譯時除了要遵循原來文本以外,還要根據譯文要求促進表達功能更加具體化,以更好消除語言文化交流障礙,譯文也會更加準確[2]。
功能翻譯理論的原則主要有:(1)目的性原則,功能翻譯理論的支持者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有著自身的目的,翻譯也是如此,特別是翻譯的接收者,其接收目的直接影響到譯者采用何種翻譯方式和需要關注重點,在這過程中譯者也會根據接收人的具體目的,對翻譯細節進行科學排布,若需要了解譯文的語法結構,開展翻譯工作就要逐字逐句進行,若翻譯是為了溝通變得更加便利,譯者就要使用接收者更易理解的方式進行翻譯,最終達到有效滿足接收者翻譯目的效果;(2)實用性原則,實際翻譯過程中,要體現實用性原則,就要保證翻譯同步性和實用性,一方面要在目標語言文化中考慮翻譯結果,并透過翻譯有效表達翻譯的語言環境,以防止兩者之間出現偏差,另一方面則要確保原文與譯文的一致性和同步性,簡單來說就是既要體現接收人的具體要求,又要保證翻譯效果最大程度發揮;(3)連貫性原則,在連貫性原則下開展翻譯工作,需要譯者對需要翻譯文章進行必要的改編,整個操作過程也不能受制于原文,特別是在體現語言完整性方面,表達時多會使用很多代替詞,在翻譯時為防止其帶來不利影響,就要對整體含義進行細致分析,并通過修改細微之處確保文章整體連貫性;(4)忠誠性原則,翻譯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不同國家文化融合的過程,操作中無法避免的會受到文化背景、表達方式等因素影響,這時要使用一種語言代替另一種語言進行表達非常困難,執行時除了要對修辭輔助方法進行使用以外,還要對客戶、讀者要求進行充分考慮,以達到文化交流目的[3]。
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英語翻譯的具體方法有:(1)英語口譯,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翻譯,對翻譯者的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實際翻譯時也要對接收人的翻譯目的和場景進行充分了解,操作中還要對文化環境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在澄清原文單詞意義方面,在完成原文文本分析工作以后,就可以對文本含義進行推理理解,以明確原文要傳達的意思。在解釋訓練過程中,需要對相關的翻譯場景進行有效建立,以更好掌握雙方翻譯目的,并根據相關功能,如:語言、動作意思等,對語義和思想進行有效轉移,翻譯也會更具地方特色,并滿足雙方要求[4]。(2)英語意譯,相較于英語口譯,英語意譯會更加忠實原文,并且借助更接近目標語言特點,譯文也會更易被接受和理解。考慮到中英文都存在習慣性的俚語,在翻譯時就不能只根據文字含義進行翻譯,特別是在解釋字面意思時,很有可能出現諺語、習語難以理解情況,這時候就要對中西方文化差異及共性進行深入了解,并采用改變單詞順序、刪除單詞、重點內容翻譯等方式,確保翻譯內容更加準確。如:對“Knowledge is knowing a tomato is a fruit;Wisdom is not putting it in a fruit salad.”進行翻譯時,采用直譯方式雖然能準確翻譯出每個單詞的具體含義,但是與知識就是告訴你說應該將雞蛋放到籃子里,智慧叫你不把所有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里相比,后者翻譯會更具有深度。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對翻譯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如:刪除無用詞語、難以體現內容等,并且為保證譯文更加通順流暢,還要對原文思想進行深入了解,并以此為基礎采用更加精彩描寫手法,對原文內容進行精加工,以幫助使用者更好理解和感悟[5]。(3)綜合翻譯,針對一部分翻譯內容,是無法通過增刪詞匯進行翻譯的,這時候就要借助翻譯技巧對句子進行巧妙變換,使翻譯變得更有特色,并貼合原文需求。操作中就要對關鍵問題的句子進行深入剖析,并通過對原文的深入理解開展翻譯工作,整個語言也會更加流暢連貫,執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文化,加入一些中國語言特性,翻譯也會變得更加地道,并符合中國實際語言習慣,甚至還能夠對譯文進行適當擴寫,不僅可以使譯文更加生動形象,還能促進接收人更好理解和獲得較佳審美體驗。
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英語翻譯需要掌握技巧有:(1)互動關系處理,透過功能翻譯理論建立與發展的每個環節,可以發現功能發展理論的每個環節都關系到兩個文化環境之間的過渡,并且與傳播者之間溝通交流存在十分緊密聯系。由于翻譯過程中涉及到的主體主要有原文作者、譯者和接收者三方,在三者互動交流過程中,勢必會出現語言、思想和情感交換情況,并透過這一過程實現原本意義有效建構,操作中就需要對的原文意義進行深度挖掘,并在翻譯過程中對原文的語言文化進行有效保留,同時在整合本意基礎上,總結原文信息傳遞的思想情感,然后再開展合理翻譯活動,使譯文變得更加流暢和準確[6]。(2)靈活變通翻譯,相較于其他翻譯理論,功能翻譯理論更加關注翻譯靈活性和完整性,特別是在開展翻譯活動時,功能翻譯理論更多是基于人際關系的相互作用,對原文進行翻譯不僅僅體現在原文上,還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如:語言環境、接受者要求等,進而找尋合理翻譯方法,取得更為理想英語翻譯效果。(3)信息處理方式,譯者在開展翻譯工作時,需要根據必要條件對信息處理方式進行恰當選擇,尤其是從功能翻譯理論角度入手,譯者開展的翻譯活動更具有目的性,在翻譯時除了要根據翻譯背景和接收者生活環境以外,還要結合綜合因素考慮結果對所需翻譯技巧加以明確,以更好滿足接收者譯文需求。具體來說就是對譯文語言結構和原文時代背景進行全面分析,并準確把握原文信息基礎上,根據接收者對譯文提出的要求進行準確、靈活翻譯,執行時還要保證翻譯與原本情感一致性[7]。(4)目的論翻譯,正是因為翻譯功能理論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特點,就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大力踐行目的性原則,操作中還要密切關注兩者之間產生變化,避免對翻譯整體性和準確性帶來不利影響,這時候就可以采用各種翻譯方式,保證譯文連貫性和翻譯質量,同時關注原作者所處具體文化背景,并從目的性角度實施翻譯,可以保證最終翻譯效果。(5)動靜態相結合,我們在進行英語表達時,多會出現靜態表達為動態的情況,究其原因在于英語動詞僅對較小狀態進行表述,在實際翻譯時要避免這一情況,就要對句子最核心的動詞進行掌握,然后再對其他單詞進行理解和翻譯,如:著名文學作品《飄》的原文為“Gone with the Wind”,在翻譯時根據字面意思可以翻譯成隨風消失,為使英語翻譯變得更加靈活,就要根據文中具體情感和內容,對字詞進行精確選擇,以保證翻譯深刻性和準確性。(6)譯文有效整理,在對需要翻譯的句子進行完整了解以后,還需要對譯文進行更加細致整理,通常情況下翻譯中涉及到的信息都與原文內容表達習慣和描述方法密切相關,并且一些原作者還有著自身獨特的表達習慣,這主要是所處歷史環境和文化環境不同所導致,在開展翻譯工作時,就要注意不能只在片面、片段語言之間進行轉換,還要從全文角度出發,對文章內容表達意思進行澄清[8]。另外,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還需要采用分級進展和關鍵分工技巧,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原文語境和相關材料,對原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進行科學推測,并通過譯文完整表述出來,操作中譯者也要對不合適之處加以注意和細致分析,并根據接收者實際要求和所處文化環境,使翻譯更加貼合使用者文化習慣。
結語:本文是對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英語翻譯技巧的思考,隨著全球經濟、文化、政治交流不斷加劇,翻譯工作也引發人們密切關注,翻譯作為兩種語言相互連通的重要紐帶,采用英語翻譯方法使用,更加側重翻譯準確性和專業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譯文與原本要保持較高的相似性,這一方法應用嚴重忽略了語言之間的有效傳遞。為改變這一狀況,將功能翻譯理論融入到英語翻譯當中,在促進翻譯理論完善優化的同時,整個翻譯活動也會更加順利和準確。然而要取得理想英語翻譯效果,就要對功能翻譯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并在準確把握功能翻譯理論內涵及原則以后,采用有效方法開展英語翻譯工作,操作中還要注意掌握互動關系處理、靈活變通翻譯、動靜態相結合、譯文有效整理等技巧,以提升英語翻譯效果,并促進英語翻譯研究取得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