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代貴州科舉賓興研究

2021-11-30 03:46:35
關鍵詞:貴州

王 力

“賓興”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職,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鄭玄解釋為:“興,猶舉也。民三事教成,鄉大夫舉其賢者能者,以飲酒之禮賓客之,既則獻其書于王矣。”①(1)① 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卷十,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14頁。說明這是周朝自下而上的舉薦人才之法。后世“賓興”一詞的含義慢慢演化,既可直接指代科舉制度,有時又是“鄉試”的代名詞,明清以來則多指地方捐資助考的公益基金。本文的論述也將從公益助考的角度展開。目前國內關于賓興的研究也多從公益基金角度展開,主要研究者有毛曉陽、楊品優等,既有以全國為考察對象的研究,也有地域性的個案考察,涉及地域主要有江南、廣西、江西、臺灣,時間上則以清代為主,少見明代相關研究。而明代貴州科舉賓興至今尚無人關注,本文擬從方志文獻入手,探析這一問題。

從毛曉陽的研究來看,明代全國范圍內的賓興資料多見于各種方志之中,留存量亦不算大。①(2)① 毛曉陽:《明代科舉賓興考述》,《井岡山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而貴州明代的賓興資料尤少,可能由幾個原因造成:一是在明代十三個省級政區中,貴州建省最晚,納入科舉版圖的時間晚,與科舉相關的社會活動發展相對緩慢。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才成為省級行政區,而關于其科舉的最早信息則出現于明仁宗洪熙元年②(3)② 《宣宗宣德實錄》(明仁宗洪熙元年九月)記:“行在禮部奏定科舉取士之額。先是,仁宗皇帝以為近年科舉太濫,命禮部翰林院定議額數。至是,議奏凡鄉試取士,南京國子監及南直隸共八十人……云南交址各十人,貴州所屬有愿試者于湖廣就試。”,兩年后又改試云南③(4)③ 《宣宗宣德實錄》卷28:“貴州布政司言:‘普安州儒學生員皆是羅羅、僰人,莫知向學,今選俊秀軍士王璽等入學讀書以備貢舉。’又言:‘前奉禮部文書,本司所轄州郡生徒堪應舉者,許于湖廣布政司就試,緣去湖廣路遠,于云南為近,宜就近為便。’上命就試云南”。,直到嘉靖十六年才獨立開科鄉試,其科舉活動的開展可能滯后于其他省份。二是貴州人口偏少,經濟開發較晚,或許影響公益事業的發展;三是明代貴州史料存世量不多,現存的明代方志僅弘治《貴州圖經新志》、嘉靖《貴州通志》、萬歷《貴州通志》、萬歷《黔記》、嘉靖《普安州志》、嘉靖《思南府志》、萬歷《銅仁府志》幾種,涉及賓興者僅有嘉靖志、萬歷志、《黔記》《普安州志》,其中萬歷志、《黔記》中有些內容與嘉靖志相同或基本相同,應是編修時參考了后者史料,嘉靖《普安州志》中的賓興資料則是對嘉靖《貴州通志》中“普安州”相關內容的豐富。另有部分清代民國方志回溯地方賓興歷史時的只言片語,如嘉慶《黃平州志》卷五“書院”、《鎮寧縣志·經制志》之“學制”部分,雖為二手史料,尚可酌情參用。

一、明代貴州賓興的設立

賓興的設立在各地均較普遍,代表的是各地官民對文教的重視與支持,是一種主動作為,但明代科舉應試者總體經濟狀況不佳也是一種客觀現實。就生員而言,貧困者各地均有,而在晚明更為明顯。陳寶良的研究認為晚明生員趨于貧困原因有三:一是廩生數量遠少于增廣生和附學生;二是徭役過重;三是教官盤剝嚴重④,(5)④ 陳寶良:《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429頁。從側面印證當時生員貧困的普遍性。

貴州士子的情況相比他省又更顯嚴重。首先是因為貴州地方經濟開發較晚。相關記述在明代國史、方志中比比皆是。舒應龍《大木疏》云:“貴州于寰宇最稱囗囗荒遐之鄉,本省官軍俸糧什七仰之鄰省,什三取之囗民。”萬士和《義倉記》云:“削竹為著,屑木為香,績絲為網,與夫負米裹鹽,搬柴運水,其為利微,為事勞也。貴州以生儒業之,則其地瘠民貧可知已。盡貴之地,山陵材麓居十之七,而軍居其三。軍戶自屯田,官賦外所余無幾。”①(6)① 王來賢、許一德纂修:(萬歷)《貴州通志》卷二十一“藝文志一”,明萬歷二十五年刻本。貴州人口較少,又多衛所,社會經濟不發達,常需湖廣、四川諸省賑助,貴州不足之錢糧,由湖廣之長、衡、郴三府州,四川之重慶、敘州、瀘州三府州及烏撒、烏蒙、東川、鎮雄等地協濟,而各省賑助又常有拖欠,有時拖欠數額頗大。江東之曾查萬歷十四至二十四年間的拖欠額為“湖廣拖欠銀七萬一千一百五十七兩四錢七分七厘零;四川播州銀二萬一千二百二十七兩九錢;烏撒府拖欠糧六萬七千二百七十九石六斗,銀三百七十六兩七錢;烏蒙府拖欠銀一萬五千五十四兩四錢;東川府拖欠銀一萬五千六百三十兩;鎮雄府拖欠糧三萬六千一十七石。以上兩省共拖欠糧一十萬三千二百九十六石六斗,銀一十二萬三千四百四十六兩四錢七分七厘”,而其時“查得貴州通省府、衛、縣、司、所、站、堡、營、哨文武官、把軍兵每年供億,該糧二十二萬五千九百三十八石零,銀八萬八千四十兩零,此分毫不可缺少者也”②。(7)②江東之:《責成川湖協濟疏》,見萬歷《貴州通志》卷十九,《經略志一》。江東之征戰造成軍餉告急,而各省之援助遲遲不到,其乞朝廷責成幾省協濟的奏疏中語氣已頗為峻切,“照得貴州囗囗囗囗,不得不鎮以兵威之重;田少山多,不得不望于鄰省之濟。先因二省解運不前,為之挪借,以待其追補。今則追補不足,年復一年,積虛已極,其在布政司庫者,除采木銀兩之外,僅有五千余兩,各有支使項款,十三省之司帑未有如貴州之囗者。貴州素稱備薄之省,未有若此時之甚者:計算軍餉,將缺一年之額;搜括庫藏,再無挪借之金。不但變生肘腋,不能驅餓夫以臨戎,即使軍狃承平,亦難枵腹以度歲”③(8)③江東之:《責成川湖協濟疏》,見萬歷《貴州通志》卷十九,《經略志一》。。貴州的經濟情況與其土地的缺乏有關,李中清認為“明朝主要依靠土地政策來增加稅收”④(9)④李中清:《中國西南邊疆的社會經濟》,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9,41頁。,其據伍丹戈《明代的官田與民田》一文所作的統計表明,在1500年(即弘治十三年)前后貴州的田地數量居全國后列⑤(10)⑤李中清:《中國西南邊疆的社會經濟》,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9,41頁。,稅收因此也處于較低水平。地方經濟的不足自然影響到廣大生員,經濟條件不好漸成普遍狀態,朝廷曾經多次賑濟貧生寒衣。黔士的拮據不僅表現于應考這種花費較多的行為,求學期間的生活也不易應付。萬士和任內就深為黔士之貧而震動,據其前引其“削竹為著”等語,可知當時生員常常被迫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以謀生計。郭子章任巡撫時貴州貧生眾多,其所著《黔草》記各地貧生數就有:貴陽軍民府54、宣慰司63、威清衛42、平壩衛33、普定衛50、安莊衛28、安南衛50、普安州13、畢節衛15、烏撒衛30、赤水衛20、龍里衛9、新添衛23、平越衛35、清平衛35、興隆衛30、都勻府30、鎮遠府50、石阡府50、思南府50、銅仁府50、思州府50①(11)① 郭子章:《湖廣解到餉銀賑饑牌》,見《黔草》卷之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55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324頁。,總數達820人,而萬歷四年時貴州鄉試的考生數量才僅九百左右②(12)② 《萬歷四年貴州鄉試錄》,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年。,其比例已令人驚異。

其次是赴試距離的遙遠。科舉考試的地點正常情況下均設于各級行政中心所在地,童試在各府州縣治所,鄉試在省城,會試在京師。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有不少考生距離考點很遠,甚至在鄉試時就需遠行千里。而對于邊遠省份的考生而言,會試赴試更是長途漫漫。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福建、廣東、貴州、云南幾省省城距京師的距離分別為六千一百三十三里③(13)③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六、卷一百一、卷一百二十一、卷一百十四。、七千八百三十五里④(14)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六、卷一百一、卷一百二十一、卷一百十四。、七千六百七十里⑤(15)⑤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六、卷一百一、卷一百二十一、卷一百十四。、一萬六百四十五里⑥(16)⑥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六、卷一百一、卷一百二十一、卷一百十四。。而在一些文學化的描述中,貴陽與京師的距離則動輒以萬里稱,貴州舉人赴京須經過貴州、湖廣、河南、直隸諸省,行旅艱辛,清康熙三十年會試試官之一的順天府丞兼提督學政王承祐上疏,指出遠省士子赴試“馳騁驛路,跋涉間關,經歷三月,辛苦備嘗,此道路之難也”。除了“每遇公車之年,貧窮居多,艱于資斧,區畫借貸,不遺余力”的“在家起行之難”,還有“及其抵京,只身孤影,仆從無人,一切薪水,俱行自給”的“旅寓之難”。他們“拮據奔赴,喘息靡寧,席不暇暖,而場期已及,尚焉能溫習揣摩如各近省士子優游暇逸,止專一意讀書哉”⑦。(17)⑦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點校:(民國)《貴州通志·選舉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08頁。即便是距離相對較近的鄉試,對于貴州考生亦有不小的壓力。嘉靖十六年前貴州附試云南,士子要長途跋涉,“且以貴州至云南相距二千余里,如思南、永寧等府衛至云南且有三四千里者,而盛夏難行,山路險峻,瘴毒侵滛,生儒赴試,其苦最極。中間有貧寒而無以為資者,有幼弱而不能徒行者,有不耐辛苦而返于中道者。至于中冒毒而疾于途次者,往往有之。”①(18)① 田秋:《請開賢科以宏文教疏》,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點校:(民國)《貴州通志·選舉志》,第308頁。貴州山峰林立,道路崎嶇,即便在獨立開闈后,不少地方的考生鄉試亦非易事,明代各府距貴陽最近的有150里,最遠的則有770里,西南方向的考生應試要乘船渡盤江,既險且遠,自鎮遠入省城尚屬中等距離,但“由鎮遠至省,跬步皆山,終日行程不過數十里,而輿夫擔夫皆勞頓不可支,無平原曠野得以稍舒筯力也”②。(19)② 劉書年:《黔行日記》,出《黔南叢書》別集之《劉貴陽遺稿》,貴陽文通書局。同時,科舉又是一種社會化、儀式化程度很高的社會行為,對于有相當概率進入官場的考生而言,考試前后還有許多應酬活動需要參加,也要消費一筆錢財。誠如道光《仁懷直隸廳志》所言“且輿夫有費,日食有費,進場筆墨一切又有費”③,(20)③ 道光《仁懷直隸廳志》卷五“學校志”之“賓興田”,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支付能力差的貧寒考生可能因此背負債務,或是難以成行。由于科舉中式人數被視為彰顯地方文教實力的重要指數,因此地方社會有捐資助考的天然動力。之所以資助者是全體考生而非僅貧士,是因為而若僅僅捐助貧生,則不只有甄別操作的難度,更有悖于地方社會右文興教的初衷,所以賓興銀兩的資助對象必然是全體考生。

二、明代貴州賓興經費的來源和使用

賓興經費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土地和其他各類生產資料產生的租金;二是賓興銀兩所產生的利息。前者包括賓興田外租產生的地租、一些“不系在官屯科數目”的余田地租、牛騾等生產工具的租金等,有些地方會明確劃分出賓興田,也有很多地方由“學田”同時承擔助學和助考的任務,宣慰司便有專門的賓興田,都勻府、黎平府則以“學田”承擔此任。后者則直接靠借貸生息。貴州宣慰司的賓興銀來源正是二者兼有,其賓興田“坐落圣泉水右,大小六十五坵。每年納米花三十秤,除隨田糧米二斗五升,佃戶自納”。而且還有“白銀一百兩,先巡按御史徐文華給發貴前二衛借與殷實人戶,每月每兩征息三分,歲該息銀三十六兩,遇閏多三兩,連田租俱給該學歲貢生員,資助赴京路費”①。(21)① 謝東山修,張道等纂:(嘉靖)《貴州通志》卷六《學校志》“附錄”, 明嘉靖三十二年刻本。

賓興田與學田可由官府劃撥,也可撥款或集資后進行購買。萬歷三十一年時,時任貴州巡撫郭子章就曾發銀五十兩,檄黎平府置學田,其實置這塊田地主要目的就是提供賓興銀,因為郭明確提到置田就是“收租備給三年大比應試生員盤纏之費。一分在都莫寨,計二十一丘。除糧差外,年收米花七十七秤零。一分在黃柏坡,計一十七丘。除糧差外,年收米花三十二秤半。”②(22)② 郭子章:《黔記》卷十八《學校志下·黎平府學田》,明萬歷刻本。都勻府的學田“每年上租谷七十石二斗,內除二十三石三斗完納本田秋糧差銀”,而所剩的四十六石九斗則“給遞年貢生盤纏之用”③(23)③ 萬歷《貴州通志》卷十四《合屬志十二》之“學校”,《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影印明萬歷刻本第17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300頁。,說明其學田也為賓興而設。

普安州的情況則是“賓興白銀共一百四十兩,先該副使毛科、僉事吳倬各發茴銀一百兩于衛,借與殷實人戶,每兩每月征息二分,給歲考生員居一等七名以上,并教官每員各月銀八錢,為燈油之助。應試生儒各給一兩,新科舉人各給一十五兩,舊舉人三兩,歲貢生員給二十五兩,舊監生給三兩,俱于息銀內支用。嘉靖間,僉事萬敏續發白銀二十兩,并前生息助用。”④(24)④ 嘉靖《貴州通志》卷六《學校志》“附錄”。清平衛為“賓興銀六十一兩,每歲照例征息,遇有科貢,生員每名給十兩,應試生儒每名給一兩。今止存本銀一十八兩收息,歲貢生給五兩,應試生各給四錢矣。”普安州除此以外還有“余租銀兩”,“系先年丈量出余田,不系在官,屯科數目,給與附近軍余耕種,總計每年征收白銀二十一兩,三年共該六十三兩,每科舉生員一名給銀二兩,余租不夠支銷,于牛租銀內補數。”⑤(25)⑤嘉靖《普安州志》卷二“食貨志”之“惠政”。而在弘治十四年,普安州爆發了米魯之事,耕牛俱于亂中被搶,為保證農耕的順利進行,貴州布政司撥銀八百兩買牛發放給普安各屯,租戶多是些未取得正式軍籍的“軍余”,他們不用將耕牛歸還,只需交納一定的租金,而這些租金最終都歸入賓興經費。“每只每年只收租牛銀二錢八分,給與儒學科貢赴京,坐監復班科舉盤纏,亦不許別項支銷。”⑥(26)⑥嘉靖《普安州志》卷二“食貨志”之“惠政”。為便于計算和分發,實物地租最終也要轉換成現金,糧米折算成銀兩。明政府也多次發行鈔幣,但據譚文熙的研究,明代的鈔幣始終信用不高,“人民最信得過的還是金銀、布帛、粟米”①(27)① 譚文熙:《中國物價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24頁。,顯然布帛、粟米不利于攜帶,所以金銀才是社會最重要的交換媒介物,賓興資助多以銀兩形式出現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賓興銀兩有的來自政府劃撥,也有的來自民間集資或捐贈,由于資料的缺乏,后者在明代貴州各地的情況難以確知,在現存貴州明代賓興資料中,除清平衛未加說明,其他賓興銀兩均來自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劃撥。政府通過借貸生息以達到增值目的,其銀兩借與殷實人戶,為其提供商賈資金,使其能擴大經營而牟利,最終再回饋于民,其實質類似于今天的貸款行為。強調借與“殷實人戶”,正是因為殷實人家即便經營不善,也具備返本還息的經濟能力。此類借貸的利率相當高,月息一般在2%-3%之間,因此產生的收益頗豐。以貴州宣慰司為例,其賓興銀本金數量為白銀一百兩,“每月每兩征息三分”,即為月利率3%,每月產生3兩銀子的利息,則全年總量為普通年份36兩,閏年39兩。普安州由“副使毛科、僉事吳倬各發茴銀一百兩于衛”,總數為二百兩,月利率2%,則每月產生4兩利息,全年總量為普通年份48兩,閏年52兩。清平衛的本金為六十一兩,其利率未予說明,以宣慰司和普安州的利率推算,若以二分算則月息1.22兩,全年14.64兩,閏年15.86兩,以三分算則月息1.83兩,全年21.96兩,閏年23.79兩。

劉秋根的研究表明,明代典當鋪的利率低者僅一分或一分五厘,三四分已屬重利②(28)② 劉秋根:《明清高利貸資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177頁。。賓興銀產生如此高的利率,可能一是有行政權力的介入,二是因為其公益的性質,出于增大收益的考慮,官民雙方因此達成共識。

清代賓興資料中常見官員或士紳個人捐助者,但明代貴州個人捐資情況缺乏文獻支撐,尚難確知。但我們可以通過官員置辦右文田的行為略作推測。“右文”即崇尚文治,右文田則指資助地方辦學的田地,由捐資人購買后贈予地方學校,學校則將所獲租金用于辦學。許多官員不忍黔士之貧,有能力者紛紛解囊,萬士和、馮成能、江東之便是典型代表。萬士和于嘉靖間設立義倉以賑助貧士,其《義倉記》自述的“數十石”在郭子章《黔記》中有明確記載“出爰金易粟八十石”,八十石即九千六百斤。此種行為能為當事人帶來良好政聲,因此會形成傳遞效應。馮成能于隆慶三年任貴州按察使,在任時深為萬士和助學精神感召,拿出薪俸180緡購買兩處水田共40畝,一緡是為一千文,180緡即18萬文,“每秋成,積貯,視諸生貧乏有差而多寡其數,無改萬公之舊,第務增拓之”①。(29)① 郭子章:《黔記》,卷三十九《宦賢列傳六》。相比之下,江東之的助學行為涉及范圍更廣,江于萬歷二十四年任貴州巡撫,其時,萬馮二人之事已廣為傳頌,江氏為之感佩的同時也對之進行了分析,認為當時已有的七十六分田對于府州司三學貧生頗有助益,應予堅持租貯。但因為設于定番州的廣儲倉距離省城有四百里之遙,貧生領取救濟的費用過高,另外未設義田的州郡生員也不能受益。江氏采取的對策之一是“令州官俟價以糶”②(30)② 郭子章:《黔記》卷十六《學校志上》。,將糧食折價“隨價以解”,另一對策是開辟新的資助來源,“且圖之會屯中,清出烏當把路之田若干畝,故征巴香備餉,而今無所用之,最號沃疇,歲收米二百石有奇。往輸直十六,緡于藩司,而大半肥佃者,余以為屑越甚也。因念貴陽學宮,昔以講武,今以修文。烏當之田,昔贍戎剛,不若贍文髦。從今衛輣不馳而瑤華耀爽,黔雖凡徼乎,亦知左武矣”。江與應朝卿二人以三百金購田,皆用于資助貧生,受惠者遍及全省。如都勻府右文田有一分七丘,每歲收租達四石二斗;思南府田一分,歲收倉斗谷三十石,用于資助貧生婚喪;石阡府右文田“二分六丘”,其中梭寨田“歲納谷一十二石六斗五升”,對門河田“歲納市斗谷八十一斗”③。(31)③ 郭子章:《黔記》卷十七《學校志下》。另一方式是令富戶流通糧食,④(32)④ 參江東之《賑谷流通議》,出《瑞陽阿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67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89頁。江東之身為巡撫,勤于公事,對黔地之苦與黔政之弊均有深刻認識。對于黔民之苦,他常懷悲憫,“余撫黔三月,有青衿子謁余,曰‘歲云晏矣,藿食者憂之。’余惟貧者士之常,而黔士之貧則撫者之辜也,乃出廩余分之,所及無幾,且非可繼也”⑤。(33)⑤ (明)江東之:《右文田記》,萬歷《貴州通志》卷二十一,《藝文志一》。黔地本有救荒之賑金,但因辦理比較麻煩,很多人疲于應付,寧肯不辦,造成有賑與無賑相同的局面。江東之遂與巡按應朝卿一起拿出個人積蓄,并再撥以部分公帑購買肥沃土地贈與饑荒百姓,令其大為感嘆的是“諸父老詣庭鳴謝,不曰為黔興利,而曰為黔除害”,由此深知民生之苦不僅源自物質匱乏,未理順的官民關系也是重要影響因素。“更老之言也,大都官憂民之饑,民恐官之擾,匪糴斯然,田亦如之。考之農政,耕耘不時必加罰,苗實踰等必加賞。農益田墾,則吏受賞;農損田荒,則吏受罰。寓儆官之法于勸農之中,兩臺秉持之,兩司督校之,郡邑舉行唯謹。”①(34)① (明)江東之:《備賑公田銘》,萬歷《貴州通志》卷二十三,《藝文志三》。非常體恤地提出解決之道。巡撫本就有繁忙的公務,所擔職責頗重,“凡徭役、里甲、錢糧、驛傳、倉稟、城池、堡隘、兵馬軍餉及審編大戶糧長,民壯快手等項地方之事,俱聽巡撫處置。”②(35)② (萬歷)《明會典》卷211,《都察院》。可為可不為之事江氏皆視為巡撫之責任,并躬行厲為,是傳統道德中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品格體現。這些行為與賓興助考一起,構成了傳統社會里延續文教力量的公共行為。

由于貴州和周邊諸省之政區犬牙交錯,常有鄰省附考之事,因此也產生了特殊的賓興現象。其中湖廣的偏橋、鎮遠、清浪、平溪、五開及四川的永寧宣撫司因離貴州較近,一度或寄學、或附歲科考于黔,嘉靖二十二年時“平溪等五衛軍生暨宣撫司民生,稱去各該省會險遠,比例就近附試,該提學副使蔣信、謝東山先后議呈兩院,題奉欽依勘合衛司生儒,俱起貴州應試”③(36)③ 萬歷《貴州通志》卷十八,《兼制志·學校》,《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影印明萬歷刻本第17冊,第413頁。,雖然考試附于貴州,但“其賓興銀兩,仍應辦于各該衛司”。這說明賓興銀兩的提供其實是生員所在地的責任,而非由考試所屬地區負責。

賓興銀兩屬于公益經費,其來源及支出情況都比較清楚,并非復雜的經濟活動。但其運作往往能反映出一方官民對文教的重視程度,因此經費的管理一般都比較嚴格。嚴格管理的第一個要求是“專款專用”,這個要求是創辦人、管理者及社會各界的共識,一般不準動用本金,款項從利息中支出,本金與利息皆不允許被挪作他用。其次,由于許多地方的賓興助考與儒學助教的經費來源相同,就要明確規定出二者的使用范圍,普安州在弘治、正德年間的款項就分為“激勸”與“賓興”兩種,前者為平時助學,后者為赴考資金,僉事吳倬將總款一百七十五兩銀子分為兩份,激勸本錢為一百兩,賓興本銀為七十五兩。而在賓興的七十五兩中,又明確規定其中三十兩取息給與舉人,四十五兩取息給與歲貢。二是發放務必及時。到了科考年份,管理者必須及時發放到考生手中,如普安州就明確要求“流水生放,不許停滯,亦不許別項支銷,永為定規”。三是專人管理,管理務必公開。吳倬曾將賓興的相關規定刻碑作記,要求管理者在辦理賓興銀管理事務時,要共同出入,公開辦理,不許個人私自收放銀兩,這樣就形成了互相監督的管理方式。而對于違規操作產生的資金短缺,將由主管者自行補足。對于承載著地方右文精神的公益助學助考事業,多數地方官及主管者都以比較謹慎負責的態度來面對,如吳倬文所言“誠恐事久弊生,無由稽考,況良法美意,無從垂后,謹勒于石以昭不朽”①。(37)① 嘉靖《普安州志》卷二,《食貨志·惠政》,上海書店出版社影印《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第104冊,2014年。嚴格的管理保證了賓興經費的良好運轉,也使得民間有持續參與的熱情。

三、資助對象與額度

賓興的資助對象主要是參加各級考試的考生,資助金將被用作赴考盤費。上述材料中,受助者有參加會試的新老舉人、參加鄉試的生儒及即將入國子監讀書的歲貢生。

普安州資助對象還包括“凡生員蒙提學道考居七名以前及教官一名”,明代提學道每年都要對所屬府州縣生員、廩生進行考試以辨優劣,也就是所謂“歲考”,這里所指就是每年的歲考前七名和儒學的教官。由于僅有普安一處有此類記載,而普安州又有特殊背景,“切照貴州一省,極在邊荒,苗囗雜處,民不知學。是以各學生徒悉于軍士中選補。軍士疲憊,為父兄者,多不能自淑子弟,日求衣食,尚有不給,欲其專事文墨,難矣。”②(38)② 嘉靖《普安州志》卷二,《食貨志·惠政》。其他州縣的情況各一,所以此類人員的受助未必是普遍現象。

人均受助數量上,以歲貢生最多,普安州明確規定為二十五兩,幾乎是舉人赴會試所獲的二倍,清平衛歲貢生所獲則十倍于應鄉試的生員,宣慰司的賓興銀兩則全部用于資助歲貢生。比較特殊的是都勻府,在陳尚象《府學學田記略》中提到“以定經費,則舉人盤纏二十石,貢生一十五石,而科舉者于此酌助焉,貧寒者于此賑恤焉”③。(39)③ 郭子章:《黔記》卷十七《學校志上·都勻府右文田》,明萬歷刻本。這是明代貴州方志中唯一一則貢生受助額低于舉人的記載,總體而言,明代貴州賓興的最大受益者還是歲貢生。何以賓興獨重歲貢生?這可能與其支出有關。舉人入京會試,主要花費除了交通費用,就是考試期間的生活消費,發榜后,中式者很快就有俸祿可以支用,各種社會或個人資助也會紛至沓來,落第者不久也要返鄉,總體時間多不超過一年。而歲貢生的花費不僅有赴京旅貲,還有入監讀書期間的花費,經費需要可能更高。再者,生員出貢以后往往要發一筆“旗匾銀”,上引資料中皆未明言,但若資助經費中已包含此類款項,那么歲貢生所得多于舉人就是很有可能的了。

《明會典》卷七十七“貢舉”記載弘治十三年時奏準“自十四年為始,各處州學俱四年三貢。其云南四川貴州等處,除軍民指揮使司儒學,軍民相間,一年一貢。其余土官及都司學,各照先年奏準事例,三年二貢”,而嘉靖二年時又奏準“貴州宣撫司儒學生員一年一貢”。從上列宣慰司的史料看,賓興捐助由徐文華任巡按御史時始行,徐于正德五年始巡按貴州,《嘉靖通志》則于嘉靖三十二年議修,三十四年修成,這一時間正處于弘治與嘉靖之間,其歲貢生的選拔應是嘉靖二年前三年二貢,之后則一年一貢。從《明會典》的記載看,全國范圍內歲貢的人數有每年一人、二年三人、一年二人、三年二人不等,最多者僅一年二人。若以一年二人算,宣慰司歲貢生可平分全部賓興經費。其賓興田收入為每年米花三十秤,每秤十五斤,計四百五十斤,糧米二斗五升即二十五升米,明代貴州宣慰司的糧價已難確知,但從田租數量看,折算銀兩應該不會太多。單就銀兩算,每名歲貢生也可得到18兩銀子,閏年則可得到19.5兩。嘉靖二年前三年二貢,每三年四名歲貢生可分108或111兩銀子,平均數已達27兩。

歲貢生所獲賓興資助既有地區差異,也有年份差異。宣慰司歲貢生所得為18-27兩、普安州為25兩,清平衛只有5-10兩。清平衛的例子則表明歲貢生所得與賓興本金的增減緊密相關,其公益金的本金為六十一兩,年息為21.96或23.79兩,僅夠資助兩名歲貢生,因為還要支付給應試生儒每名一兩,在應試者數量較多的年份,就會出現息金不足的情況,因此就要被迫動用本金,因為沒有后續資金的補充,在修志書時本金僅剩十八兩,年息僅四兩有余,對考生的資助額度也就因此減少了一半。

考生所獲資助的購買力如何是另一個需要考查的問題。沈榜曾于萬歷十八年出任京郊宛平縣知縣,其所著《宛署雜記》一書記載了許多縣署的購買活動,價格記錄尤為詳細,此書于萬歷二十一年刻印,與上引貴州賓興史料產生的年代接近,可為參考。據書中記載,當時大米一斤值錢二厘八毫,豬肉一斤二十厘,棉花一斤六十厘,轎夫一天的工錢六十厘,由一兩等于一千厘的標準推算,一兩銀子可購買大米357斤或豬肉50斤、棉花16.6斤,或可支轎夫16天工錢。以普安州為例,新科舉人所獲賓興資助可以購買大米5355斤或豬肉750斤、棉花249斤,可支轎夫240天的工錢,足以解決基本的生活消費。

四、結論

社會對于科舉賓興公益事業多持褒揚態度,嘉靖《普安州志》就將賓興內容放入“惠政”一節,而此節中除“養濟院 在衛城南門內”一句外,全部是賓興相關內容。并在開篇宣揚“先王之政,莫先于惠,而煦煦之惠,非備政也。是故,惠學校勵人才也,惠孤老恤無告也。我國家及諸當道之惠亦周矣。承流宣化,可不加之意乎?”①(40)① 嘉靖《普安州志》卷二“食貨志”之“惠政”。

清代史料也可佐證這一認識,以道光《仁懷直隸廳志》為例,仁懷明代隸屬四川,清代方歸貴州,其“學校志·賓興田”一節就不無自豪地說“鄉試之士,咸取給于,菁莪育材之意,不無小補云”。仁懷離省城較遠,科舉之年常有考生畏懼路遠費錢而輟考,自設立賓興基金后,“鄉試之年,于此取給,會試亦如之。從此多士志切觀光,爭先恐后,自不難于經費,自不怠于從事。而憲臺作育人才之至意,庶可仰副于萬一。”②(41)② 道光《仁懷直隸廳志》卷五“學校志”之“賓興田”,道光二十一年刻本。另外,明代貴州諸方志人物傳記資料中凡有功于賓興事業者基本都會錄之在案,可以看出社會對倡導賓興之人的敬意。一個較好的例子是上文所提及的吳倬,他于成化十九年任貴州僉事,從嘉靖《貴州通志》的記述來看,其應該是普安州賓興的首創者。嘉靖《普安州志·宦跡》評其“多方區劃,任意儒林,置賓興而士懷其德”,語氣中充滿感佩之情,萬歷《貴州通志》及郭子章《黔記》皆視其“按部見各學廩餼不繼,與賓興士貧不能行者,多方區畫,積泉布以置學田”之事為義舉,就連其家鄉淳安所修光緒《淳安縣志》“吳倬傳”也將此作為其重要宦跡而旌揚,“貴多軍衛,生徒無廩餼,亦無站軍額糧。公始為經畫,設學田贍師生,及廷對道里費”①(42)① 方象瑛:《廉憲吳倬傳》,光緒《淳安縣志》卷十四。,可知對此類人物的尊敬乃社會普遍現象。

總體而言,賓興銀兩所提供的資助具備社會公益事業的特征,對士子的經濟支持也是具體可見的,社會各界的積極評價也為地方文教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資助活動也推動了貴州各民族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發展。

猜你喜歡
貴州
貴州劍河 多彩刺繡添技增收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貴州,有多美
鄉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尋味貴州——遵義
鄉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8
尋味貴州
鄉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6
沉醉貴州
鄉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貴州 多彩的茶
貴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與貴州茶一起
貴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貴州,我還會再來——一個北京理工男自駕獨行環游貴州14天
鄉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4
貴州處處有宋意
鄉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20:29:24
民國時期貴州社會教育述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激情午夜婷婷| 精品福利网|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67194亚洲无码|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浓毛av|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人妖无码第一页|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亚洲色图狠狠干|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自拍欧美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中文|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欧美v在线|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看看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视频入口|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91国内在线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成人一区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黄色| 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91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成人在线综合|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激情午夜婷婷|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美女国产在线|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