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深
(西林縣人民醫院,廣西 百色,533599)
輸尿管上段結石屬于臨床泌尿外科發病風險較高的疾病,患者臨床表現為疼痛及不適,該疾病還可引起梗阻造成腎積水,繼而引發感染[1]。臨床對于輸尿管上段結石大多實施手術治療,對于癥狀較輕且結石體積較小的患者予以保守治療。該疾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梗阻逐漸加重,則會對患者的腎功能造成影響[2]。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的不斷發展及進步,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在該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得到認可,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且結石清除效果徹底。本文分析該疾病患者接受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根據回顧性分析選擇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輸尿管上段結石的80 例患者,予以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的40 例為研究組,予以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的40 例為參照組。研究組男女比28:12,年齡:40-65 歲,平均(55.23± 4.12)歲,病程:3-10 個月,平均(6.23± 2.15)個月,結石直徑:0.8-1.8cm,平均(1.23± 0.21)cm;參照組男女比27:13,年齡:40-66 歲,平均(55.25± 4.15)歲,病程:3-11 個月,平均(6.25± 2.18)個月,結石直徑:0.9-1.7cm,平均(1.25± 0.23)cm,兩組基礎資料一致,P>0.05。
1.2 方法參照組接受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指導患者采取截石位,予以全身麻醉,對手術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后鋪巾,通過輸尿管硬鏡將導管逆行插入輸尿管至腎盂內,進行合理固定后,更改為俯臥位,使用墊枕將患者腹腰部墊高,位于患側第11 肋間肩胛下角線至腋后線進行穿刺,借助B 超建立經皮腎臟通道,穿刺至上盞,后將導絲置入,緊貼穿刺針切開皮膚及筋膜0.6cm 左右,經導絲采用筋膜擴張器擴張至F16,后將輸尿管腎鏡置入,探查到結石后將鈥激光光纖置入,調節輸出功率,頻率為:18Hz,能量:1.1J,將結石擊碎后并取出,拔除導管,留置雙J 管及腎造瘺管。術后3d 根據引流液顏色將瘺管拔除。研究組予以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指導患者行截石位,予以全身麻醉,將肩部與髖部墊高,將患肢下肢抬高,呈屈曲狀態,健側腿部伸直并稍外展。對手術部位實施消毒后鋪巾,借助輸尿管硬鏡插入導絲,后置入輸尿管軟鏡擴張鞘,僅保留外鞘并將電子輸尿管軟鏡置入,探查到結石后撤出導絲,通過輸尿管軟鏡將鈥激光光纖置入,調節輸出功率,頻率:15Hz,能量0.6J,將結石擊碎,調節沖水壓力防止結石位置移動,采用套石籃將結石取出,操作完成后撤出輸尿管軟鏡及擴張鞘,后留置雙J 管。
1.3 觀察指標比較手術指標。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患者術后4h 及術后48h 疼痛情況,總分為10 分,分值與疼痛情況呈負相關[3]。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手術指標兩組手術時長對比無差異,P>0.05;研究組手術出血量相對較少且住院時長較短,P<0.05,見表1。
2.2 比較疼痛情況研究組患者術后4h 及術后48h 疼痛情況均較輕,P<0.05,見表2。
輸尿管上段結石在臨床發病風險較高,大多因腎結石墜落而造成,患者首發癥狀為腰部絞痛及血尿等,劇烈的疼痛對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嚴重危害,若延誤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引發尿路感染甚至腎功能損害等。上段結石的治療方式包括諸多種,應根據患者結石部位、體積大小、形狀及數量、有無梗阻及腎功能情況等因素綜合進行選擇。
本次研究給予該疾病患者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得到較理想的療效,與經皮腎鏡碎石術比較,手術出血量相對較少且患者術后疼痛情況較輕,可作為臨床輸尿管上段結石首選治療治療。輸尿管軟鏡具有可彎曲性,且管徑較小,可便于對上尿路結石予以處理,近年來在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得到認可。輸尿管軟鏡能通過輸尿管進入腎內,同時對輸尿管上段結石及腎結石予以處理,避免經皮腎鏡碎石術穿刺帶來的出血、損傷腎周器官等風險,在腎內能夠直視借助鈥激光將結石進行擊碎,與經皮腎鏡碎石術相比,碎石效果更顯著,可采用套石籃將體積較大的結石殘屑取出,避免出現殘留。輸尿管軟鏡技術安全性較高、對患者造成的痛苦較輕且術后恢復快。
綜上所述,予以該疾病患者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得到較理想的療效,與經皮腎鏡碎石術相比,手術出血量相對較少且患者術后疼痛較輕,可促進其恢復,是一種安全性高且療效理想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