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菊賢
(昭平縣人民醫院,廣西 賀州,546800)
近年來,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年化社會,髖部骨折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而目前臨床以手術為關鍵治療手段。其中人工髖關節置換術(THA)憑借著重建髖關節功能佳、有效解除髖關節功能疼痛、最大程度恢復其生物力學特性等優勢,已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且獲得諸多醫師認可。但臨床研究發現,THA仍伴有一定缺陷,如手術操作時間較長,對患者機體創傷較大,且伴有術中出血量大,若未予以對癥干預及護理,可誘發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加之高齡患者各項機能均呈降低趨勢,機體免疫功能較低,故在予以針對性治療的同時,配合系統化、精細化護理干預,促進手術順利實施,確保患者安全性顯得十分關鍵[1]。而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行THA 高齡患者可獲得顯著價值,能夠有效降低應激程度,規避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鑒于此,本文選取行THA 高齡患者實施綜合護理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30 例行THA 高齡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間,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歸納為實驗組、對照組,各15 例,男女比例分別為5:10例、7:8 例;年齡分別為50—70 歲,51—69 歲,均值分別為(61.51± 2.62)歲、(60.7± 2.33)歲,兩組基礎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THA 手術標準;(2)患者臨床資料完整;(3)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無法主動配合本次研究者;(2)存在理解、認知能力障礙;(3)無法順利完成試驗,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向其介紹手術室醫護人員,并仔細核對其資料及信息。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各項指標,術后予以靜脈鎮痛泵實施止痛。實驗組予以綜合護理,詳細如下:(1)病情評估:由專業護理人員于術前,對患者病情狀況、基礎資料、機體功能實施詳細探究,進而確定手術體位、麻醉方法,并掌握負面情緒、手術等應激反應,對患者產生的潛在風險,進而全面強化術中應激處理能力,促進手術順利開展。同時護理人員需積極與患者溝通,向其闡述THA 的作用機制、流程以及預后效果,提高其對手術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緩解其緊張、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2)預防并發癥:由于高齡患者需長期臥床休息,加之活動項目較少,諸多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等風險,此時護理人員需全面指導其按摩下肢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進而全面預防血栓。(3)疼痛護理:因THA 創傷較大,且老年患者對疼痛耐受力較低,加之機體各項功能的降低,使其術后可產生劇烈疼痛,為緩解其術后疼痛程度,護理人員需嚴格依據疼痛干預原則,完善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協助其轉移疼痛注意力,促進其積極樹立應對疼痛信心,使患者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緩解痛感。(4)康復護理:從患者實際狀況出發,依據患者個體狀況,協助患者鍛煉股骨肌肉群的收縮功能,并指導其實施簡單的肢體活動,以促進患者活動能力快速恢復。
1.3 觀察指標觀察2 組術前、術后3 個月疼痛評分及住院時間,其中疼痛采用選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2],VAS 評分通過紙上畫一條10cm 長度的橫線,橫線左端為0,為無痛;橫線右端為10,為劇烈疼痛,評價患者疼痛程度,總分為0—10 分,0—2:表示舒適;3—4:表示輕度不舒適;5—6:表示中度不舒適;7—8:表示重度不舒適;9—10:表示極度不舒適,分值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輕。觀察2 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包括血栓栓塞、關節積血、人工髖關節脫位、感染。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 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兩組術前疼痛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經護理后實驗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s)

表1 兩組疼痛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s)
組別VAS 疼痛評分(分)住院時間(d)術前 術后3 個月實驗組(n=15) 6.62± 2.41 1.34± 0.25 15.62± 0.63對照組(n=15) 6.57± 2.36 3.47± 0.57 19.34± 6.52 t 0.057 13.254 2.199 P 0.955 0.001 0.036
2.2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實驗組、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分別為13.33%、46.67%,實驗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
相關數據統計,我國55 歲以上人群中,髖關節損傷或病變發生風險可達到80%[3]。而常見疾病可歸納為退變性髖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股骨頭壞死等,均極易誘發髖關節功能障礙。目前,臨床以THA 為髖關節相關疾病關鍵治療項目,該技術能夠有效恢復髖關節功能,穩定患者病情。
相關研究發現,THA 手術存在操作難度系數較高,且高齡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礎性疾病,加之各項機能產生明顯衰退,故手術對醫護人員的配合要求較高,要求護理人員具備扎實理論知識及實踐技巧[4]。但既往常規護理干預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達到最佳護理質量,且護理內容較為單一、片面,進而直接降低臨床護理效率。而綜合護理作為新型護理模式之一,其能夠早期識別治療及護理期間的潛在風險,并予以系統化護理干預,進而規避并發癥發生,促進手術順利開展[5]。而本文研究發現,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通過術前、術后并發癥預防、康復訓練等綜合干預,促進THA關節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進而全面預防并發癥發生風險,縮短住院時間。另研究發現,實驗組疼痛程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高齡THA 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效果顯著,不僅能夠規避并發癥發生風險,還有效緩解疼痛程度,且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高齡THA 患者中可取得滿意結局,值得在護理領域中廣泛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