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坤
(大化民生寧醫院,廣西 河池,530800)
強迫癥狀在臨床中主要指患者出現不由自主且反復的意念、沖動、情緒、思維、觀念等癥狀,以各種精神疾病患者較為多見,同時可出現于精神分裂癥以及焦慮行障礙、抑郁癥等疾病中[1-2]。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復雜且多樣化的臨床表現,幾乎包含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癥狀群以及精神癥狀,強迫癥狀可存在于疾病的各個階段。強迫癥狀在臨床中主要指精神分裂癥狀患者存在的一種強迫狀態,其強迫癥狀同樣嚴重和同樣突出,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重要組成成分。精神分裂癥患者所伴有的強迫癥狀較為荒謬,難以得到他人理解,患者對強迫癥狀無反強迫或五主動抵抗的痛苦體驗,缺乏一定程度的自知力[3-4]。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約有13%-25%患者存在強迫癥狀,同時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強迫癥狀概率會更高。本文就圍繞強迫癥狀的精神分裂患者的相關癥狀以及臨床表現及治療的臨床研究進展進行逐一闡述,內容如下。
1.1 人格特點精神分裂癥患者伴強迫癥狀時常存在追求完美的強迫人特點,或合并存在分裂樣人格障礙?;颊邥r常表現為不服輸、要強、缺乏安全感、反復核實、內心不確定、小心謹慎且敏感、刻板、按部就班、做事循規蹈矩、猶豫不決、道德觀念強[5]。
1.2 強迫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伴強迫癥狀一般發生于疾病緩解期與進展期、早期,是精神分裂癥中癥狀群之一,存在以下幾點:(1)伴有殘留精神性癥狀;(2)精神分裂癥與強迫癥狀的病態思維密切相關;(3)對強迫癥狀無自知力,潛意識認為自主行為合理,且付諸行動;對強迫癥狀無緊張及抑郁、焦慮等痛苦體驗;無主動求治愿望且不愿被他人發現;(4)強迫癥狀難以被他人所理解,形式多變且多樣;(5)多見于強迫思維,常存在強迫性詢問、懷疑以及對立性思維等[6-7]。
1.3 精神分裂早期此類患者的發病年齡比較早,往往在無明顯的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之前就出現明顯的強迫癥狀,并伴有思維貧乏、意志力減退、懶散、社會功能退縮、情感平淡等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8-9]。有些患者可伴有疑病性癥狀,常常被家人忽視。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若一直無明顯的幻覺妄想等典型的精神病性癥狀,則進一步發展為單純型精神分裂癥,預后差,存在明顯的社會功能衰退;患者若很快出現明顯的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則其強迫癥狀可以隨著精神分裂癥的治療而消失,預后良好。在精神分裂癥的早期,患者以強迫癥狀為主要表現,,同時出現一些精神病癥狀,但患者本人對強迫癥狀缺乏自知力,不像強迫性障礙患者那樣伴有明顯的焦慮及反強迫的痛苦體驗,常因延誤診治轉為慢性,其強迫癥狀并不隨著精神病癥狀的減輕而減少[10-11]。
2.1 藥物治療臨床上常常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有效地控制患者精神癥狀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抗強迫癥藥物治療,一般均能取得明顯的療效[12-13]。如聯合使用具有抗強迫癥的三環類抗抑郁劑氯丙咪嗪及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治療,可達到改善患者強迫癥狀的目的[14]。近年來研究發現[15-16],采用一些對強迫癥狀有效的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對患者進行聯合治療能獲得一定的臨床效果,而且不良反應較少。如氟西汀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比單一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效果更加明顯,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強迫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艾司西太普蘭治療也能取得類似的效果[18-19]。抗精神病藥物聯合一些具有抗強迫癥狀的藥物如舍曲林、伏氟沙明、艾司西太普蘭等進行治療,能明顯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合并的抑郁、焦慮、強迫癥狀,改善其病情及睡眠噎礙[20-21]。
2.2 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是一種無痛、非侵入性的綠色治療方法,磁信號能無阻礙地透過顱骨達到大腦組織,刺激大腦神經,興奮或抑制局部大腦的皮質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22-23]。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能改善其陰性癥狀,利用其治療抑郁癥、強迫性障礙、躁狂發作、創傷后應激障礙等疾病患者也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研究證實[24-25],對精神分裂癥伴有強迫癥狀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和舍曲林治療的基礎上,輔以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治療,能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在有效消除患者強迫癥狀的同時,還能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治療安全性高。
強迫癥狀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相較于強迫癥狀的預后差,相對而言,前者的起病年齡小、住院治療時間長,對各種治療方法不敏感、病情遷延,療效差。伴有強迫癥狀的患者起病前的認知能力較差、存在明顯的社會功能減退,病程長,能恢復工作的機會少,預后往往不良。故臨床在面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伴強迫癥狀時,需結合患者病情制定科學且有效的治療方案,以此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為患者后期生活質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