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職工中等衛生學校 金鈄樂
護理專業課程包含了很多的知識內容,涉及多種不同病情的護理。同時在課程安排上,也包含了理論課和實訓課兩個部分。理論課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護理理論知識的教學講解;實訓課的主要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展開實際訓練,對護理專業知識進行運用,提高自身的護理專業技術水平。不過,當前護理實訓課的教學存在一些不足,學生的護理專業技術水平發展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專業水平不高,沒有達到相關的標準。因此,這就需要反思目前實訓課的教學問題,通過案例式教學法,對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教學展開創新構建,提高實訓課教學的實效性。
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主要就是指導學生展開實際訓練,掌握護理的專業知識,形成具體的護理技術。因為護理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作,即便是對一個類型患者的護理,也可能涉及不同的部位和原因,這就需要在護理上體現出一定區別,這都需要通過實訓來讓學生進行掌握。不過,從當前實訓課教學的具體情況來看,表現出了一些問題。第一,實訓課摻雜了較多理論講解,擠占了學生實訓空間。依據實際來講,在實訓課的教學中,教師還是會進行一定的理論講解,部分教師的理論講解時間較長,這就導致學生參與實訓的時間被較多擠占,從而引起實訓不足的問題。第二,實訓缺乏明確的載體,實訓呈現出理論化傾向。所謂實訓,就是要在實際環境下展開訓練,鍛煉自身的技能。然而在實訓課的教學中,部分教師所設置的實訓任務過于理想化和理論化,大大降低了實訓的難度。訓練沒有從嚴從難,這就導致學生的技能水平較低,將來在面對真實情況時就容易手足無措。第三,對學生實訓的評價不足。實訓課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教學層面,還需要對學生的實訓效果展開評價,了解學生在護理專業技術上存在的不足,然后對學生進行指導。不過,從當前實際來講,部分護理專業教師在實訓課中并未對學生的實訓效果做出有效評價,并不了解學生的真實實訓效果,這就無法及時指導學生、糾正問題。
針對目前中專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教學存在的問題,不少業界人士提出了案例式教學法的策略,依托案例式教學法對實訓課教學展開創新,打造更加高效、合理的實訓課教學模式。案例式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載體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案例的靈活使用,能夠給實訓課教學帶來積極的幫助。
將案例式教學法運用到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教學中,能夠起到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案例式教學法,能夠增強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教學的方向性。在以往的實訓課教學中,往往缺乏明確的方向,通過案例的運用,在實訓課中學生就需要解決具體的問題,這樣一來實訓的方向就非常清楚明晰。第二,案例式教學法,能夠在實訓課中代入真實的環境,提高實訓的效果。從現實生活中引入具體的案例,就可以在課堂上營造真實的環境,這樣可以打破以往理想化的實訓,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得到鍛煉,提高護理專業技術水平。第三,案例式教學法可以切實增強學生在實訓課中的參與積極性。以往實訓課教學中,部分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經常渾水摸魚、偷懶耍滑,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基于案例的輔助,就可以給學生分配具體的任務,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實訓。
使用案例式教學法來進行護理專業技術的實訓課教學,有幾個要點需要教師加以關注,并且教學中要予以把握。第一,案例選擇的適宜性。使用案例式教學法,需要在實訓課開始前就選擇好相應的實訓案例。對于實訓案例的選擇,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渠道,如互聯網、書籍等,搜集相關的案例素材,并對素材進行整理,剔除其中不必要的信息,讓案例更加適合用于實訓課的教學。第二,要注重學生的合作。在實訓課教學中,對護理專業技術的訓練,需要學生形成配合,在案例中相互合作。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依據案例的真實情況,將學生分為對應的案例實訓小組,從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實訓。第三,要落實案例實訓的評價。通過案例指導實訓課的教學開展,還需要關注對案例實訓整體效果的評價。通過對學生在案例實訓中的表現進行評價,確定學生的護理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護理專業技術水平。
在護理專業實訓課的教學中,對于案例式教學法的運用,需要秉持多元形式,對案例形成靈活運用,提高實訓課教學效果。
在實訓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先對學生展開護理技術的操作示范,讓學生對基本的技術流程、操作要點以及內在原理形成認識,之后才能讓學生實際動手展開實踐。而在教師進行護理專業技術的示范操作時,就不能只是理論空談該怎么做,應該要結合具體的案例,在案例中進行操作演示,讓學生對具體的技術形成認識。比如:針對靜脈輸液的教學,在實訓課中,教師就可以引入具體的靜脈輸液案例,在面對具體病患的時候,學習如何對其進行處理。如某35歲男性患者,因發熱三天到醫院就診,以左下肺炎收住入院。無過敏病史,無精神疾病,但是精神略顯萎靡。醫囑“NS250ml+青霉素400萬U靜滴”。在進行靜脈輸液的時候,患者有發冷、寒戰與發熱的情況,應該如何進行處理?基于這樣一個案例,就可以對靜脈輸液的一些護理要點進行說明。一是要及時匯報醫生,發熱程度輕,則減慢輸液速度。二是如果發熱程度高,則要進行物理降溫,并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三是如果發熱嚴重,則需要立即停止輸液,處理患者癥狀,同時保留藥物和器具進行檢查。四是如果需要繼續輸液,則需要重新更換器具和液體,更換輸液部位。在實訓課中引入這樣的案例,并且設定具體的性別、年齡、病癥等條件,然后來進行護理技術的示范,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清楚的認識理解。
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指導學生展開實訓,對護理專業技術形成鍛煉。不過,鑒于當前實訓課理想化的問題,就可以基于案例式教學法,從現實生活中引入真實的案例。基于這些真實案例,設計多樣化的實訓任務,然后在實訓課上對學生隨機分配實訓任務,指導學生展開實訓。比如:在教學更換引流袋的實訓內容時,教師就應該設計實際的案例,基于案例來分析更換引流袋的具體護理操作。引流袋一般多用在手術后身體內部或局部深處滲血或是積液的引出,在護理中需要確保無菌操作,要妥善固定防止脫出。在實訓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多個不同案例,分別構建實訓任務,然后將其隨機分配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拿到的實訓任務展開實踐訓練。
在實訓課教學中,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具體實訓效果,這就需要對學生在案例任務中的實訓表現做出評價。在進行評價的時候,首先,需要確定評價指標和評價尺度。評價指標,應該將護理專業技術的技術操作作為根本對象進行評價。而評價尺度,應該以學生的基礎水平為導向,高水平學生,評價尺度要嚴格一些;低水平學生,評價尺度可以適當放寬,但是不得低于教學標準。其次,在學生完成實訓任務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訓過程、實訓結果進行綜合評價,指出學生取得的成果,同時也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學生在護理專業技術上表現出來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幫助學生不斷優化自身的護理專業技術,逐步提高護理技術水平。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校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教學當中,專業教師需要認識到目前實訓課教學存在的不足,然后將案例式教學法運用起來,通過案例輔助教師對護理技術的示范講解,基于案例設計任務指導學生實訓,最后還需要做好評價。通過多方面措施綜合使用,切實提高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