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曉
繼發性高血壓是由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在未找到具體病因之前,血壓的控制往往不達標,長期后果是會增加靶器官的損害,嚴重者會導致高血壓危象的發生。
內分泌疾病導致的高血壓是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類型,內分泌疾病在升高血壓的同時也往往導致血糖、脂肪、離子等代謝的紊亂,故當高血壓患者存在血糖、血脂、離子等代謝紊亂,經一般降壓治療效果不明顯者,應該考慮是否是由內分泌源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壓,再對癥治療。
庫欣綜合征又稱皮質醇增多癥,是由于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高皮質醇血癥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皮質醇長期分泌過多會引起蛋白質、脂肪、糖、電解質代謝的嚴重紊亂,并可干擾多種其他激素的分泌。主要表現為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瘡、紫紋等,典型患者依靠患者體征可作出初步判斷。
約80%的庫欣綜合征患者有高血壓癥狀,高血壓通常為持續性,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中度升高,并伴有輕度浮腫。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由于腎上腺自主分泌過多醛固酮,導致水鈉潴留、高血壓、低血鉀(或正常血鉀)和血漿腎素受抑制的臨床綜合征。
高血壓伴低血鉀是該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但有時本病患者的血鉀也可以在正常范圍內。
高血壓是該病最多和最常見癥狀,多為緩慢發展的良性高血壓,血壓多中度升高,多在170/100毫米汞柱左右,但隨病程延長,血壓逐漸增高,少數患者可呈惡性急進性高血壓。持續、長期高血壓可導致心、腦、腎損害,對常用的降壓藥療效不佳為其特點之一。
嗜鉻細胞瘤是來源于腎上腺髓質和腎上腺外的嗜鉻細胞的腫瘤,后者稱副神經節瘤,其大量分泌兒茶酚胺會引起高血壓,同時也會引起糖、脂肪代謝紊亂,基礎代謝率增高,多汗及體重下降等,臨床表現錯綜復雜,嗜鉻細胞瘤三聯征(頭痛、心悸、多汗)是懷疑該病的線索。
高血壓為嗜鉻細胞瘤患者的主要特征性表現,其中45%的患者為陣發性高血壓,發作時血壓劇烈突然升高,可高達200~300/130~180毫米汞柱,一般歷時數分鐘,嚴重者可導致急性左心衰或心腦血管意外。如未及時治療,后期發作會趨于頻繁且每次發作時間逐漸延長。50%的患者表現為持續性高血壓,類似于高血壓病。只有約5%的患者血壓正常,甚至在體位改變后出現低血壓現象。
嗜鉻細胞瘤一旦確診并定位,應及時切除腫瘤,否則有腫瘤突然分泌大量CA(兒茶酚胺),會引起高血壓危象的潛在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