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瑜璠(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中俄關系長期、持續的友好,為銀行金融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契機,隨著雙方經濟業務的不斷發展,對銀行的金融業務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銀行拓寬金融業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以滿足中俄日益增長的金融業務需要。在此背景下,銀行應加快分銷網絡的建設,增設服務網點,改造銀行業務系統,打造網上國際結算業務,以客戶為中心,增強客戶的體驗,以實現銀行金融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中俄兩國一直以來是友好的鄰邦,政治關系持續穩定,為我國銀行發展對俄金融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我國與俄國貿易往來頻繁,金融合作基礎牢固,促進了雙方金融市場的繁榮,使得銀行有了進一步發展金融業務的新契機。在“一帶一路”的作用下,中俄之間的貿易金融不斷擴張,貨幣業務發展良好,雙方的商業銀行之間,都分別在對方設置了分支機構。其中,國開行與俄羅斯的多個行業,像電信、能源、農業、銀行等,都建立了金融合作關系。基于中俄雙方深厚的國際友誼,中俄雙方的政府、企業、銀行等相互之間,都有著良好的合作愿景,從而為銀行在俄羅斯金融業務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從經濟結構上來看,中俄雙方呈現出互補的形態。這為雙方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前提,一是俄羅斯重工業發達,具有豐富的能源和航空航天技術的優勢,但是其在農業、工業生產等方面存在不足,而中國是農業大國,并且在日用品、工業方面發展良好。因此,俄羅斯可為中國提供能源、技術、重工業等方面的服務,而我國則可為俄羅斯提供生活用品、工業產品等方面的服務,由此產生頻繁的經貿往來,成為中俄金融合作的契機。
中俄兩國有著政治互信的基礎和頻繁的經濟往來,對俄金融合作有著良好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運用對俄金融業務可進一步促進雙方合作的深化,銀行應抓住這一機遇,構建市場機制,借助我國現行的優惠政策,提升自身的金融競爭力。在2015年,中俄兩國簽訂了《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合作諒解備忘錄》,對兩國的金融合作進行了細致的描述,增加了合作內容和范圍,尤其是支付領域的界定,為雙方企業提供了支付上的便利。此外,我國與俄羅斯落實了總理會晤制度,化解了雙方金融合作上的矛盾,為雙方深化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國家風險方面,俄羅斯金融體系不夠完善,金融監管不到位,以及銀行資信較為薄弱,進而提高了金融風險。在銀行方面,業務種類少且工作效率低,而且還存在收費較高的情況,致使俄羅斯銀行資信不足,盈利水平有限,使得一些規模小、資金不夠雄厚的小銀行破產倒閉。再加上兩國銀行運營和管理方式不同,金融業務上也有很大的差異,不利于雙方金融業務的開展。
國際貿易在結算時,通常使用的是美元,中俄兩國也不例外,而兩國貨幣在兌換美元時,都與匯率有著直接的關系,美元匯率發生波動,將引起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提高了雙方的匯率風險,從而波及雙方的金融合作。另外,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美國實施加息政策,烏克蘭軍事變動,以及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軍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諸多限制,使得俄羅斯盧布匯率不夠穩定,導致了較高的匯率風險。
在對俄金融業務開展的伊始,國有銀行占比較大,隨著對俄金融市場的發展,外資銀行也開始參與競爭。當下,金融市場更加的開放化,其他大中小型銀行也都相繼開展金融業務,金融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對俄金融業務作為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很多銀行針對俄羅斯進行金融產品的開發,搶占對俄金融市場,一些優質的客戶有了更多的選擇后,掌握了議價的主動權,降低了金融業務盈利水平,使銀行在對俄金融業務上的利潤減少,銀行生存壓力增大,導致對俄金融業務發展受限。
銀行要想發展對俄金融業務,自身要具備競爭的優勢,應注重品牌化的運用,塑造自身的“對俄金融業務”品牌,樹立良好的銀行形象,形成核心的競爭力,以促進對俄金融業務的高質量、高效化的發展。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銀行需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便在眾多的銀行中脫穎而出。
1.搭建全面的分銷網絡
銀行應根據對俄金融業務的需要,打造完善的電子銀行系統,并增加分支機構的數量,在境內重要的場所安裝自助銀行設備,布設眾多網點,構建一個覆蓋全面的分銷網絡。在業務辦理方面,應消減不必要的程序,加快審批速度,打造不同類型的分銷點,并利用不同的業務工具,為客戶提供便利的對俄金融服務。
2.改造業務系統
對原有業務系統進行改造,以滿足對俄業務發展的需要。依據銀行實際的結算流程,將業務系統進行技術升級,對結算系統和跨境融資進行構建,簡化辦理手續,提高業務處理效率,進而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我國電子支付發展程度較高,可專門為對俄業務構建一個完善的電子支付系統,在滿足客戶移動支付的情況下,可收集客戶業務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后,可獲知金融市場動態,以便及時調整金融業務,加快金融業務的市場反應速度,以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在增設分銷網點的情況下,結算渠道也要進行相應的擴張,形成一定的覆蓋面積,以拓寬業務結算的領域,進而提升結算的業務量,為中俄雙方客戶提供便利、滿意的結算服務。
1.重塑業務流程
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調整,構建一個全流程的業務結算系統,并建立與之相配的管理制度,以促進業務結算的規范化。對銀行原有的ECIF、OCRM等系統,進行改造和升級,將對俄業務與國內業務進行分離,單獨進行核算、統計,當運營成熟后,需調整自身的金融服務機制,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開發出新的金融產品,為對俄業務的開展提供助力。
2.完善服務渠道建設
在對俄業務中,銀行需構建多種類型的服務渠道,加快網點轉型,加大電子支付和網絡設施的資金投入,對現有服務渠道進行改進,建立多功能的服務機制,增強客戶體驗,提高客戶黏性,以實現業務規模的擴大化。銀行在進行電子銀行建設的同時,應與同行建立合作,以及做好銀行自助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打造國際結算模式,為客戶提供結算上的便利。
對俄業務的發展,需要專業團隊的加持,團隊成員要熟練使用俄語,了解俄羅斯的風土人情,并要具備專業的外匯知識,以便推進對俄業務的開展。第一,高校培養,與高校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專門進行對俄金融、貿易、政策法規等方面人才的培養,并重點培養既會俄語,又懂金融的專業性人才,為銀行對俄業務輸送對口人才。第二,培養骨干,銀行應在現有的員工中,挑選業務骨干進行著重培養,作為對俄業務的中堅力量,建立系統性的培訓機制,將銀行的優秀人才進行集中培養,采用培養激勵措施,激發員工的學習熱情,以構建一個專業化的優秀團隊,增強銀行對俄金融市場的開拓能力。
第一,貨幣政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進了中俄之間的經貿往來,中國和俄羅斯作為兩個超級大國,相互之間的交流合作,使雙方之間產生了較大的依賴性,在貨幣政策上,應建立協調機制,以對話和交流的方式,共同商討和確定金融政策,以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第二,實施合作交流機制,針對金融合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協商,以及分享工作經驗,通過定期的交流和洽談,雙方可及時獲知對方金融政策、法規的變動,增進彼此的了解,共建融洽和諧的合作關系。
相關政府部門具有監督管理的職能,其在跨境金融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政府作為對俄金融業務的堅實后盾,既有指導與監督的責任,又具有推動對俄業務發展的重任。政府應針對銀行金融業務,專門建立管理機構,對跨境金融活動進行管控,基于對俄金融業務的實際情況,制定發展規劃、目標、任務,以作為銀行發展對俄業務的依據。以及專門建立監管體系,收集行業各項信息,為后續的工作開展做參考。
銀行對俄金融業務正在逐步發展成熟,雙方都在對方境內設置了各自的金融機構,并構建了完善的業務辦理網絡,以促進雙方金融業務的深度發展。銀行對俄業務的良好發展,對雙方經濟的發展都有著促進作用,而且中俄雙方經濟上的友好往來,可進一步鞏固雙方的合作伙伴關系,可實現雙方政治、經濟上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