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 王 莉
材料分析題是用一段或多段材料為背景情境,設置一個或多個問題,要求學生聯系背景材料,運用書本中的基本原理、觀點、概念等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此類題目具有靈活性、角度多變、閱讀量大等特點,問題不管以哪種形式存在,一般都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當前當地的社會熱點相關聯,不同類型的分析說明題,方法雖千差萬別但也不是雜亂無章,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材料題,一般的解題步驟分為三步走:審題—分析—答題,要想有效地增加得分需要我們摸索其中的答題規律,尋求針對性的解題策略。
通過認真讀題弄清題目的指向,通常包括: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緊扣材料需要把握題目的限制條件、答題范圍、關鍵詞等要點,讀題時可以借助語文分號、句號等標點進行分層、分段,從這一段或一句話中再提取關鍵詞,準確把握問題的指向,從而精準答題。所以認真讀題、審清問題這是做好材料分析題的前提,學生要粗讀和精讀題目相結合,切忌一目十行、一掃而過,造成審題不清而失分的現象。下面以2020年蘇州市道德與法治中考23題:勞動教育、提升公民素養一題為例。
材料: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請你分析下列關于勞動、就業的觀點或做法,根據示例,完成習題。
觀點或做法1:人人承擔勞動責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教材依據:事例:勞動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參加勞動實踐,在實踐中學習。
觀點或做法2:勞動創造幸福生活;要干一行、愛一行。教材依據?
觀點或做法3:保護勞動合法所得;堅持男女同工同酬。教材依據?
考察題型:根據事例,完成習題。
審題方法:認真分析第一句示例。題目中有兩句話、兩個不同的知識點:①人人承擔勞動責任②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答案中教材依據(分析重要性),也應該是兩點:①法律角度勞動的重要性,勞動是公民的權利,也是義務,②勞動的要求,在實踐中學習、參加勞動實踐。
參考答案:
①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勞動對個人社會的重要):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干一行愛一行(強調敬業):要愛崗敬業,弘揚敬業精神。
②保護勞動合法所得(從分配制度的角度):我國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堅持男女同工同酬(從平等的角度):踐行平等,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失分分析:此道中考題學生失分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學生對示例答案的審題分析不全面,有的學生只看到了勞動的重要性,寫了一個角度、一點答案,忽略了后面一個得分點要求的角度,由于審題不清直接導致后面在答題時角度不全、不完整;還有的學生對勞動這個知識點不能多角度地分析,同樣都是勞動的重要性,有的學生僅僅局限在法律角度:勞動是權利和義務、對個人重要性,忽略了制度、平等知識點,造成失分。
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比對,展開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可以結合題目中設定的范圍、設問的內容:體現了哪些觀點、為什么要這樣做、對我們的啟示有哪些等,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書本中找尋相關知識點,兩者結合完成答題。例如:2020年蘇州市道德與法治中考24題:中國抗疫:彰顯制度優勢。
材料: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建立了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為打贏疫情防控戰提供了有力保證;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踐行了守護人民健康的莊嚴承諾。中國人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風雨來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p>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抗擊疫情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托?
(2)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對我們青少年的成長有何啟示?
考察題型:為什么和啟示類題型。
解題方法:為什么?一般情況下需要回答這樣說、這樣做的依據或者意義(重要性)。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抗擊疫情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托的原因,可以從黨的地位和作用、宗旨等角度來回答;啟示類一般情況下分為國家和公民兩個角度,這里明確指明是對青少年的啟示,應該在對材料(習總書記的講話)分析、提煉的基礎上歸納教材中的知識點。
參考答案:
(1)黨的地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三者關系:堅持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2)正確對待挫折,發掘生命的力量;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失分分析:本題中關于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宗旨,絕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但是第2個得分點: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很多學生沒有想到,這個知識點的得出必須緊扣材料:黨中央的堅強領導、踐行守護人民健康的承諾、于法有據、有章可循,如果能夠把這三個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就能得出三者有機統一這一知識點,但是很多學生忽略了這個角度,沒有很好地緊扣材料造成了失分;第二小問習總書記的講話對青少年的啟示?第一個得分點:磨難學生會聯想到挫折,會正確回答要正確戰勝挫折,但是忽略了材料中中華民族經歷的磨難,沒有聯想到愛國、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相結合等相關知識點造成了失分。
答題時要問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問,組織答案要思路清晰,要全面、多角度地回答,闡明知識原理時要完整、準確;有多個知識點時要標清序號、層次分明;緊扣材料不是用材料中的原句回答問題,而是要回歸書本用教材知識進行回答,書寫時語言要規范、條理要清晰、字跡要工整,如果遇到實在不確定沒有把握的答案,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適當多寫一些(開卷考試踩點給分)。例如:2020年蘇州市道德與法治中考25題(2)。
材料:《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規定,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垃圾分類是靠自律還是他律?靠道德還是法律?薇薇和元元同學對此展開了討論。
薇薇:垃圾分類要靠外在的強制執行,發揮法律的作用。
元元:垃圾分類要靠內在的自覺遵守,發揮道德的作用。
請選擇其中一位同學的觀點加以評析。
考察題型:辨析題。
解題方法:在選擇前必須兩個觀點都要分析,挑選一個自己有把握的進行回答:薇薇和元元的觀點都正確但是都不完整,屬于片面型辨析題,可以分兩步走:①先肯定正確,說明理由②指出片面,補充完整。
參考答案:
①選擇薇薇
②垃圾分類需要外在的強制力保證執行是正確的,因為遵守社會規則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
③垃圾分類還需要自覺遵守,即自律;需要自律和他律結合。垃圾分類要發揮法律的作用,因為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垃圾分類也要發揮道德的作用;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失分分析:此題最大的失分點在于學生審題只看到了兩個學生的觀點,而沒有看到材料中提到的:垃圾分類靠自律還是他律、靠道德還是法律,這兩句話,所以造成了在組織答案時沒有用自律和他律的知識點回答問題造成了嚴重的失分。再者二選一的辨析題在回答時既要分析本題的觀點還要將另外一個學生的觀點中正確的部分補充至本題的答案中,要方方面面全部兼顧本題才能拿滿分,既要考慮垃圾分類要靠外在的強制執行也要自覺遵守,自律和他律相結合;也要考慮法律和道德的作用,法治德治相結合。本題對學生的審題、答題技巧的要求比較高。
學習離不開解題,解題能力的高低取決于解題策略的掌握,而解題策略的根本就是學會思考,通過認真讀題審題、仔細分析,設法把未知的問題轉化為已知的知識,從而有效提高解題得分,這就需要我們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多練習,多思考,多歸納,努力增加解題的思維量,培養解題感覺,在思考中完善自我、尋找規律,從而實現提高分析題得分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