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有榮
(淮陰工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在現代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應用型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問題,應采取科學的方法積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中科技競賽是一個有效的教育活動形式,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進而滿足各行各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應通過科技競賽活動來開展。第一,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只有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才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調動學習自主意識,也可以減輕教師的授課壓力。再者,由于學生學習壓力原本就比較重,更加需要借助其他教育活動形式來吸引其注意力,讓其能夠由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變,這樣所獲得的教學效果也更加顯著,最重要的是能夠借助科技競賽,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沒有掌握的知識點[1]。第二,科技競賽過程中包含一系列綜合性較強的操作過程,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若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到位,難以完成相應的競賽任務,因此,通過開展科技競賽,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求知精神,也提高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這對其未來成長與發展非常重要。
科技競賽應用于教學中,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而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變化,對教育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身理論教學就比較枯燥乏味,很容易削弱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可以通過開展一些科技競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在科技競賽過程中享受動手操作的樂趣,提高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環節,就對學生逐步滲透科技競賽意識,并通過開展科技競賽,培養學生參與科技競賽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競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時糾正,讓其能夠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于競賽中,進而發揮除科技競賽的價值,為其未來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2]。
眾所周知,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滿足新時期的要求,學校可以借助科技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科技競賽是團體活動,因此,需要調動學生的集體參與意識,引導學生與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以此提高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及科技競賽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科技競賽任務。再者,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劃分不同等級的科技競賽項目,以便于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學生在溝通中成長。學校也要確保科技競賽的合理性,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科技競賽,針對競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因為在團隊合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意見分歧的狀況,此時應引導學生相互協作,進而尋找解決辦法,推動科技競賽順利開展。
創新是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也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前進動力。學生擁有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而科技競賽就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科技競賽從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豐富的知識,激發潛力和創造力。科技競賽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學到的精神。因此,在對大學生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科技競賽活動,能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對學生開展競賽題目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競賽選題、設計、分析、作品完成、撰寫小結等都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過程,尤其在建設創新型高等教育大背景下,通過對學生開展競賽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視野,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科技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大學教學環節,應適當舉行科技競賽活動,當學生身處學術氛圍非常濃厚的學習環境,學生感受到緊迫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及科學探究意識。以此在學校和班級營造高效的學術氛圍,激發大學生的學習欲望。再者,學生在科技競賽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互相討論研究的聲音,與競爭對手相互答辯的聲音,以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的狀態甚至是學生緊張思考的神色,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校的學術氣氛,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確保在整體層面提高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當前,在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尤其在進行科技競賽環節,問題相對較多。部分應用型高校往往不夠重視科技競賽,認為競賽活動的開展不僅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并無較大的促進作用,且會影響學生學習基礎文化知識,這種想法導致科技競賽效果不理想,也難以借助競賽活動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更難以讓學生快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由于宣傳程度不夠,部分學校在實際科技競賽過程中,對于競賽的形式也沒有把控好,致使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得不到較好的鍛煉,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甚至會影響其參賽的熱情。此外,這也使得科技競賽的效率較低,難以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和價值。
科技競賽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比較高,單純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學校在組織科技競賽的過程中,部分學校內部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往往不夠完善,甚至有一些設備已經出現了損壞等狀況,由于缺少資源支持,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提高。另外,很多學生在日常空閑時間去實驗室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地方應用型高校沒有成立專門的實驗室,使得科技競賽不能順利展開,這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為有效突破這一現狀,需要完善內部基礎硬件設施,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科技競賽要想順利展開,需要建立完善的競賽激勵制度,在確定制度的情況下,可以調動各級學生參與競賽的熱情,但是在實際中,很多地方應用型高校開展科技競賽時,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致使學生參與比賽的熱情被削弱,也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這對于其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無疑是不利的[3]。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學生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因此,更加需要通過開展相應的科技競賽來提高其綜合能力,但是由于缺少有力的激勵,相應的競賽任務難以完成。此外,比賽前期準備工作不到位,也會使學生各方面的成績受到一定的影響,難以讓其在科技競賽中得到較好的鍛煉,更不要說將其培養成為技能型人才了。
學生作為教育活動中的重要參與者,應將其主體地位凸顯出來,進一步調動其課堂參與意識。然而在科技競賽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教學主觀意識較強,導致學生處于學習客體地位,這不利于其實踐能力的提升,而科技競賽本身所涉及的內容就比較多,更加需要為學生創造空間,但由于學生缺乏實踐操作機會,這導致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被制約。此外,也有一部分學生在科技比賽過程中,沒有得到教師的適時關注,因此,比賽積極性受到影響。甚至不排除由于教師對學生要求過高,導致對學生的批評多于鼓勵,致使科技競賽的效率低下,難以實現培養綜合型人才的目標。
科學有效的宣傳方式可以激勵學生參與科技競賽的熱情,這也是確保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科技競賽的重要途徑。當代大學生學習任務繁忙,較難花太多時間主動去調查,以及投入更多精力參加科技競賽,這是以往科技競賽中參與人數過少的主要原因。而一個高效合理的宣傳,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了解參加科技競賽的意義。同時,學校也應公布參加科技競賽的具體時間、地點、過程等,進而讓學生有充足的準備時間。如何能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呢?第一,輔導員可以將科技競賽相關事項通過QQ、微信等發送給學生。第二,利用海報等形式貼到學生人流量大的區域,例如圖書館、食堂等,吸引學生前來觀看并報名參加。第三,利用校園廣播或自媒體等在早中晚學生上課前進行宣傳。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的宣傳方式,有效的宣傳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生不了解科技競賽的基本內容,對科技競賽沒有全面認識,這一方面很大地影響了科技競賽的順利開展。科技競賽主要是指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為目標,以此實現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術、互相幫助成長的目的。科技競賽內容通常會以學生所學的專業為主題,例如建筑設計競賽、計算機競賽、文學競賽等。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形式開展,也可以通過個人形式來參加競賽,競賽內容多半是動手實踐或者答辯等。大學生對于科技競賽的了解不夠透徹的話,自然不會想參與科技競賽。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科技競賽,加深學生對于科技競賽的基本印象,對學生不懂的地方多加指點,呼吁學生積極參與科技競賽。學生在參加科技競賽的過程中,能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鍛煉動腦動手能力,弘揚創新精神,全方面提高綜合素質。
要想推動科技競賽順利展開,地方應用型高校應增強對科技競賽的認識,只有充分了解競賽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促進作用,才能夠為其未來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首先,學校領導要以身作則,加大對科技競賽的宣傳力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了解比賽的形式以及內容,進而調動其參與比賽的熱情,使其能夠踴躍參與比賽,讓其在競賽過程中得到較好的鍛煉,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其快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趨勢[4]。其次,教師也要發揮自身職能作用,要積極參與到科技競賽宣傳活動中,也要結合科技競賽內容,給予學生悉心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比賽,并通過科技競賽活動,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自己不懂的知識,進一步成長為一個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有用的棟梁之材。除此之外,地方應用型高校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平臺加大對科技競賽的宣傳力度,也可以呼吁學生積極參與到宣傳行列中,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讓其朝著更好的方向健康成長。
目前,由于學校缺乏對科技競賽的開展意識,所以,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相對較低,導致此問題的原因較多,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原因,都需要學校領導采取處理措施。應依托科技競賽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首先,需要加大對科技競賽的資金投入力度,并對內部相應的基礎硬件設施進行完善,只有確保基礎設施配備齊全,才能夠滿足學生科技競賽的需求,當然,也要定期對基礎設施進行維護,確保設備處于正常運轉的狀況。同時,也要成立專門的實驗室,以便于學生空閑時間可以到實驗室進行科技競賽實驗,這對提高其創新實踐能力大有幫助。其次,教師也要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競賽意識,并與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進一步在科技競賽中收獲友誼,同時也能夠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競賽任務[5]。此外,對于學生科技競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加以糾正,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突破自身短板,進而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多作貢獻。
以往獎勵制度的缺失致使科技競賽時效性不強,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學校應完善科技競賽相關激勵制度,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比賽的熱情。科技比賽本就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較強的活動,所以需要結合實際狀況完善獎懲制度。如:對于比賽過程中成績良好的團隊,可以給予嘉獎,而獎勵的方式也有很多種,可以是物質上的獎勵,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獎勵,旨在激發學生參與比賽的熱情,從而發揮科技比賽的價值,實現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目標。教師也要不斷完善科技比賽的內容,優化學生科技競賽的不足之處,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及競爭意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互幫互助意識的同時,也應具備一定的組間競爭意識,進而才能通過彼此的合作完成相應的科技競賽任務,并通過競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進而獲得良好的競賽效果[6]。除此之外,學校也要了解到科技比賽對培養大學生的重要性,并設立具有可行性的激勵制度,這不僅可以激發其求知精神,也能夠有效提高其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并確保大學生在科技競賽中享受到樂趣。
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教育事業要想健康發展,應依托科技競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以往由于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科技競賽效果不夠理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改變教學策略,在科技競賽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競賽主體地位,使學生擁有說話的權利,只有讓其成為比賽活動的中心人物,才能夠發揮比賽的價值。日常理論教育活動比較枯燥乏味,因此,更需借助科技競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也能夠提高其團隊協作能力。由于科技比賽是一項團體活動,單純依靠學生個人并不能夠較好地完成,這就需要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協作才能完成相應的競賽任務。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展不同形式的科技競賽,以便于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其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點靈活地應用于競賽中,進而提高創新能力及實踐操作能力,且將科技比賽全面落實下去。
如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各行各業所探討的焦點,而以往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提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地方應用型高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應依托科技競賽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增強各級人員對科技競賽的認識且完善基礎硬件設施,也要設立激勵制度并突出學生的競賽主體地位,從而讓學生在比賽活動中得到較好的鍛煉,各方面能力也能夠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