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俊
(來賓市興賓區婦幼保健院,廣西 來賓,546100)
腎病綜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作為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結合NS病因能分成原發性、先天性和繼發性三類,其發生和多種病因有著密切關系,會對患者身心健康與外觀形象產生嚴重影響[1]。NS從兒童至中老年人均能發病,同時在免疫力較低、未規范用藥、患三高以及肥胖人群中較為多見,小兒NS患病率近年來逐漸升高,其主要臨床癥狀包含嚴重水腫、低蛋白血癥、大量蛋白尿以及高脂血癥等,罹患此病的患兒不僅不適感受將大幅增加,也為患者的生活質量帶去嚴重負面影響[2-3]。關于NS患者的治療,中醫有其確切療效,受醫患群體的廣泛關注[4]。中藥內服方便,而中醫外治之法如針灸,屬于微創治療技術,對幼兒患者而言更為友好[5]。下面,本文就近年來國內中醫藥治療小兒NS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綜述如下。
關于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闡述,現代學者普遍認為可能與T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微小病變等因素有關,膜性腎病與膜增生性腎炎可能與免疫復合物形成有關。有相關數據顯示[6],由于感染引發的腎病復發高達50~55%;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可呈現多種病理類型,以為主小病變為主,各種改變占比報道不一,尤其時合并膜增生性腎炎、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重度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疾病的NS患兒,對激素治療的反應差,因此后期病情進展為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風險高。腎病綜合征中醫稱之為尿濁病、水腫病、腰疼病等,《景岳全書》表示,肺脾腎三臟失調時導致NS水腫的主要原因[7]。各不同醫家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有不同的見解。李素卿教授結和多年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的經驗認為[8],本病病因以陽虛為主,導致陰陽失衡,故務期元陽盛壯,才能使"陽生陰長""陰平陽秘"。鄭攀等認為[9],本病以“虛生痰瘀,痰瘀致虛,痰瘀虛互為因果”為主要病理機制。一般多見于脾腎陽虛,故治療應以溫補脾腎,利水消腫為主。
辨證施治時中醫治療NS的特點,切入點不同、證型不同,治法用藥亦有不同。但臨床對于此病尚無明確的中醫分型,主要根據NS病因病機及臨床分型分為本證(脾腎陽虛、肺脾氣虛、脾腎氣虛、肝腎陰虛、脾虛濕困等)和標證(水濕、濕熱、血瘀、外感等型)兩大類。任華、李亞梅[10]等人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醋酸潑尼松片)給予歸芍地黃丸治療肝腎陰虛型小兒腎病綜合征36例,與單純西藥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達91.7%(33/3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4%(25/36),且不良反應發生率11.1%(4/36)低于對照組38.9%(14/36),并且觀察組治療后患兒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降低明顯,CD3+、CD4+及CD4+/CD8+有所升高,機體免疫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達春水、高紅[11]等人認為脾腎氣虛型為本病的病理基礎,在標準化激素治療的基礎上以自擬益氣活血方治療小兒脾腎氣虛型腎病綜合征取得滿意療效,總有效率達到95%,24h尿蛋白、TC、BUN及Scr、A1b、Ccr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及單純西藥治療組,改善患兒的腎功能;曹廣海、劉翠華[12]等人采用健脾補腎法聯合強的松對脾虛濕困型小兒腎病綜合征臨床效果顯著,改善骨代謝,調節尿β2-MG及α1-MG,保護腎損傷,且降低復發率。張宇、張天照[13]等人對6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小兒NS水腫脾虛濕盛型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常規激素治療(黃葵膠囊)與當歸芍藥散加減治療,治療后有效率90%高于對照組83.3%,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
當前,臨床在NS治療中多采取激素,盡可能協助患者避免病情發展到晚期,若進入至疾病末期,病情十分復雜,同時治療難度大大增加。和其他藥物比較,糖皮質激素有著價格低廉、抗炎效果良好、抑制免疫性較強以及服用方便等多種優點,是國內目前治療NS的首選藥物,但長期用藥易出現部分不良反應。劉然、張振芳[14]等人認為激素的使用可分為三期,即誘導期、撤退期、停用期,在誘導期運用大劑量激素,多為肝腎陰虛、兼虛熱,可給予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發揮滋補肝腎之陰、清虛熱的功效;撤退期的激素用量逐漸減少,此時多為脾腎兩虛型,可給予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停用期的激素量較低,甚至停藥,此時為脾腎陽虛型,可給予熟附子、肉桂、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
各醫家認為根據NS的病情演變過程,采用的治療方案也需隨之變化。劉革光[15]認為本病的發生可分為三個階段,其中水濕停聚期為發病早期,可采用防己黃芪五皮飲補氣健脾,尿消腫;水濕漸退期采用參苓白術散健脾益腎,淡滲利濕;濕退陰虛期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臨床效果顯著。周冬云[16]采用中醫分期辨證施治,分為早期(健脾溫陽利水法)、中期(健脾益氣滋陰清熱)、晚期(健脾益氣助陽法)予以治療,可顯著增強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癥狀。雖不同醫家對于本病的分期治療有著不同見解,但在NS水腫初期普遍以利水退腫為主,后期則均注重調補肝腎。
由于小兒NS的病程長,故其用藥治療時間也明顯延長,基于臨床療效和便捷程度,中成藥與激素聯合應用始終濕臨床常選方案之一。章文平、蘭小平[17]等人表示對62例頻發型難治性腎病綜合征患兒進行分組觀察,對照組采用西藥常規治療,觀察組基于西藥組療法采用中藥復方腎復康治療后不僅能顯著改善水腫、尿濁等主要癥狀,并且減少糖皮質激素的用量,在控制再發及再入院方面亦有顯著作用,用藥安全可靠。王軍[18]對70例氣陰兩虛型小兒NS采用醋酸潑尼松片聯合槐杞黃顆粒治療,與單純醋酸潑尼松片相比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29%高于對照組77.14%,IgG、IgA水平及CD4+水平及CD4+/CD8+值明顯升高,且優于對照組,療效較好,能緩解臨床癥狀,并改善患兒的免疫功能。
中醫外治法雖不多見,但同樣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趙衛、陳春紅[19]等人對60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兒采用中藥合劑保留灌腸與常規激素治療相比較,前者總有效率高達93.33%,且治療后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顯改善,王潔瓊、方琪瑋[20]等人在常規激素治療及抗凝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腎病治療儀穴位脈沖療法,不僅改善了患兒的臨床癥狀,且安全易行,不增加腎臟負擔,經濟實惠。
小兒NS的治療,中醫有其優勢,不論內服,抑或外治,對癥均可發揮顯著療效。建議有治療指征者接受中醫內服外治聯合治法,可進一步提升療效。本次研究筆者發現,有關NS的診療標準尚未統一,且中醫藥作用于本病的具體機制仍未明確,缺乏大規模多樣本多中心對照研究證實中醫藥的客觀療效,未來,筆者還將持續投入精力,研究NS的其他中醫治療對策,以及中西醫聯合治療對策,以期進一步豐富疾病對癥治療策略,在腎病領域,弘揚中醫優勢學科,更好地為患者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