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明,齊文浩,武志海
(吉林農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8)
當前世界經濟飛速發展,但其背后卻面臨著能源、食品、生態等多種危機,世界經濟進入“新常態”。因此,國際上許多國家從這個角度出發,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以求能夠有效解決此問題。近年來,白山市經濟的增速也逐漸放緩。積極適應新常態,就要做出改變,響應國家號召,采用綠色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綠色轉型。對于白山來說,這是白山市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世界來說,這是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貢獻。
從20世紀末開始,世界各國紛紛從產業結構方面展開深入研究,探尋對自身更有利的產業結構調整方式,同時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過去的發展思路和理念并不適合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發展方式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道路。只有轉變發展方式,我們才能在現有基礎上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和進步。具體而言,農業領域的綠色轉型可以降低環境的污染,對保障食品安全更加有利,同時也是其它行業綠色轉型的堅實基礎;產業領域的綠色轉型是促進產業融合的最有利因素,通過經濟綠色轉型,將服務業與產業相結合,在生產生活中融入大量科技元素,帶動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加快經濟綠色轉型,從供給總量兩方面入手,抓緊突破口,優化產業結構。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談論轉變發展方式,但我們未能做到這一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在生產發展過程中綠色發展這一關鍵因素并沒有得到重視,總是跳不出“低生產、高消耗”的生產經營模式,通過綠色轉型調整展業結構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能夠改善經濟結構,實現產業綠色轉型,那么轉變增長方式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同時面對綠色貿易等問題,我們也能更加輕松應對。金融危機是世界經濟面臨的重大問題,但同時也是我們調整或升級產業結構的重要機遇,我們應當抓住來之不易的機遇,實現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綠色轉型,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各地區城鎮化與工業化的進程腳步加快,各國對資源和能源的需求也迅速上升,整體呈現出較強的剛性。資源和能源供給和需求形勢越發嚴峻,有必要加速生產和生活的綠色轉型,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與綠色轉型尤為關鍵,積極開發新能源技術,并不斷推廣應用,通過能源多元化的發展,形成一個趨于穩定和清潔的能源供應系統,以低產能和低消耗來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有效解決能源過度消耗的問題,并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白山市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以及其他類型的高投入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這也成為制約全市經濟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白山市的產業結構與經濟結構并不合理,許多企業都是過度依賴資源、浪費資源才能維持企業的經濟效益,承受風險能力處于較低水平。產業鏈短、資源深度開發不足,實際利用率低下,“原創”品牌大多都是在過度利用資源型的企業,資源的投入與經濟效益的產出難以形成正相關。這種相對粗放的發展特征使得全市經濟發展的成本很高,各類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也處于劣勢。這種格局短期內難以打破,成為制約全市經濟綠色轉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體制機制的形成與改變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改變體制機制上,雖然白山市政府相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對于白山市的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指數依然是衡量經濟的主要指標,綠色經濟的理念并沒有深入貫徹,在經濟發展中也很難體現;此外,一些相關領導對綠色經濟的認識也大多停留在紙面上,在會議中雖有多次提及,但并沒有真正落實到工作中。在實際工作中缺少配套政策,轉型工作難以得到有效進展。
在發達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環境污染問題,這對我國許多地區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綠色發展觀念貫徹不夠等原因,許多企業在生產中存在廢氣和廢水亂排的現象,使我們的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進而影響經濟發展。對于環境污染問題,廣大人民群眾的感觸最深,廢水、廢氣的亂排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無奈之下政府只能通過人力、物力、財力等高投入來緩解環境問題。但想要徹底解決此問題還需從根源角度出發,大量資本的投入只會提高經濟發展的投入,經濟效益難以得到實質上的提高。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政府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要徹底消除這些問題還需要時間。這些都制約了綠色經濟的轉型和發展。
自2013年以來,白山市財政一直緊張。許多龍頭企業盈利狀況并不理想,致使整體稅收降低,新增征稅點多,減少效果明顯。重大的社會負擔提高了全市的債務風險,整體財政形勢不容樂觀。新興產業和替代產業規模小、拉動能力弱。國家支持的低碳產業和循環經濟產業在白山實現了生產性和高效化。企業數量和規模偏小,經濟發展與促進就業的驅動力不強,企業規模和效益仍有很大上升空間。城市的工業,特別是傳統工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經營困難。融資渠道萎縮,勞動力成本上升,產出效益下降,多數處于資本盈虧平衡狀態。難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制約整體經濟的發展。
新常態下,我們面臨著眾多挑戰,環境問題越發嚴重,有限的資源難以合理利用。面對著重重壓力,我們要正視所面臨的困境,同時也要關注白山市自身擁有的天然優勢與潛力,提升信心,優化產業結構,努力實現經濟的綠色轉型,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要想實現經濟的綠色轉型,思想轉型是關鍵。深化綠色經濟的思想認識,首先要從各級領導干部開始,通過培訓、學習等方式深化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到以往粗放式發展方式的弊端,正確了解綠色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綠色轉型是未來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必然選擇,是提升產業競爭力、鞏固市場地位的重要方式。此外,利用媒體、網絡、電視等宣傳方法對經濟綠色轉型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使人民充分意識到綠色經濟的重要性,并參與到經濟綠色轉型活動中來,選擇更適應當代發展的消費品,共同維護生態環境,營造出良好的氛圍。
經濟綠色轉型發展需要每個行業、各個角度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當發展方向確定以后就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制度來保障轉型工作的進行。例如,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對于表現突出的企業可以提供相應獎勵,以此鼓勵其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完善,加快經濟全面綠色轉型。雖然之前有相關的獎懲制度,但還不夠完善。當前,我們需要不斷豐富績效考核的機制,將稅收、人才保障等融入其中。通過這些機制,表現突出的企業可以得到獎勵,保持粗放式發展、過度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此外,從法律層面完善相關制度保障,以國家法律為基礎,設立符合白山市本地的法律政策,保障經濟綠色轉型的順利進行。
政府應尊重創新,鼓勵創新。例如,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鼓勵企業在生產技術方面進行多方面創新,對創新做得好的企業給予減稅和貸款支持,激發企業創新的動力。同時,將創新成果應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將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將會有效加快經濟綠色轉型。
在經濟綠色轉型中,新能源的作用不可忽視。當前全球資源正處于告急狀態,減少對資源的依賴,合理利用資源是當前發展的主要目標,利用新能源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因此,加強新能源的利用在經濟綠色轉型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更多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在不消耗原有資源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利用媒體、網絡等宣傳平臺對新能源進行宣傳,讓廣大消費者更多的接受和使用新能源。大力運用新能源技術,不僅能夠減少資源的浪費,還能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這也是綠色經濟的魅力所在。
白山市的地理優勢較為明顯,與著名自然景區長白山相隔較近,自然資源極其豐富,84%以上的森林覆蓋率使其成為我國首個全面的森林旅游區。礦泉水、中草藥、硅藻土是白山市的核心產物,其產量與產值都位于全國甚至全亞洲前列。獨特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發展潛力巨大。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即將完成之際,我們必須從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綠色轉型是時代的必然要求,經濟綠色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注意多層次深化實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綠色經濟的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