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雅 韓潔平 田振東 王淼源 (東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碳達峰和碳中和發展戰略對于我國未來發展低碳和綠色經濟有著重大意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途上,如何正確認識碳達峰和碳中和發展戰略實施的重大意義,從而提出有效措施和建議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所謂“碳達峰”指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已經達到一個“峰值”,出現了拐點,然后再次經歷一個平臺期即將進入一個持續性減少的過程。所謂“碳中和”,即凈零污染物排放,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實現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收支相抵的過程[1]。先達峰然后走向中和是《巴黎協定》所規定的目標,碳達峰與碳中和緊密相連,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和前提,前者將直接影響后者的時長和實現的難度[2]。
2020 年全球多地發生自然災害頻發,這一國際形勢使得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始更深入的關注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各國致力于實現低碳、綠色經濟,我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1.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國際社會發展面臨的共同的重要問題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已成為威脅人類發展的重大挑戰之一,這一局勢極大促進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共識和重大行動。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8 年10 月的報告明確指出,為了盡量避免極端的自然危害,世界必須將每年全球最低地區變暖的幅度限制在1.5℃以內。只有我國和全球都能夠在2050 年左右完成溫室氣體的凈零污染物排放,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2020 年9 月16 日,歐盟發表《盟情咨文》,公布歐盟的減排目標。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會議上首次提出中國將在2060 年前基本實現二氧化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之后,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也陸續提出了將在2050 年前基本實現二氧化碳中和的戰略性政治承諾[3]。
2.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我國全面綠色轉型,發展低碳經濟的內在要求
碳達峰和碳中和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環境問題日益顯著的今天,如何平衡好碳達峰和碳中和與各國經濟復蘇之間的關系,在保證國民經濟穩定運行增長的同時,大力推進綠色能源革命的創新和發展。同時,低碳減排也將跟著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向綠色循環轉型、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緊密相關[4]。從目前來看,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產業結構對以煤炭為主的傳統能源利用和消耗的依賴程度較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與產業資源配置方面的科學化進程方面仍亟待提升,在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指數的同時把環境污染問題列入到國家發展改革的重要前沿領域都需要依靠新興綠色能源的蓬勃發展。當前,我國按時敲下了綠色減碳發展加速鍵,將有力地通過新的下一代的煤炭產業結構、能源和社會組織功能結構的不斷優化調節,推動我國新一代低碳綠色環保產業速健康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面的低碳綠色發展轉型。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我國低碳發展戰略的內在演化邏輯。碳達峰、碳轉化中和兩大目標的明確提出為今后我國推進低碳經濟發展重大戰略制定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注入了新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類社會需要進行一場自我的革命,各國政府應抓住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和工商服務產業轉型變革的重大歷史契機,推動全球經濟向著更綠色更健康的方向發展[5]。在黨共中央財經法制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強調,要把國家碳達峰和國家碳達點中和兩項改革活動納入當代國家綠色生態綜合文明總體工程建設的一個整體戰略布局,如期地完成實現2030 年前全國碳達峰、2060 年前全國碳達峰中和的偉大奮斗目標[6]。
隨著現代工業和社會文明的發展,當前我們面臨的是環境、氣候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嚴峻問題。現代非化石燃料和能源的發展與進步,正在促使人類從工業文明逐漸走向生態文明,并且正在推動全球新一輪能源革命。我國已經提出了綠色低碳中和發展國家的戰略目標,意味著未來全球能源轉變將會邁出更大步伐[7]。
我國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雙目標,需要大力推動能源技術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標志是綠色能源與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式發展[8]。我國未來發展應積極地構建一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率的可再生能源制度,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2020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制度提出了具體要求,即加快全國用能權建設,完善了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制度,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完善了有利于促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財稅、物價、金融、土地、政府采購等政策。專家認為,完善這些制度將為順利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未來,我國應綜合應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建立高效、協調的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一要完善能源消費雙控體系,科學合理地確定各個國家和地區能源消耗總量及能源強度雙控目標;二要加快建設一個全國性統一的二氧化碳排放貿易市場,通過這種市場機制推動和鼓勵企業實施節能低碳措施。除此之外,還應健全和完善其他相關的規則制度和法律法規,及時彌補規則空白和漏洞,加強數據產權制度建設,強化平臺企業數據安全責任。
為了完成我國綠色能源產品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我國應繼續堅持綠色能源創新驅動發展,著力提高低碳能源產品和技術創新水平,推進綠色能源產品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占比,加強中小企業與科研機構的緊密連接,為企業提供切實有效的技術支持,鼓勵企業在綠色能源應用方面的突出貢獻;要強化科技和制度創新,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前沿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加快降碳節能技術的科研建設與實踐,建立以綠色低碳環保領域為核心的技術評估、交易體系的架構。
為了實現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我國應積極動員各級社會力量參與低碳經濟發展,大力倡導低碳經濟發展成果共建和分享,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地形成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共建一個生態環境良好的低碳社會[9];我們要把充分節約利用能源和資料放在第一位,實施全面的節約策略,鼓勵人們走上綠色環保的大道,營造一種綠色、低碳的生活新風格。同時,可在加強平臺監管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共享自行車、網約車等共享經濟新發展模式,提高全社會要素利用效率。
我國力爭在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們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后所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并關系到中華民族未來的繁榮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碳達峰與雙贏碳達標中和雙贏的目標將有機會有效引導整個乃至我國的新能源產業轉型,推動高質量、低碳和綠色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