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露 魯迅美術學院
動畫是一種潛在的強大的工具,可以通過動作、不同狀態之間的平滑過渡來傳遞復雜的信息。近年來,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動畫創作者們也開始尋找一些新元素來豐富動畫的內容和形式。文章通過對當代動畫進行梳理,分析了動畫介于文化和美學思維模式下的中西差異。
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我國也引入了不少歐美、日本的優秀動畫,大大開闊了國內動漫制作人的視野。但是,國外動畫的不斷涌入也擠壓了我國的傳統動畫市場,降低了傳統動畫的市場份額。雖然近些年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的發展都受到了業內外的認可,促進了我國動畫的發展,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整體模仿痕跡較重,中國文化元素越來越少,甚至有很多設計者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拋諸腦后。這對一些優秀文化的傳承是極為不利的,同時也會使我國的傳統動畫陷入比較尷尬的境地。中國早期動畫中涉及的傳統美學思想和美學元素,都是汲取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美學思想和精神,這些傳統文化的影響有數千年之久。
動畫在西方國家興起較早,理論研究較為豐富,而我國的相關研究還很少。近年來,雖然動畫產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許多地方建立了國家級的動畫制作基地,但其創作和傳播仍然存在難度和盲目性。
在制作動畫片的時候,我們一般會考慮到動畫片的材質、制作方法、投資等問題,但是素材的質量幾乎是無限的,適用的種類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從廚房用具到蔬菜水果、石頭和泥土等,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東西都會成為實驗動畫的素材。從1957 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立到20 世紀80 年代,包括實驗動畫在內的動畫產業經歷了兩次高潮。動畫藝術家對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不懈追求,從中國傳統繪畫、戲曲、民間音樂等方面獲得了豐富的靈感,創造了水墨、剪紙、皮影、木偶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制作技術的中國民族風格優秀動畫作品。
例如,中國水墨動畫電影《小蝌蚪找媽媽》《蘆笛》《山水情》等都直接運用了水墨畫的獨特形式,注重視覺神韻和寫意性;《釣魚的孩子》《金色的海螺》《牛冤》借鑒了中國皮影和民間剪紙的外在形式;《驕傲的將軍》《三個和尚》運用了中國畫、戲曲等傳統藝術表現形式。這些具有鮮明的實驗動畫特點,都屬于實驗動畫的范疇。然而,20 世紀90 年代以后,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美國和日本的商業動畫對中國動畫創作的影響越來越大。例如,《荷花燈》《梁祝化蝶》等國產動畫吸收了大量國外動畫的敘事元素,但運用不當,在設計風格和情節上給觀眾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僅從實驗動畫的角度來看,與國外大量非主流實驗動畫的快速發展相比,我國動畫無論在藝術性還是思想內容方面都存在缺陷。首先,隨著大量投入、高產出的美日動畫的蓬勃發展,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那些充滿創作精神的實驗動畫。而在這個計算機動畫時代,大多數人卻認為動畫唯一的出路就是利用3D 計算機動畫制作軟件,再加上雄厚的資金。而那些仍在進行動畫創作的藝術家,主要是將后現代理論中的拼貼、挪用概念運用到自己的動畫創作中,大量借用時尚元素,再加上結合素材的多媒體應用,便成為中國當代動畫的主要特征之一。
筆者對未來動畫的發展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童話和民間傳說為動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中國是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來自不同民族的童話和優秀民間傳說浩如煙海,這些童話與民間傳說給動畫創作提供了無限的靈感。
其次,成語和寓言。在中國,寓言類動畫曾經占據了動畫創作的半壁江山。例如,動畫片《東郭先生》是根據明代馬中錫寫的《中山狼傳》而創作的寓言類動畫,其告訴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狡猾兇殘的惡人,應當提高警惕,不能隨意施舍同情,即使是對方處于逆境,也不能憐憫,如果輕率地對逆境中的忘恩負義之徒施以援手,就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
最后,現實主義的主題。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既容易使人們產生認同感,也容易被大眾接受。從現實中發現創作主題,是實驗動畫電影藝術創作的重要方面。同時,動畫創作者要把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積極的思維結合起來,深入生活,發現創作靈感,并牢牢把握時代脈搏,確立創作思想,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時代特色、中國特色和優勢的當代實驗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