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犀銳 謝春玉 李文研
(吉林省榆樹市環城鄉雙井中心小學校,吉林 榆樹 130400)
教材中的知識是神圣、珍貴的。因此,知識的傳授過程應該是有趣的,讓學生能夠以開心的狀態去學習知識。打造具有趣味性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新時期教育的重要核心任務。并且,在新時期的背景下,也應該和運用多次的傳統教學模式揮手告別。數學是一門比較重視理性思維的課程,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數學知識與其他課程的知識相比較,更加枯燥乏味。那么,如何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充分運用趣味教學呢?基于此,本文件針對小學數學課堂中趣味性教學的開展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幾點策略,希望能夠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發。
數學課程的抽象性、邏輯性等多種特點,都是眾所周知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經常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數學知識對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來講比較無趣、枯燥。所以,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應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學生重新點燃學習興趣,讓學生能自主探究,由此趣味教學法順勢而生。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借助趣味教學法,將枯燥的數學知識以多樣化的生動方式進行體現,如視頻、音樂、游戲等,能讓學生學得更快樂、學得更輕松,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再將數學知識的探究當成一種艱苦的“戰斗”,而是當作珍貴的事情去接受。這樣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講,不再是痛苦的、難過的。通過教師課堂上趣味教學法的運用,學生也不會在畏懼、抵觸數學知識,學習起來會更自然、更主動,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在小學數學中,趣味教學法的運用,能有效減少學生的抵抗心理,同時也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數學課程特點之間的矛盾迎刃而解,讓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數學知識生成的主要素材來源于生活,并且知識生成的主要目標也是為了給予生活更優質的服務[1]。全新的課程標準表明,數學學習需要從當前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逐漸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并進行分析與運用。因此,小學的數學課堂,必須要從枯燥、抽象的困境中解脫出來,真正走向生活、面向生活,使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現實問題時,能嘗試著以數學的思想和方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解決問題意識得到培養。
以授課“年、月、日”相關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回想自己的準確的生日日期,如“2008 年6 月5 日”,隨后引出全新的數學知識。最后,教師可以將近幾年的年歷卡拿出來,如2020 年、2019 年、2018 年,并讓學生翻閱、觀看,使學生能更深層次的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而掌握年、月、日等概念,真正了解每年有幾個月,每個月都有多少天,以此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時間概念,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真正意義,不斷產生學習興趣。
興趣需要培養,信心更是如此[2]。在日常的教學以及課堂練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善于發現優點的眼睛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并表揚學生,使學生能夠獲取成功的快感,對于一些困難的學生要更有耐心、愛心,當學生獲取些許進步時,教師要稱贊、表揚,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進步,并意識到學習是需要腳踏實地的,不能有任何急于求成的心態和虛假的行為。
以授課“圖形”為例,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些趣味性數學游戲,幫助學生在游戲中發現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以此強化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教師也應為學生打造更和諧、輕松的環境,適當讓學生在保持課堂紀律的基礎上,進行合作討論,或者讓學生暢所欲言。當學生踴躍發言時,教師要給予學生機會,學生在發言時,教師要面露微笑、點頭稱贊。針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教,老師要投以信任、鼓勵的眼光,對無法說清理由的學生要進行指導,為學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的機會。這樣的課堂,學生自然會主動講話、敢講真話,個性也會得到充分的體現,思維能得到全方位的鍛煉。
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實物教具的應用,也要盡量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操作活動的機會。如果,課堂教學只依靠教師演示,學生沒有親自操作的機會,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就會比較淺顯。因此,只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進行實際操作,利用自身的感官去體會數學學習過程,才能讓學生的感知得到增強,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儲存以及收集信息。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幫助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3]。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積極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較強的獨立搜集信息、應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與“植樹”相關的數學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具體做法如下: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大型紙盒,然后為學生提供仿真的樹苗,讓學生嘗試以最合理的方式,將手中的20 棵樹苗,全部均勻弟栽到土里。這樣的過程,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也會有效的培養學生距離感,讓學生能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與此同時,教師也應重點教授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趣,知識的掌握過程更輕松,從而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練習是幫助學生奠定學習基礎,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4]。枯燥的練習形式、單一的練習內容,會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無法產生興趣,會讓學生愉快的情緒、積極的心態受到打擊和影響。所以,數學課堂練習應設計得更加精彩,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真正感受到數學樂趣?;诖耍處煈鶕谡n內容,設計不同形式的課堂練習。
1.練習內容應具有層次性。教師應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從最基礎的模仿性習題,逐漸轉化成具有提示性的習題,進而逐步過渡到具有拓展性的思考練習題。并且,在設計這些習題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習題的坡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訓練,使學生能延長自身的學習熱情。以授課“三角內角和”相關知識點為例。在運用規律解決習題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根據已知條件中的兩個角求第三角;然后再根據已知的三角形銳角去求另一個角,以此獲取“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的和為90 度”的重點知識結論。最后,根據已知條件中的三角度數均相等去求三個角的度數。通過這種具有層次性的練習,能讓學生的練習效果得到保障,并且學生也會“練”得更有興趣,毫無枯燥的感覺。
2.練習形式應具有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且情節與學生生活更為貼近的生活化練習題目,通過少量的趣味性習題,以及形式多樣化的題目,讓學生逐漸愛上數學課程。例如,在教學基礎的習題之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筆,在白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并要求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必須是直角。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由于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全面,所以怎么都畫不出教師說的那種三角形。有的學生非常著急,有的學生陷入沉思。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詳細說出“畫不出來”的理由,讓學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進而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奇妙之處。
3.組織競賽式練習,讓學生愛上數學課程。將趣味性以及科學性進行有效融合,設計相關習題,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練習效果,使學生的自信心變得更加強大,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如:“△×△=15”這道題有幾種填法?通過乘法口訣的有效運用,學生會很快得出正確的算式“3×5、15×1”,并能嘗試著調換習題位置,得出其他算式。除此之外,教師要設計趣味性的變式習題練習,讓學生通過細節的練習,滿足自身的需求。或者,教師可以充分組織學生進行競賽式練習,其中的比較材料可以運用學具袋中的紙牌、小棒等。如,教師可以利用學具袋中的紙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競賽,將班級整體學生分成四人的小組,讓小組中的兩個人參賽,另一個人做裁判、另一個學生負責進行記錄比賽過程。在比賽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需要抽取兩張或者三張牌,針對紙牌上的數字進行加減、乘除的計算,如“3、6、9,3+6=9、3+9=12、6+9=15、3×9=27、3×6=18”等,看誰最后做得出的數字最大,數字最大的小組學生獲取勝利。同時,在學生學習“100 以內數的認識”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繼續利用這副紙牌進行“比大小”的游戲。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會知道自己真正做了多少題目,運用了多少知識,比學生枯燥的做題更加有趣。教學的藝術不僅僅在于知識傳授、技能的培養,更在積極鼓勵、充分的尊重,同時也在于教學方式選擇是否合理,課堂是否有趣,所選內容是否適合學生,所運用的語言學生能否接受等。因此,這就需要積極轉變自己的觀念,更新教學思維,開辟更多教學路徑,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真正愛上數學課程。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開展趣味性教學,其意義以及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所掌握的知識體系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為學生設計合適的學習方案,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充滿趣味氣息的課堂中,有更多探索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的智力得到啟迪,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保障,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培養,進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數學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