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芳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雙泉小學,甘肅 臨夏 731100)
數學是一門理性、抽象的學科,除了依賴于學生自身的天賦之外,教師對于學生數學意識的引導也十分重要。而相較于中學階段學生較為穩固的學習觀念和思維特點,小學生年齡不大、心智未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采取更數據化、更精準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本文將研究提高數學分數計算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小學生性格較為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傳統的課堂教學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不僅課堂紀律較差,數學課堂教學也缺乏實用性。并且分數計算相對于直接的數字符號來說,更加抽象難懂,對于分數基礎知識的了解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往后的數學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學習環境既能增加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教室或校園中加入更多的數學因素,能有效利用學生學習時間,加快教學進度,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在學習氛圍濃厚的校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小學階段學生心智發育尚未完全,處于學習生涯的起步,自學能力較差,所以除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教師的引導也必不可少。并且分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對于分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其他單元題目的解題能力。所以要提高小學數學分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要懂得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并將教材知識簡潔化、通俗化,降低教材知識的理解難度,同時還要懂得統籌兼顧,在保證認知教育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課堂所學。
提高教學水平和小學數學分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幫助學生進行與數學相關的知識啟蒙、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還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指導學生對自身所學進行總結、思考和實踐。但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由于教師本身教學任務繁重、或家長教育的落后,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不注重知行統一原則,過度重視學生的應試分數,而忽略了小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遵循知行統一原則,既要重視考試成績的提高,也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對自我學習方式進行思考和總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觀念。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許多數學教師都已開始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創新,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但仍有許多數學教師缺乏對數學思想和實踐經驗的重視,只是簡單地運用一些新型教學方式,或是簡單地教教材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導致課堂內容太過單一,降低學生進行課堂提問的興趣,導致數學課堂過于僵硬枯燥。所以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前,學校要積極為教師提供培訓課程,通過提高教師工作能力來保證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自我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應更注重對學生學習觀念的引導,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但在目前小學的數學教育中教師工作熱情低迷,且更著眼于學生應試分數的提高,重視保證認知教育質量,沒有做到兼顧學生的應試分數和綜合能力。
以分數的基礎課程“什么是分數”的教學為例子,在這種基礎性知識傳授的課程中,小學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先確保學生對分數的概念有充分的了解,幫助學生明白分數就是對某一個數拆分成若干份的表達,大部分分數都是對數字“1”分成若干份,再詳細地講述如何判斷分數、如何對分數進行計算,向學生講解分數的一些基礎計算公式,在講解公式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對公式進行推演、簡化,讓學生從生硬的記憶公式轉變為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而言,新課改風潮下的小學數學分數課堂內容應當更具有針對性,正確解決學生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能自發性地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
設立目標能為教學行動提供清晰的思路,并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所以小學數學教育在響應新課改號召、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時,應當設定一個總目標,以總目標為指導構建清晰的教育思路與明確的教學目的,設置合理的教學計劃,推進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體系的建成。同時,教師還應根據構建學生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設定多個小目標,以這些小目標劃分數學課程的不同階段,并根據學生學習程度與能力水平實行因材施教,逐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解分數知識中“分數分類”的課程時,教師應當設立課程教學目標,讓學生對分數的性質、特點、作用都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記憶,指導學生對真分數、帶分數、假分數等分數種類進行學習,幫助學生能準確判斷分數的種類,并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分數公式進行題目解答,對相關題目進行深入學習。同時,根據教材內容進度,逐步幫助學生了解分數加減法公式推導過程,再指導學生如何將分數加減法的公式運用到方程或圖形面積的計算中,最后鼓勵學生在不記憶公式的基礎上,對相關題目進行解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知識水平,還是為了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協調好知識傳授與身心培養的關系。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與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堂互動交流,教師要懂得如何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并對教材單元重點知識進行潤色、簡化,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
以分數知識中“分數的基本性質”課程教學為例子,雖然分數的性質和計算等方式的難度不高,但對分數相關公式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卻會影響學生之后課程的學習,尤其是“約分”“通分”等分數基礎性質的了解和運用,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對分數題目的解答能力和解題速度。所以在“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多跟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學生對分數性質的相關公式的理解程度,在確保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后,通過充分的師生交流加深學生記憶,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由于小學數學已經具備一定的應試需求,并且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科知識難度大,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大部分小學生學習壓力過重,學習熱情低迷,且由于缺乏數學思維的引導,學生自主解題能力弱,既不利于提高應試分數,也不利于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另一方面,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培養的高峰期,并且具備一定的好奇心理,傳統的教學方式過度注重理論知識的認知教育,不僅教學效率低,課堂內容也過于枯燥,容易抹殺學生學習興趣,不符合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實現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所以,小學數學分數課堂教學要完成教學任務、真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引導,要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在講解基礎理論公示后,還要懂得指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了解公式的推演過程和原理,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巧妙應用。同時,在課堂內容的設置上,教師還應加入一定的趣味因素,既能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也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熱情,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雖然小學階段學生心智發育尚未達到高峰,教師更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著眼于學生學習觀念的引導,但如果缺乏理性的數據分析,會導致認知教育的匱乏,不利于做到兼顧學生應試分數和綜合能力。而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而言,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課程,更注重將學生成績、教學計劃、教材重點等進行決策數據化,通過云端技術的支持對學生學習情況以及教學任務進行精準分析,幫助數學課堂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正確解決學生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自我思考,養成更正確的學習習慣。
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分數課堂的教學中,還可以加入信息技術地運用,營造智慧課堂。例如在“分數的大小比較”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之前,運用微課技術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技術,來生動地向學生講解影響分數大小的因素,并根據分數本身的性質,了解分數大小的原理,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
小學生大多好奇心較重,且活力充沛,即使有些學生性格內向,但也會喜歡群體的學習合作方式,多人共同學習也能互相指導、取長補短,互相交流數學學習經驗,鞏固學習成果。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分數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特點,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鼓勵他們互相交流學習心得與特長,同時在課堂中根據教材內容設置一定的教學疑點,指導學生對疑點和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利用小組合作來提高學習效率。在智慧數學課堂上,教師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數學知識問答、畫圖游戲、數學趣味搶答等游戲,提高小組合作度,也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初步體會到團體合作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的風潮下,小學教師應當積極承擔起教育啟蒙的作用,通過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來提高課堂質量,兼顧學生的應試分數與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完善的教育體系,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滿足我國未來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