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來君
(江蘇省靖江市季市鎮長安學校,江蘇 靖江 214500)
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出現不僅局限于學生學到相應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課堂上得到鍛煉,這也是新課程改革標準背景下所提出的教學方案。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設計出提高學生能力和水平的新方案,改善不足。
傳統的數學課堂上都是學生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這種狀況的出現會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性,因為都是被動性進行學習。這種模式的出現不符合新生改革標準的要求,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課堂上想要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就要在課堂上引入新課標的理念,為課堂增添活力。
小學數學課堂上,除了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外,也需要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具有研究性。換句話來說,數學課堂上不是讓學生背誦第幾頁有多少個理論知識,是讓學生學會對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擺脫他人的控制,以自己的形式去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時才會有屬于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認知能力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
自主與合作學習模式下,學校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大膽創新,爭取在課堂上讓學生學會自己總結問題。這樣學生的能力才會得到提升,但是這一環節中會通過多個途徑來讓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環節中,最為主要的是讓學生即學會理論,也要學會實踐,不要把鍛煉學生的能力當成一個口頭語,而是在課堂上為學生找出相應的習題甚至是讓學生自己去找出習題進行練習,課堂上再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才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出現學生要成為課堂上的主體,教師成為一個引領者。這種狀況下自主學習合作模式的出現,學生在課堂上才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相互溝通交流,共同去創造價值。而且在這一環節中學生也會對自己所學的內容進行反思,哪里出現了錯誤及時進行改正,感受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這樣可以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究者。
新課程改革標準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首先,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出現太過于形式化。很多教師對于這種模式不是很理解,導致在講述的環節中為了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一般都會將這一模式當成一個理論,只有在公開課或者是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進行使用。除此之外,新課程改革標準背景下所提出的內容是對每個學科都提出了一些影響,而一部分教師在模式上就產生了兩個極端。一個是不管什么樣的課堂,都會利用此種模式。這樣才符合新人改革標準的要求,也可以讓學生能夠接受新時代的教學模式。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改革,而是盲目的服從改革,認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改革的一種方式,學校頒布的任務,自己應該進行完成;另外一種就是什么樣的課堂都不會采用這種形式,只是將它作為傳統教學模式的延伸,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帶去一定影響,反而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壓力。
小學階段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的不同,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在此種模式下發表自己的內涵。而通過這樣的內容也可以看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很大,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案不同。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懂得探究的含義,學會設定目標。學生有了自己的目標,會自己去制定計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個時候學生的學習狀態一定會比被動學習好很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一部分都來源于自身,讓學生學會學習才會真正地實現小組合作探究的目標。最后,小組合作探究的出現,是以合作學習的模式開展,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受到寵愛,所以很少的學生能夠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在開展此種模式時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觀念和群體創造意識,或許在此種模式的實行狀態下,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都會得到鍛煉。
教師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個性,才可以真正地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有的自主學習,才會實現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小組合作探究精神。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做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渠道,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欲望。其次,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師所涉及的方案中。最為明顯的不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而是讓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到小組中,進行討論。與學生和平共處,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這樣才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環節中的引領者。切記不可過于強勢地把握課堂風向,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放任不管,秉承著一個“自家自掃門前雪”的宗旨。
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述《圓錐的體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先去猜測一下圓錐體積與什么有關?圓錐體積又是通過什么樣的圖形呈現出來的?在這樣一個不斷猜想的環節中通過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學生會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并且也會擁有自己的答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一定不要馬上揭曉答案,而是讓學生跟著自己做一個實驗,拿出準備好的工具,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把剪紙依次分發到小組中,讓學生進行觀察。通過學生的合作,一起說出答案。只有讓教師成為一個主導者,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并且始終地發揮出探索者的精神,這樣學生才會獲得一個豐富的學習體驗。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上的主要教學模式,會根據學生的情況把學生分配到各個小組中,但教師在這一環節中一定要注意男女分開,自由組合。盡可能將各組學生的學習能力打到一個不相上下的狀態,這樣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會擔任到不同的角色。比如有的學生在小組內部擔任組織者、有的學生是記錄者、有的學生是實踐者,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這樣學生在學習的環境中才會有成就感,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而想要使得合作學習的出現更加具有成效,教師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首先,教師要密切地關注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時是否有價值。而為了能夠實現這樣的標準,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問題的設計下苦功夫,最好能夠設計出舉一反三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鍛煉思維。其次,要減少學生討論次數。可以深入探討,但不可以在課堂上背著教師做不應該出現在課堂上的事。
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一內容,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難題。而教師在旁邊要進行觀察,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開始溜號、走神,與其他同學聊天,這是完全不珍惜時間、不聽教師所表現出來的狀態,教師完全可以對其進行提醒,簡單批評集體,讓學生知曉集體榮譽感。當然,也有的學生做得非常的好,小組內部有記錄學生說話的記錄員,還有實踐人員,教師就可以在教學環節中讓學生掌握基本內容后給予些鼓勵,并且提供給學生一些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充分的利用割補法對不同的面積進行計算。
新課標的背景下所提出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雖然是一個全新的模式,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陌生的模式。為了可以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合作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狀態進行觀察,之后,在活動中讓學生進行自我檢討和總結。為此,教師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先要讓學生學會傾聽,能夠認真地傾聽是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首要任務。只有學生聽明白了,才可以繼續接下來的學習任務。此外,教師也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見解。因為學生之間具有差異性,不同的見解會有不同的結果,教師應當給予尊重。其次,要讓學生學會質疑。每個學生對問題有著不同的理解,教師應當在小組合作模式中去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不管是什么樣的問題,只要是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就證明學生在思考,所以學生學會質疑很重要;接下來要引導學生學會接納,善于去理解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缺點進行改正。學會接納、學會放棄,才可以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最后,小組活動模式的出現,要讓學生有一顆寬容的心。因為合作就是很多人圍繞著一個目標前進,人與人之間一定會出現幫助,因此,樂于助人才會真正的學會幫助。而教師在指導學生認真傾聽的環節中,也要對學生給予正確的評價。學生擁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果教師不給出別具一格的評價,學生的學習也會受到影響。每個教師都有責任培養學生成為新時代發展到優秀人才,所以盡管新時代不斷發展,教師也要不斷引入新方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的出現,不僅是找到問題的答案,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樣小組合作探究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有利于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培養,更有利于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