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英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甘肅 定西 743000)
語文學科是落實我國母語教育的基本課程,學好語文不僅可讓學生在學校教育期間內有良好的應試表現(xiàn),也將對學生的一生成長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使其順利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目前,“發(fā)展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最為重要的教學理念,中職語文教師也應隨之調整并優(yōu)化學科教學評價結構,以完善、全面的評價反饋分析中職生通過語文學習發(fā)展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進度。如此,則可據(jù)實調整學科計劃,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職院校語文知識的學習,是大語文教學階段最為基礎的時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展中,更是需要找到正確的教育工作開展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在這一時期,有效評價是最為主要的一個方法,能夠照顧到課堂上大多數(shù)的學生,也能夠注意到教育工作開展和實施過程中所需要遵循的整體性原則,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中,對學生也需要一視同仁。只要課堂表現(xiàn)積極活躍,就需要給予正確的評價,整個有效評價避免教師融入過多的個人情感,所以教師需要遵循第一個就是整體性原則。
語文知識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屬于母語,所以課堂上一般情況下都是語言性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到生僻漢字、閱讀和寫作等相關的知識內容,這門學科所涉及到的知識層面是比較廣泛的,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也需要具有一定綜合性的特點,避免出現(xiàn)因為學生某一部分知識學習不良,就給予其批評的現(xiàn)象。這也能夠看出,語文教學中有效評價第二個就是綜合性的原則。
除此之外,教師更是需要關注到不同的同學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不同情況,根據(jù)特定的情景給予有針對性的評價,這些都能夠為有效評價教育工作順利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評價標準一直都是實施教學評價活動的依據(jù)與標尺,常規(guī)的中職語文教學評價活動之所以會過度依賴考試評價,便是因為傳統(tǒng)的“唯知識論”思想使得教師只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播速度以及學生的應試能力,而考試評價則可客觀反映每一個學生的語文應試能力。但是,隨著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全面發(fā)展,語文學科不僅要保證學生可在學校生活中獲取豐富的語文知識,還要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角度出發(fā),去關心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學習能力、科學精神、社會道德等多方面的成長情況。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教學改革理念來重構教學評價標準,以便從多維度全面分析學科教學的育人效果。如此,則可進一步推動核心素養(yǎng)改革進度,切實優(yōu)化語文學科的目標結構。
就如在《合歡樹》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在本節(jié)課上展現(xiàn)了豐富的評價標準。首先,從“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一素養(yǎng)內容來說,筆者所設計的定性評價標準為;觀察學生是否能夠自主劃分課文段落、概括課文內容,是否能夠自主鑒賞課文中的精彩語句,是否能夠整合課文知識進行閱讀表達。其次,針對“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這一素養(yǎng)內容,筆者所設計的定性評價語言為:觀察學生是否在閱讀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是否可以針對《合歡樹》一文的主題思想表達自身的閱讀理解,是否能夠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等。最后,針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素養(yǎng)內容,筆者所設計的定性評價標準為:觀察學生是否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否通過課文閱讀產生了一定的人生啟示。通過這三個大類別,筆者就可綜合觀察學生的課堂閱讀行為與具體效益,而為了清晰呈現(xiàn)評價結論,筆者還設計了五星評分機制,會根據(jù)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標準星級數(shù)量,由此則可直觀展現(xiàn)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生成情況。
在常規(guī)的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結果性、終結性教學評價最為重要,因為評價學科教學質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基本因素便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現(xiàn)代社會的人才需求情況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結業(yè)成績也只是分析學生智能優(yōu)勢的一個基本因素,并不能綜合反映出中職生的競爭優(yōu)勢,所以企業(yè)單位在選拔人才時也并不會完全按照考試成績來挑選人才,而是會綜合分析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于這一點,中職語文教師則要堅持將過程性教學評價與結果性教學評價結合起來,綜合追蹤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變化情況,使其真正實現(xiàn)長遠發(fā)展。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筆者依然會根據(jù)考試結果來分析本班學生的周期性學習結果,與學生一同進行試卷分析,希望學生能夠通過錯題資源去反思個人不足,使其正確把握自身的語文認知水平。除此之外,筆者也會及時組織過程性教學評價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希望可以由此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比如,筆者常用的過程性教學評價手段便是課堂觀察記錄表以及手機錄屏軟件,前者是為了客觀呈現(xiàn)教學評價標準與評分依據(jù),后者則是為了智能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以便做出客觀評價。比如,在《善良》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提前安裝了手機支架,以便以合理角度去拍攝本班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據(jù)此,筆者就可在課后播放教學視頻,分析學生的能動學習行為、無效學習問題,由此判斷課堂教學效益。其中,由于筆者在組織《善良》課文閱讀教學活動時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法,且明確設計了閱讀問題、規(guī)定了探究時間,并且監(jiān)督各個小組實現(xiàn)了組內分工,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都產生了緊迫感,高度集中了注意力,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活動中,能動建構了閱讀知識。如此,則證明本班學生比較喜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且能真正實現(xiàn)平等交流與和諧互助,而這就表示本班學生具備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因此,筆者會繼續(xù)嘗試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增加學生自主建構語文知識的學習經驗,希望學生能夠真正更好地成長起來,有效端正學習態(tài)度。
在組織教學評價活動時,全面整理各個評價主體的評價結論十分重要,無形中可以避免單個主體做出誤判的可能性,可以更好地保證評價活動的合理性、客觀性。其中,在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理念中,學生自評尤為重要,因為豐富的學生自評可以使其自主反思學習效果,便于學生自主調整學習策略,而這則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且能及時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解放教學評價權益,及時組織豐富的學生自評、互評活動,同樣也保證教師評價的客觀性與精確性,為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做好充足準備。必要的時候,中職語文教師也要積極整理家長評價、社會評價,進一步完善評價結果。
就如在《琵琶行》古詩鑒賞教學活動中,為了全面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實現(xiàn)長遠發(fā)展,筆者依然選擇了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希望可以綜合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借助集體智慧實現(xiàn)學習進步。在本節(jié)課上,筆者就引導本班學生全面展開了自我評價與小組互評。首先,從學生自評角度來說,本班學生需率先反思自己是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產生了多元化的古詩鑒賞結論,是否全面了解了《琵琶行》這首古詩的人文內涵,是否真正與詩人產生了共情。另外,學生還需客觀分析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能動表現(xiàn),評價自己是否真正為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做出了貢獻,是否存在拖后腿、被動接受現(xiàn)成結論的不良學習行為等等。如此,本班學生則可自主判斷學習效益、合作學習能力。其次,則需組織小組互評活動,各個小組需宏觀判斷本小組的團隊合作效益,反思本小組的內部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效益是否理想、是否存在認知盲區(qū)等。最后,筆者便會展現(xiàn)課堂觀察結論,及時補充教師評價,以便讓學生進一步反思自己的課堂學習行為,使其產生理性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
作為一名中職校園內部的教師,他們所面對的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平等的個體,中職生是一張白紙,還沒有被涂滿顏色,所以學生的優(yōu)良中差沒有體現(xiàn)出來,雖然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缺點,也有著一定的優(yōu)點,但是教師依然需要通過正確的課堂教學方法,了解到學生知識學習的現(xiàn)狀。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就需要利用有效的語言引導方式,評價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以及課堂開展的整體質量,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新意,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
在教學階段,教師需要注意避免經常一味地對學生進行:你不行、機會留給別人、你真笨等的評價,這樣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信心。所以課堂上,教師就需要盡可能多的利用鼓勵的語言,如,你說的是正確的,你能大大方方地把課文朗讀一遍嗎?你能說出更多的想法嗎?你能表達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嗎?如果學生能夠正確的表達,那么則就需要用:你的進步真大、你真棒、你真行這些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擁有著更加充分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氛圍中,接受課堂上的知識學習模式。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實施過程中,有效評價教育工作的開展,更是需要遵循著針對性的原則,教師需要避免出現(xiàn)隨意評價的情況,更需要找到有針對性的內容,合理的評價和引導學生,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得到成長和進步。在這其中不僅僅指的是知識的針對性,更是需要有針對性地面對不同同學呈現(xiàn)出的特點。因為中職院校每一個孩子都是擁有著自身的長處和閃光點的,對于一些比較外向的學生,教師的評價需要盡可能嚴肅一些,避免出現(xiàn)課堂不可控制的局面。
對于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的評價更是需要面向的積極引導的作用,讓學生能夠改善自己唯唯諾諾的性格,使其能夠大聲地回答問題。例如:在課堂上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洪亮,語言表達比較清晰,教師除了對證明學生進行只是正確的認可之外,更是需要號召起其他同學,能夠像證明學生學習。這樣既表揚了這名學生,也能夠在學生之間樹立起榜樣的作用,讓其他同學明白未來在課堂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自己該如何做,怎樣做才能夠得到教師優(yōu)秀的評價和表揚,這些都能夠改善中職語文課堂以往教學的弊端,提高教學整體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良好成長和進步。
總而言之,教學評價本身就是針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價值判斷的教學因素,所以隨著中職語文教學開始追求核心素養(yǎng)改革目標,教師便要及時改善評價結構,綜合分析學業(yè)教學質量,由此凸顯并優(yōu)化教學評價的具體作用。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樹立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理念,關注學生本身的自我訴求,全面完善教學評價標準,開發(fā)豐富的教學評價手段,利用多主體的評價反饋確定最終的評價結論,切實優(yōu)化教學評價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