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櫻琳 高超
(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700)
新時期下,高校所面臨的學生管理任務十分復雜:除開展教學管理工作之外,高校也要針對思想教育、從業擇業等活動制定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法,保障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與新時期的管理要求完美契合。由于忽視了現代技術的應用,高校當前所發起的學生管理活動依舊沒有擺脫實效低、影響范圍受限、執行力不足等問題。借助大數據理論重新定義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重新定義學生管理工作的教育要求,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的管理能力。
大數據指的是對海量數據進行集成化分析的一種數據處理手段,其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也能夠發揮出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借助大數據技術、平臺的相互配合,高校能夠對學生的相關素質、管理要求形成一個清楚地認識,并針對學生行為管理、思想管理、教學管理、從業管理等活動分門別類的制定管理方案,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約束力。從當前的學生管理工作來看,部分高校對于大數據理論與相關技術平臺依舊缺乏重視:一些高校僅將大數據應用在學生信息保護、檔案調動等活動中,只是通過大數據來改變檔案載體的傳播形式,并不會強調大數據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綜合應用。甚至一些高校沒有設立對應的大數據管理平臺,學生管理工作依靠人力開展,學校團委、輔導員隊伍長期活動在學生管理一線[1],相關群體管理壓力大,但學生管理工作的服務質量并沒有提升。大數據無法在高校學生管理活動中發揮作用,高校在思想意識層面上不重視大數據的應用,導致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下,相關理念與技術同步進入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當中。要創新發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優化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流程,高校必須對大數據平臺、技術進行應用,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引向全新的發展軌道。部分高校忽視了技術手段的建設,在學生管理活動中,平臺與技術脫軌的問題依舊存在:部分高校雖然開發了對應的大數據平臺,并增加了硬件設備,但相關人才的服務素質并不過關,且由于沒有配備專業的計算機人才,數據泄露、信息失實等問題依舊存在。對于如生源信息數據、學生就業數據等一些龐大的數據流,高校沒有給出清晰可行的處理方案,而是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截取保存來完成學生管理工作,導致學生管理工作向著片面化、短期化的方向發展[2]。人才配置不到位,技術素質不過關,使得大數據并不能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作用。
要在大數據時代下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在思想上重視大數據、在行動上應用大數據,縮短大數據理論與學生管理工作之間的距離,才能讓大數據技術發揮出應有的服務價值。高校要積極轉變自身的管理思想:在全面落實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以大數據技術的綜合應用、開發為切入點,轉變管理思想,用現代化管理代替傳統的管理模式,借助大數據技術,消除管理效率低、管理力度不足等負面問題。
高校要在思想上作出調整,在落實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重視大數據技術、大數據理論的綜合應用,搭建大數據下的教學指導新模式,將大數據理論覆蓋到各個管理角落當中。首先,針對學生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不同數據,不能盲目進行存儲處理,要結合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分類,將關鍵的學生信息、從業信息、校企合作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搜集起來,借助大數據模型進行綜合分析,找到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盲點問題并加以解決,提高大數據的管理價值[3]。其次,以學生為中心,在落實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開發不同的大數據平臺,從日常生活熱點討論到擇業觀、道德觀、世界觀的探討,充分了解學生,并給出相應的數據模型,結合大數據平臺了解大學生的行為與思想,確定學生管理計劃。結合大數據的綜合分析特點落實學生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學生管理活動的高效性。大數據技術具有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高校要建立全程監管的大數據處理平臺,從入學到就業,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重視大數據的應用,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與大數據分析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以高效、科學、精準為基本要求開發大數據平臺,優化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細節,才能完成學生管理任務。大數據背景下,傳統的“人力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復雜多變的高校學生管理要求,面對思想上、行為上、從業擇業上的綜合管理任務,必須建立系統的學生管理手段,才能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整體質量[4]。
針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不同任務,要開發不同的大數據平臺,借助大數據理論與學生進行近距離“交談”,通過大數據消除管理死角。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例,作為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板塊,其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借助大數據平臺,可構建雙向化的學生管理模式,一方面,結合時事熱點、國家政策等素材發起問卷調查、思想意識測試等活動,借由大數據對相關結果進行處理,根據大數據技術呈現的處理結果,有針對性的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針對學生的“思想薄弱點”開展思政教育指導,提高思想教育力度。另一方面,配合大數據平臺,要求學生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評價,選擇新素材、新資源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以學生的滿意度為參考標準,多角度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工作所涉及的管理要求極為復雜,針對不同的管理任務,如安全管理、學生就業管理、思想素質教育等,可設計不同的大數據平臺,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監管,提高管理質量。借助大數據平臺處理學生管理任務,才能讓學生管理工作以更為可靠的方式開展。
人才的服務素質影響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最終質量,管理人才具備應用新技術、新思想的能力,才能更完美的完成學生管理工作。大數據時代下,高校要保障學生管理工作與大數據理論的完美契合,必須重視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引入,借助大數據與高素質人才完成學生管理工作。高校要以培養本土人才、引入現有人才為主要手段,重視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理論的應用,提高一線管理人才的服務素養,借此來提高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
在大數據時代下開展學生管理工作,要積極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依靠人才來完成數據的歸納、應用任務,保障學生管理工作高效開展。高校要強調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工作。一方面,要求本校的團委干部、成員、輔導員隊伍掌握基礎的大數據理論與大數據技能,在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直接通過大數據技術完成數據的統籌匯總任務,快速給出工作意見。對于生活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任務,在相關群體掌握大數據理論之后,便可要求其獨立行使管理職責,并針對工作結果給出管理意見,用大數據技術來反哺學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重視外來大數據人才的引入、開發,在吸引大數據專業人才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要求相關人才進入到數據管理、平臺開發等工作當中,并與負責學生管理工作事宜的相關群體取得聯系,傳授先進的大數據使用經驗,保障大數據理論的高效性,完成大數據管理任務。新時期下,要以應用大數據、整合大數據為出發點,以人才為切入點,打破大數據理論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之間的隔閡,加快學生管理工作的轉變。
大數據系統不僅能夠應用在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在新時期下,高校也可以嘗試借助大數據系統與高校學生群體開展互動,通過各類數據來了解學生。在全新的學生管理要求下,高校要從學生能力、思想、自身的辦學水平等多個角度確定學生管理方案[5]。對繁雜的信息與數據進行處理,才能提高自身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力度。高校要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斷強調大數據系統的建設,加強監管,與學生進行互動,完善大數據系統。
結合高校自身所擁有的官方公眾號、微博平臺,高校可重新設計學生管理計劃,根據學生的表現確定后續的學生管理方案。如學生的擇業從業管理,在對學生落實指導教育的過程中,借助官方媒體開展問卷調查、職業教育講座等活動,鼓勵學生發表感想,通過郵件、投票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擇業觀與就業意向。在得到切實可用的數據成果之后,根據相關數據調整學生管理方案,為學生提供行業信息、崗位信息,針對學生的素質開展職業教育工作,并積極落實職業生涯規劃。在大數據系統當中,要增設“學生意見反饋”板塊,通過留言、郵件等方式記錄學生的學習意見,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管理,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大數據時代下,學生的意見與觀點也應該受到重視,高校要對大數據系統、平臺進行綜合應用,圍繞大數據理論構建學生管理新模式,改變傳統低效、短期的管理模式。高校管理者、團委、輔導員隊伍等成員要定期分享管理經驗,結合大數據背景下的管理成果進行系統分析,得出科學可用的學生管理方法,優化學生管理工作的各個流程。
大數據時代下,要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高校必須對自身的管理模式、管理目標進行綜合調整,以多角度管理、全方位管理為切入點,除開發不同的大數據平臺之外,更要在思想上、實踐上重視大數據理論,結合大數據平臺完成學生管理工作。高校要結合大數據做好學生管理工作,開發新平臺,應用大數據理論,保障學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