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紹倫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50)
通過對各國乒乓球人才的觀察可以明確,運動員的早期啟蒙時間越提前,球性練習越扎實,運動員的運動潛力就越渾厚,越容易在后期訓練中獲得佳績。以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為例子,他在五歲時就開始接受乒乓球啟蒙訓練,并掌握了良好球性,為其后來實力的提升奠定扎實基礎。從乒乓球運動員潛力夯實的角度來說,乒乓球啟蒙訓練及球性練習有重要的作用。
乒乓球運動的主要器械和其他運動存在明顯區別。首先在乒乓球的大小上,乒乓球的直徑只有40mm,而乒乓球的平均重量也只有27g,學生在進行乒乓球的練習時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提升自身對乒乓球運動的感受能力。[1]其次乒乓球球拍的材質種類非常多樣,乒乓球球拍的不同結構部分的材質也存在差異。就乒乓球的底板而言,有的乒乓球拍是純木的,有的是混木的,有的是加入碳纖維的。就乒乓球地板遮蓋材料而言,有的乒乓球拍是顆粒狀膠皮的,有的是反膠的,有的是正膠的。不同的乒乓球拍可能在材質上存在較大不同,學生在拿起球拍時會擁有不同的手感,從而影響學生練習效果的發揮。[2]
乒乓球的直徑只有40mm,因此其在高速旋轉過程中的旋轉半徑就非常小,容易出現旋轉速度的疊加式提升現象。同時因為乒乓球拍多樣化的材質因素,因此乒乓球的運動在整體上呈現激烈的特征。具體而言,乒乓球在高速旋轉的過程中可以達到每秒一百多轉的速度,乒乓球的運動軌跡也呈現劇烈變化的特征。學生可以在啟蒙訓練中就感受到乒乓球的豐富旋轉特點。乒乓球可以在運動中呈現出下旋、上旋、側旋等多種變化。乒乓球的落點變化同樣呈現復雜性的特征。而乒乓球的運動速度也超過一般人的反應速度,需要學生在啟蒙練習中就養成良好的肌肉記憶,提升自身對高速度乒乓球的反應能力。
與其他運動相比,乒乓球運動中所采用的技術內容具有鮮明的獨特性。乒乓球運動的技術內容從整體上看具有高度復雜性和豐富性的特征。從乒乓球誕生之初到發展到現今階段的時間跨度內,乒乓球的運動技術出現了多次迭代,眾多乒乓球運動技術類型出現并又淡出乒乓球運動的主流視野。[3]乒乓球的打法一直在跟隨運動員的技術采用而出現變化,乒乓球的技術內容依舊呈現不斷創新與變革的趨勢。具體而言,現在比較流行的乒乓球技術手法為削球法、削球反攻法、近球臺快攻打法、遠球臺快攻打法等。在技術的細微分類上,乒乓球的技術內容更加復雜。乒乓球發球、擋球、搓球等多種技術類別名稱被確立在乒乓球的發展過程中。學生需要在啟蒙訓練中的球性練習中熟練掌握乒乓球的基礎應用技巧,其基礎技巧掌握與應用水平影響其未來乒乓球潛力的發揮。
在乒乓球的啟蒙訓練中,學生可以通過阻力練習、助力練習、動作練習與技巧練習等提升自身的球性,為學生的未來乒乓球技能提升打下堅實基礎。學生通過阻力練習的方法,可以使得自身肌肉獲得更加強烈的刺激,進而形成良好球性。阻力練習策略需要學生在球性練習的過程中加大自身手部的訓練重量,使得學生在揮拍的過程中感受到額外的阻力,進而實現對球性感受的強烈化。[4]學生可以在肌肉的強化感知過程中,形成較為清晰的身體反饋,進而完成乒乓球運動記憶的構建。
助力練習策略的作用途徑和阻力練習策略的作用途徑正相反。學生在進行球性練習過程中將自身運動軌跡中的力量進行加持,學生在球性練習中借助助力實現對球性感知程度的加強,進而提升球性。助力練習策略的效果發揮和阻力練習相同,都是通過外力的方法使學生的感官刺激獲得感提高,以此來幫助學生在乒乓球啟蒙訓練中提升球性。[5]在乒乓球練習的初期階段,學生因為緊張等原因造成肌肉群的發力不暢,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因此得不到發揮。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放松肌肉,將僵硬的關節進行平緩,然后讓學生利用同一側的身體進行乒乓球球性的反復練習,以此強化學生的特定肌肉群記憶,幫助學生實現球性的提升。
乒乓球球性練習有效性提升的策略之一是進行動作練習。學生在進行長期動作練習時不應該過分強調動作負重,而應該充分考慮動作的標準性把握能力的提升。學生應該在練習過程中考慮到不同力量負重下的發力訓練。學生應該在練習中學會將力量的大小進行精確控制,提高自身對乒乓球的運動狀態的掌控。[6]學生應該在聯系中仔細體悟乒乓球在不同運動狀態下的運動軌跡,領會進行乒乓球運動的技巧。
學生在進行乒乓球啟蒙訓練中應該重視對乒乓球技巧的學習。學生為了提升其技巧掌握水平,應該將乒乓球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系統學習,了解乒乓球的運動規律和注意事項等。學生應該在球性練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乒乓球的運動技巧,更是掌握乒乓球的運動技巧的原理,從而提升學生的乒乓球運動理解水平,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推動學生的乒乓球運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為了提升自身的球性,學生應該首先對乒乓球本身有足夠的了解,能夠在手握乒乓球的一瞬間了解到乒乓球的大小、材質、運轉速度等信息。學生只有在對乒乓球球體有足夠了解的情況下,才可能被培養出優良的乒乓球球性。學生可以將乒乓球進行反復的單人拍擊,將乒乓球不斷拍擊到不同的材質上,讓學生對乒乓球的運動軌跡和數據等有感性上的了解。其次學生可以將乒乓球放置于球拍上進行顛球,保持顛球的效率和力量,在顛球中感受乒乓球的觸感,進而增強自身球感。再次,學生可以將乒乓球放置在球拍上然后進行保持,在平衡感的追求中提升球性。[7]最后,學生可以將球拍擊到墻面上,與墻面進行反復攻守變換,以此來保證乒乓球運動軌跡的復雜性,在乒乓球的復雜運動中感受到球性。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任教師和最重要推動力量之一。為了實現學生興趣的提升,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多樣化的乒乓球競賽,像是顛球競賽、拍球競賽等。學生可以在多樣乒乓球比賽中感受到自身乒乓球技能的不足,同時在競技比賽中感受到乒乓球競技的樂趣,進而激發自身進行乒乓球深入學習的興趣。在乒乓球啟蒙訓練中的球性練習環節,教師應該從維護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乒乓球運動競賽,努力提升學生對乒乓球的學習興趣。
對乒乓球運動的濃厚興趣是提升個人的乒乓球素質的先決條件。相對于其他運動來說,乒乓球運動的周期較長,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較多的注意力。學生在進行乒乓球的練習時的主要動力來源往往就是學習興趣。但是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被磨滅殆盡,進而影響學生球性提升和乒乓球運動素養的提高。學生在乒乓球學習初期階段的興趣往往是比較盲目的,教師應該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切實的運動技巧,組織學生進行球性練習,提升學生的球性。
學生在初次接觸乒乓球運動時的運動習慣還沒有養成,乒乓球運動的發力習慣等培育的可塑性比較強。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乒乓球啟蒙訓練時,應該保證學生球性練習的過程正確,養成的練球習慣具有科學性。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訓練動作進行反復糾正,保證學生在球性練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運動發力習慣。
綜上所述,球性的熟悉與提高是學生提升自身乒乓球球技的前提條件。為了實現對學生良好球性的培養,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綜合性球性練習策略的提供,讓學生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提升自身的球性,為學生的乒乓球技能水平的提高創造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