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鈞芩
(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
2012 年教育部等六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立德樹人”在黨的十八大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是對“德育為先、育人為本”教育發展理念的進一步深化。而思政課在高職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理論直接來源于我們多年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深入嘗試,所以,這些理論有著豐富特色的應時性和實踐性。
而且實踐教學的開展難度大,受制因素多。但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求迫使高職院校應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契合新時代思政教育發展要求的實踐教學模式,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在立德樹人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決定了思政理論教學應向實踐教學方向發展,實踐教學是時代發展對思政理論教學變革提出的新要求,同時思政理論教學不能滿足新時期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定位,促使實踐教學奮力發展,以彌補思政理論教學的不足,二者同向同行,共同致力于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突出思想性,倡導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教育之本在于樹人,樹人之要在于立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立德樹人,既要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又要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之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職院校由于生源特性、專業結構、學習經歷等分布不均,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開展思政實踐教學一定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結合教學內容分層次、分專業開展實踐教學。做到因材施教,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根植于學生所學專業領域之中。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思政理論實踐教學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并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這個社會現實,緊密結合實踐教學內容,根據各地實際,把特色資源挖掘出來,形成針對性強、本土性特色濃厚、內容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為教學所用,要在結合思政課獨有的社會性特點,構建一套有思政特色、地方特性的思政實踐教學體系。
1.各地濃郁悠久的人文歷史環境可成為思政實踐教學補充
2.各地璀璨艱苦的革命斗爭歷史可成為思政實踐教學資源
3.各地獨特的產業集群和改革開放成就可成為思政實踐教學現實案例
為了使思政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實現育人目標,還是要精心打磨實踐教學內容和設計實踐形式,讓思政實踐教學更加多樣性,從而達到時效性。通過構建校園、課堂、網絡、社會實踐組成的協同機制,構建形式多樣、主題鮮明、內容充實的實踐教育教學工作格局。
學習和研究立德樹人及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科學內涵、理論淵源、時代背景。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因此,思政教育學是實踐教學立德樹人最基本的依據。
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精心組織,科學設計,打造由“校外社會實踐項目、課堂實踐、校內課外、網絡實踐”四個不同體驗、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課程,組成的較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法。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從而更好地提升思政課程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具體如下:
1.立足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合理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
提煉分析和挖掘現有的實踐教學,結合課程、學生實際進行內容創新,深入挖掘新時代建設過程中的題材,整合優化實踐教學資源,把“紅色教育”“現實教育”高度整合,豐富思政實踐教學的內容。并且把學生以二級學院及專業進行分類,結合各自學院專業教學內容,開展針對性強的實踐教學。通過將思政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與專業實踐學習活動相結合,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內化思政理論課的知識價值體系的同時提高職業綜合素養,延伸學生實踐渠道與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二者同向同行。
2.著重設計“立德樹人”的主題教學活動
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進一步明確政立德樹人的主題。形成主題鮮明的,形式多樣的,以時代精神、國情和黨史、民族精神、政策與形勢、學生創新創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等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不同的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在不同情境完成,主要有宣講活動、真相探究、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糾風行動、學工活動、傳承文明、植樹活動、科普活動等。營造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不同的教學情境,始終保持學生不同的體驗,不斷提高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教書育人水平。同時提升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時效性,為實現立德樹人提供支撐。
思政實踐教學的開展以馬列主義為理論底色,以立德樹人為視域維度,以“實踐教學”為切入點,基于思政課程建設與改革,并從培養目標(教學目標)、培養內容(教學內容)、培養方法(具體形式)、培養評價(評價標準)四個層面入手,建立并完善獨具特色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高校學生思想進行政治理論課實踐活動教學可以作為知行統一、寓教于“行”新的教學管理組織結構形式。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將運用哲學、教育學、行為學、德育學、心理學以及行為學等多學科原理,結合實踐教學的生動實踐課,讓大學生更多的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接觸社會,能學以致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真正實現思政課的四進。
并因實而勢,充分發揮各個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效果。歸納總結出思政課實踐教學在立德樹人中的特殊作用及重大意義。
確立立德樹人視域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目標模式、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長效機制、營造思政實踐教學的良好環境、形成實踐教學立德樹人的多方合力和健全實踐教學立德樹人的評價體系,并將其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從行為制定、課程目標的編寫。
1.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與“學”的意識,增強實效性
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政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有了對應的發展,但從整體來看,離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由于實踐教學認識不充分,重視不夠,導致實踐教學在實際運用中缺少規劃和支持,也相應的制約了實踐教學,教學效果也難發揮。因此,學院管理層面和思政教師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教學行動上加大投入,認真設計,全力投入到實踐教學中去,上下一致大力推行,推進實踐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將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納入各學校“三全育人”的教育體系當中,優先發展。同時積極創新教學體系,探索符合學校實際、學生實際、課程實際的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校園—社會—網絡”立體化的實踐教學協調機制,整合多方力量,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過程中始終充滿立德樹人的活力。
2.精心設計實踐教學主題,避免止形成大于內容
實踐教學要突出主體,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書育人工作的首要目標,居于當前新時代建設的社會現實,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進一步明確政治方向,強化立德樹人的主題。形成主題鮮明的,形式多樣的,以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國情和黨史、政策和形勢、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創新創業為主題的教學活動。營造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不同的教學情境,始終保持學生不同的體驗,不斷提升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服務育人水平,夯實學生發展成才的思想基礎,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實現學生的長遠發展。
實踐教學形式要豐富,要把參觀、體驗、調研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實踐教學尤其要注重互動交流,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火花,提升升華??茖W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內容,讓思政實踐教學發揮出最大效能。
3.加強思政實踐教學過程管理,規范制度
思政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因素,是思政理論課教學的補充與拓展,用制度規范各教學環節。
(1)充分做好實踐課前的組織準備工作
課前準備越充分,越便于實踐教學課的開展,做好各種預案,發動學生干部,參與到課前準備中來,事無巨細,要求面面俱到。細致的準備,能極大地提高實踐教學的時效性。
(2)加強實踐教學實施過程的引導與監督
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標準化課程指導,健全規章制度,相關內容的落實,對學生嚴格的指導和針對性的培訓,使學生熟悉各個環節內容,這是必要保證,教師要加強各環節的監督與指導,提升責任心,把每項制度落到實處,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3)課后做好實踐總結
課后總結非常重要,老師和學生能通過自己的課后總結舉一反三,找出亮點,繼續發揚,查漏補缺,下次彌補,更能明確方向。同時還能融洽師生關系,幫助師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教學觀。達到思政課的教學目的。
(4)加強過程考核和注重實踐教學形式
實踐教學的過程考核非常重要,由于實踐教學的特殊性,甚至在一些教學環節的考核要重過程,輕結果,當然,教學形式就顯得很重要了,設計好對應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這對提升整個教學的時效性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