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洪湖市萬全鎮中心學校,湖北 荊州 433207)
經典名著凝聚了一個時期文學大家的思想和見識,在歷史的傳承中逐漸成為經典,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最為璀璨的明珠。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文學經典的融入能夠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拓寬學生的思想深度,實現精神的生活。但是,當前階段的初中生名著閱讀教學狀況并不樂觀,中學生對于文學經典的接受度和喜愛度明顯較低。所以,中學語文教師應在分析名著閱讀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初中階段是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黃金時期,但是學校方面卻沒有為學生名著閱讀提供充足的前提條件,學生在校內缺乏名著閱讀時間。和小學階段相比,學生在中學階段所面臨的課業任務明顯加重,而教師和家長又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唯一標準,這也就導致學生不得不將重心向課程學習轉移,而沒有時間和動機詳細閱讀名著。即使學生有時間閱讀書籍,那么他們中的大多數也會出于娛樂放松的考慮,閱讀娛樂性的文章,或者不需要費腦的武俠言情,而不愿意花費時間去閱讀他們心目中枯燥無聊的經典名著。
隨著手機和電腦等電子設備的逐漸普及,除了在教師布置閱讀任務的條件下,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已經很少能看到學生抱著一本經典名著為書籍進行閱讀。而即使學生對某部名著產生興趣,其往往也不會直接到書店買一本書閱讀,而是直接在互聯網上尋找一些名著閱讀的感想以及一些經典片段進行閱讀,忽略了對作品時代的探究以及作者生平的了解,導致學生很難真正領略名著的魅力。
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新奇而刺激的事物,而經典名著在他們的眼里就是古板的代名詞,他們很難接受并認可名著中所蘊含的深刻思想。歸根結底,這是因為其對于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閱歷不了解,而教師也沒有針對這一問題對學生展開深層次的引導,所以導致學生無法對名著形成興趣。
閱讀的課程的開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所以,中學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對課時設置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每周至少為學生預留出1~2節課進行自主性的名著閱讀,為經典名著的閱讀教學營造融洽的氛圍。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采取有趣的創意來加強閱讀課程的多元性,將一學期的閱讀類課程劃分為自主閱讀課、閱讀推薦課、閱讀欣賞展示課等,并相對應的設置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游戲活動。具體來說,在閱讀推薦課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輪流上臺推薦一本自己所喜歡的經典名著作品,談談這部經典名著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出色之處,從而激發班級內學生對于該名著的興趣。而在閱讀欣賞展示課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示他們在日常經典名著閱讀過程中所做的讀書筆記和詞段摘錄,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讀后感,并選擇優秀作品進行公開展示,調動學生的名著閱讀積極性。
在經典名著閱讀的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選擇在寒暑假以任務的形式要求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由于學生的寒暑假時間相對比較充足,基本可以保證其有時間和精力閱讀一本或兩本名著作品。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四大名著中選擇他們所感興趣的進行閱讀,并相對應做好讀書摘抄、讀書筆記、手抄報等作品,鼓勵學生根據他們的喜好在線上學習平臺上進行溝通交流,鼓勵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闡述他們對于作品的各自見解,在觀點和思維的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很大一部分初中生之所以會認為經典名著閱讀索然無味,從本質上來看是因為他們讀不懂名著的內容,由此陷入了讀不懂、不想讀的惡性循環。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發展情況做好相應的課外閱讀指導工作。首先,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閱讀選材工作,尤其是做好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指導工作。比如說,教師可以由課內文本內容進行延伸,向學生推薦收錄著課內文本內容的某篇經典著作,以課內文章為切入點展開延伸閱讀。其次,在閱讀指導課上,教師可以嘗試以一本經典名著作為范本,鼓勵班級內學生共同閱讀,并為學生介紹書籍創作的時代背景,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深入的了解作品創作時代的具體資料,從而對作品形成更深刻的認識。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對一本經典名著進行反復閱讀,畢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每一次的名著閱讀都能帶給學生全新的體驗,能夠令學生獲得比走馬觀花式閱讀更多的收獲。
綜上所述,經典名著的閱讀可以充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和人文情懷。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大中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展開名著閱讀指導教學,營造積極融洽的書香班級氛圍,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深入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升華學生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