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鵬
(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第七小學,新疆 庫車 842000)
近年來,多媒體因自身獨特的優勢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可以把聲音、文字以及動畫視頻這些豐富的元素帶到課堂之中,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高課堂效率。本文旨在通過研究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為廣大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地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供一些參考,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以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不斷地發展進步。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豐富現有的教學資源,擴充教學形式。過去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采用口頭講解和板書書寫的形式展開教學,特別在介紹語文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時,教師基本是通過講解、考察和鞏固記憶的方式讓學生加強對該部分知識的記憶,這種情況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足,會直接影響興趣的發揮,直接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設備能夠通過多樣化的展示方法突出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從而強化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也能響應課改號召,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工作,強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展現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將教材中比較晦澀難懂的知識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出來,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小學語文教材中除了常見的生字之外,一些成語、散文和古詩也比較常見,這些教學形式和基本教學內容有所差別,他們和實際生活聯系較少,學生了解起來存在一定難度。如果單獨由教師口述學生聽講來展開語文知識的教學,一定難以達到教學的根本目的,如果在教學工作中引入多媒體設備,能夠將復雜的知識內容形象化,可以通過視頻資料和圖片資料的播放增加學生的情感感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學語文知識,促進其對后續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比如,教師在講解《稱象》這篇文章時,學生對于曹沖是如何根據其他官員稱象的方法,聯想到自身稱象的方法這部分的介紹不夠明白,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內容的課件,通過分解動畫的形式向學生播放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通過細節化的觀察,讓學生理解文章中曹沖提出的用船代替秤這一方法的精妙之處,從而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重點和細節,體會曹沖的聰明機智,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進一步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地搭建并豐富教學情境,教師要結合多媒體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構建更加多樣化、生動化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引入豐富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語文課程的學習看成有意思的事情,能夠受主觀意識的影響將精力投入到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當中,從細節處感知語文課程知識,體會學習感悟和內涵,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講解《畫》這首詩的時候,因為學生生活的地方不一定有詩中描寫的山水風光,所以教師要在課前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的場景圖片或者視頻,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沉浸在教師構建的教學情境當中,帶著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視頻內容,讓學生自行講述視頻中的環境場景,可以通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等方式觀察視頻或者圖片中的景物,讓學生總結不同景物的美感表現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在感受優美場景的同時感受春天的魅力,分析《畫》這首詩中對山水花鳥的描寫特征,以及其中隱含的風景特點和語言魅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在完善教學內容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程度,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強化其綜合素質和個體情感的發展。比如,教師在講解《詹天佑》時,在上課之前,教師先向學生重點介紹詹天佑修建鐵路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點,要結合鐵路修建位置的地勢介紹修建的難度,再通過文章中介紹的修建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人字形線路”的概念,在提高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同時感受了解詹天佑對中國鐵路所作出地重要貢獻。
結論:多媒體技術作為新科技時代的產物,其應用環境會受科技基礎的影響,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教育行業的發展。小學語文作為語言類的基礎學科,其教學手段的完善和發展會對整個學科的整體發展起到重要影響,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實現教學方式的科學化發展,這是今后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也是值得所有教育同仁共同研究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