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鹿青
(皖江工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31)
教學評估是根據教學目標判斷教學過程及其結果的價值并做出教學決策的活動,判斷教學活動的實際或潛在價值的過程,研究內容包含教和學兩部分。進行有效的教學評估是檢查教學目標的完整性,評估學生的學習條件和測試教學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估涉及教學的各個方面,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成效,對師生都具有督促和加強效果。此外,老師及學生可根據評價所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近些年來,翻轉課堂教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接受并逐步發展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波新浪潮,但是缺乏對翻轉課堂教學評價的深入研究。進行有客觀、準確、全面的教學評價,已成為翻轉課堂教學目前面臨的迫切問題之一。
翻轉課堂起源于科羅拉多州的伍德蘭公園高中,該校的化學老師喬納森和亞倫為了彌補學生因為參加活動而落下的學習,開始把課堂教學錄制成音頻文件發給學生,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薩爾曼·汗(Salman Khan)2011年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會議上做了主題演講,提出翻轉課堂的概念,該會議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是一次巨大的技術改革,對課堂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翻轉課堂意味著學生在家中觀看學習視頻,課堂時間則用于完成傳統的課后作業,例如每章的作業、習題等。在課程開始之前,根據個人情況直接通過視頻或其他學習課件,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老師則利用課堂時間來改善總體教學效果或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教學活動。簡而言之,翻轉教室將教學的完成從課堂上轉移到課外時間,課上則會開展集體或者其他一些體現個體差異的活動,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課堂上的共同學習轉換為課外的個體學習。最開始的翻轉課堂將教師教授內容的方式進行了改變,但這只是一種策略,僅限于如何有效地教授教學內容,課堂學習在很多方面仍以教師為中心。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教育者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并采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使教室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老師解答學生學習問題的地方,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個性化學習。拉姆齊·穆塞萊姆認為翻轉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將教學空間從集體轉變為個人,而老師在學生課堂上的集體學習給予適時的指導,形成不斷交流的學習氛圍。翻轉學習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傳統課堂教學是以老師為中心,教學形式就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雖然老師的講解很優秀,但是仍然有一些學生不能充分參與課堂活動。而當老師從課堂傳授者過渡到學習促進者,學生就成為課堂學習的中心和焦點。翻轉課堂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反映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化。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越來越多的高校將翻轉課堂和翻轉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但是當前的翻轉課堂評價方式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學生是翻轉課堂的中心,但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很好地反映出來,老師依然是課程考核評價的主體。教學評價中并沒有包含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并不能完整參與整個教學評價過程,甚至沒有參與評價過程,故無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與熱情。另外,關于任課老師,無人對其教學進行評價或者不能全面評價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客觀地評價反饋,只依靠于老師個人的回顧與反思,來改進教學方式,不利于老師翻轉教學策略的提高,影響老師開展翻轉課堂的積極性。
大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評價雖然設置了過程性評價,體現了學生的某些學習歷程,但是不能充分反映學習的全過程。甚至有些高校實行翻轉課堂改變了教學模式,但是評價方式仍然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還是進行總結性評價,側重于對最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對于學生課前準備、課后拓展學習等環節考核評價不到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的個體水平差距大,設置相同的教學目標和考核評價目標,容易造成低分學生心理落差較大,失去學習動力,而高分學生對學習任務敷衍了事,無法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容易引發學生胡亂拼湊作業和糊弄交差等問題。
安排翻轉課堂教學方面的專家或者學者去聽課,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與內容、教學態度與交互三個方面對老師的教學質量進行客觀評價,可細分為如下評價指標:線上教學資源支持度、課堂學習計劃、課堂內容的呈現、教學策略、教學設計的完整性、課堂總結和反饋、學習跟蹤與評價等。課前教學視頻的準備與設計,到課堂上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設計、教學方式、課堂活動組織、教學效果、翻轉課堂學習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
1.老師對學生的評價
拋棄課程考核就是考試的想法,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都納入評價部分,使評價整體化、常態化,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提出疑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每個學生創建一個檔案,記錄并評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老師可以查看學生是否完成觀看教學視頻的任務。學生既可以選擇觀看任課老師的視頻,也可以觀看網上其他老師的視頻,只要完成學習任務即可,這樣可以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教育的均衡發展。老師要求學生記錄觀看視頻后的收獲或疑問,進行課前小測驗,限時完成,不準互相討論;課堂上,老師將學生提出的一些疑問進行總結,把其中一些具有討論意義的問題,安排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依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主要包括課堂的參與度、獨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在小組討論中的表現、學習計劃的安排等情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此外,評估各個小組的合作情況及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培養學生的協助精神;課后,查看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課后小測驗,設置線上交流和學生自主反思總結。設定三級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細化為“必知必會、水平提升、能力拓展”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針對低分學生的最低要求,第二層次是面向普通學生的基本要求,第三層次是為高分同學準備的高級內容。將教學目標細化為學習任務,采取分級考核,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通過不斷完成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果。
2.學生間互評
根據班級人數將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每組人數盡量相等,可設置組內成員互評和組間成員互評。評估的內容與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的貢獻,課堂結果或成果的展示效果有關。學生間互評可以避免有些學生在小組中偷懶,可以起到監督和督促的作用,使學生們都可以充分融入教學活動,同時可以加強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培養學生的分工協作精神。
3.學生自評
老師可設置調查問卷,讓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自評,問卷的內容包括: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知識的掌握應用能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學生滿意度等內容,學生學習滿意度會受學習者期待、感知質量、感知價值等因素的影響。老師也可以通過訪談表、學習體會、反思日記等內容,讓學生完成自評。
簡而言之,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應該讓專家、老師、以及學生都參與進來,既有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對老師的評價,包括客觀評估和主觀思考。翻轉課堂不應僅專注于結果評價,更要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評估,切實實現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自評和他評之間的科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