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娟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6)
高校網絡教學平臺是指以網絡技術為手段,以豐富專業的教學信息為基本內容,為老師提供教學助手和工具,為學生提供學習探究平臺的網站。其中高校外語教學網是各大高校重點打造對象,越來越多的高校建立起了外語網絡教學平臺。
高校建立的外語教學網站,具有專一性、非營利性、公信力高、易推廣的特點。網站建設基于在校大學生群體外語學習需求,學生可直接獲取學習資料和考試訊息,了解教學進度和各項動態。網站經學校官方認證,無不良信息,在學生群體中有相當高的公信力,容易推廣。網站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其專業性和準確性毋庸置疑,幾乎本校學生都能免費使用,滿足學生低成本獲取知識的需求。
高校教學網站的權威性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因素。由于網站代表高校權威,其表現形式單一,內容以嚴肅官方為基準,資源也必須高校原創,上傳的信息必須經過重重審核,手續復雜繁多,致使信息來源和表現形式受限。另外,高校教學網站的非營利性也導致網站建設資金受限,缺少足夠的資金無法支持網站引進新技術,這也是高校教學網站大多無法提供最基本交互平臺的重要原因。
21 世紀可以說是外語熱潮的時代,也給高校外語教學網站建設帶來機遇。以英語為例,世界上至少有20 個國家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使用,共計超過八億人。國際會議是大多以英語作為第一通用語言。全世界60%的廣播節目是用英語進行。就連大多數國內學術人文都鼓勵發表英文論文。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社會對各界人員的外語水平要求不斷升高。對于在校大學生,無論是學期考核、升學考研、文獻閱讀、撰寫論文,還是畢業后的求職、工作或出國深造,外語都是格外重要的內容。在校大學生作為外語學習群體主體之一,必然希望從本校外語教學網站直接獲取與學習考試的相關訊息及資源。高校外語教學網站有著國家政策支持,是代表權威的外語學習平臺,潛在用戶尤其多,不難想象,這是高校外語教學網站的發展機會。
相對于商業化的外語教學機構,傳統高校外語教學網站跟不上時代變化。首先,傳統高校外語教學網站風格設計往往嚴肅古板,界面設計千篇一律,難以讓訪問者產生進一步探訪的心理。商業外語教學網站界面設計更加新穎,整體美觀大方,欄目設計多樣,色彩搭配亮麗,善于利用視覺聽覺感官刺激,迎合青年人口味。商業網站善于采取有利的網站運營模式,抓住消費者心理,獲取更多的盈利,再將資本投入到網站建設中,實現良性循環。其次,傳統高校外語教學網站不重視后臺運作。在網絡新產品數量爆發式增長的今天,傳統網絡教學平臺仍然存在視頻播放不流暢、無法下載學習資源的低級問題,甚至無法提供基本的師生交互平臺,網站技術落后,無法滿足學生線上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介相結合的多元化學習外語的需求。反觀商業外語教學網站,搭建起線上線下交互橋梁,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貼近學生緊跟潮流,追求前沿的心理。
教學網站建設千篇一律,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從內容上看,傳統高校外語教學網站主打影視資源,對學習考試資料的關注度不夠。但影視資源娛樂性、耗時性、知識碎片性明顯,與大學生外語學習所需的專業性、有效性、系統性不符,不能滿足大多數大學生外語學習的基本要求。從功能上看,傳統高校外語教學網站具有直播、回放、教學資源等基本版塊,能滿足學生外語學習的基本需求,但版塊設計缺少趣味性、多樣性,缺乏反饋機制,沒有處理好學生需求與網站建設的關系,沒有建立起線上線下教學的紐帶。從形式上看,傳統高校外語教學網站起名教科書式,如大多數“外語教學網”、“外語教學中心”等單一的教學網站名稱,界面設計簡單,表現形式不生動,令學生望而止步。另外,課堂形式傳統,仍舊以教師為核心、以教材為中心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知識傳授形式單一,信息傳遞單向,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問題、使用體驗都不能得到及時地反饋。同樣重要的是,網站缺少學生展示功能,忽略了學生自我展示、希望獲得肯定的心理,這也是導致網站對學生吸引力不夠的重要因素。
傳統高校外語教學網站中,幾乎沒有網站具備手機端,部分網站的視頻播放不正常甚至不提供學習資源下載服務,少有如BBS、微博等交流平臺。高校教學網站多沿用傳統的建設理念,以嚴肅、專業的特點著稱,網絡技術落后,不能適應大學生緊跟潮流與時俱進的心理特點。
互動性是教學網站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傳統高校教學網站簡單機械地將線下課堂“搬運”到線上,明顯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和持續性不高等諸多“痛點”。對于傳統課堂教學而言,網絡教學是教育模式的重大變革與創新。互動型網站具有相對健全的互動機制和學生展示平臺,將單向變雙向,充分利用翻轉課堂,將學生從課堂的被動者變成課堂的主導者。網站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多樣、時效性高、互動性強的課程與學習內容,課程的學習方式上強調眾包交互,眾多學習者在線上線下的學習社區中,發揮群體的智慧,進行有機的互動,共同探討評估并實施問題的解決方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新媒體為網課注入鮮活力。在互聯網發展和多感官化文化藝術潮流中,新媒體以其“個性化突出、全民、全域、全時、全新、全速、全渠道”的特性受到青年人的熱捧。新媒體對外語網課及時有效、靈活有度的應用使其在網絡教育領域大放異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對界面的設計。青年人是網課的受眾主體,因此以這一群人的審美情趣為主導,從整體風格、色彩搭配、欄目設計等多方面考慮,設計出一套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的界面。新型網站界面大多美觀新穎,整體風格偏簡約時尚,色彩鮮明富有視覺沖擊力,欄目多樣,圖標新穎,正面刺激青年人的感官,極大地提高了使用體驗。其次,借助社會軟件和云服務進行網絡推廣,可活躍在微博、微信、新浪等青年人喜愛的平臺,創立公眾號,以“課程推薦,學習資源,生活素材”等為主要內容,以文章推送,網絡直播等為表達形式。因其內容的專業性、多元性、實時性、真實性深受學生信賴。此外,網站還可建立了立體式學習社區,為學生提供自由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臺。
在對國內高校外語教學網站現狀進行系統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就進一步加強高校外語教學網建設提出建議:注重內涵,以大學生外語教學為本,明確目標豐富內容;美化界面,增強視聽刺激提升學習體驗;加強互動,搭建起線上與線下交流分享的橋梁;先進技術,努力實現終端設備和新媒體的融合;接收反饋,努力實現網站內容全面優化;打造特色,以打造一流的高校外語教學網為宗旨,努力創建同類領先、學生滿意、群眾公認的特色形象,以品牌優勢提升網站美譽度。在網絡技術和網絡應用的發展中,在外語熱潮的推動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校外語教學網絡平臺將在在線外語學習領域占有不可忽視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