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雙麗
(來賓市人民醫院,廣西 來賓,546100)
慢性腎臟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是年齡的增高,隨著我國人口逐漸的老齡化,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不斷增加,使得終末期腎病患者也不斷增多。在當前臨床上,血液凈化技術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終末期腎病患者也能夠采取血液透析治療,并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1]。但是由于透析治療時間較長、疾病導致家庭負擔重、治療費用較高等,使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容易出現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特別是老年患者,更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2]。因此要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來緩解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減少各種并發癥發生。為此,本文對老年維持性血透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進展展開綜述,匯報如下。
1.1 年齡老年維持性血透患者由于年齡較大,生理出現衰老、體力不足、合并各種軀體疾病等原因,出現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夠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等,由于他們身體出現疾病,自理能力差,依賴藥物等均會使得其產生悲觀、孤獨等不良情緒[3]。另外老年人的人生經歷長,自尊心比較長,因此不習慣也不樂意聽取別人意見,在行為上會表現出固執和堅持己見。
1.2 治療老年維持性血透患者治療周期長,并且每次治療都會產生巨大的痛苦,使得其對治療充滿恐懼,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會反抗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消極的情緒。有研究[4]得出,長期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會導致機體出現免疫功能下降、營養狀況下降和治療依從性降低,使得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影響預后。良好的心理情緒能夠通過神經-免疫和神經-內分泌等途徑來調動機體的潛能,降低心理應激反應,提高治療效果。
1.3 家庭老年維持性血透患者家屬是特殊的群體,他們也是患病的高危人群。另外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家屬便要承擔主要的照護任務。有研究[5]得出,維持性血透患者照護者的照護負擔偏重,其社交負擔比心理負擔重。有研究[6]選擇10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其照護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四個月的研究發現,照護者會產生明顯的心理負擔,還會對生活質量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還有研究[7]得出,有些維持性血透患者的照護者睡眠會受到影響,還會出現體質量減輕、頭痛、體質下降等情況。還有研究[8]得出,照護者長期照護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使得照護者也會出現免疫能力降低,感覺到疲勞,因此會出現不良情緒。
2.1 解除患者固執老年維持性血透患者在長期的疾病發展中,有自己獨特的應對疾病方式,護理人員要通過觀察來總結這些經驗,對于患者自己認為的有些應對方式,不要急于去否定,要對于其積極的一面給予肯定,不妥的地方要采取提醒和協商的方式指出來[9]。
2.2 給予人文關懷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視,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設身處地的從患者角度去為他們考慮問題,了解其難處,不是給予同情[10]。對于一些心理狀態痛苦不堪的,給予其稱呼要帶敬語,言行之間要有禮貌,讓他們感受到舒適、安全和信任。通過觀察了解患者不同的特點,然后針對性的。耐心的向其講解血液透析治療的目的、流程和相關注意事項,還要告知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消除患者緊張感和顧慮。有些長期進行規律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的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讓其一直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去面對治療,讓其了解到良好情緒對于治療和預后的重要性[11]。
2.3 給予家庭和社會支持護理人員詳細了解患者家庭情況、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等,對家屬的困惑和擔心給予耐心傾聽,針對性的給予疏導,囑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親戚朋友能夠多看望患者。有研究[12]得出,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中,獨居和空巢老人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概率為95.25%和94.98%,和子女同住的老年患者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的概率為77.50%,表明和子女同住能夠使得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發生情況減少,充分說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親人的陪伴和關懷能夠幫助患者增強治療信心,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感,使得不良情緒發生情況減少。
2.4 給予健康教育患者對于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不僅能夠增強患者對不愉快醫療過程的適應能力,還能夠促進患者恢復。有研究得出,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彈性水平低,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關注一些家庭收入低、文化程度低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患者,不斷的鼓勵患者,幫助其提高心理彈性水平。
老年維持性血透患者在治療期間心理情緒容易受到年齡、治療和家庭等因素影響,護理人員要分析其主要影響因素,然后針對性的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解除患者固執,給予人文關懷,還要幫助其獲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針對性的實施健康宣教等,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