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麗 張化鳳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24醫院,廣西 桂林,54100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腦血管病的發病率也呈逐漸增高趨勢,且發病急驟,病情危重,病情復雜多變,并發癥多,是人類死亡及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腦出血的原因很多,且越來越年輕化。由于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懶惰、不運動,肥胖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而且現代人容易緊張、焦慮、容易激動,抑郁的患者也比較多,這種特殊的精神狀態,也可以導致患者的血壓發生變化。腦出血的基本原理是血壓的突然變化,造成了突然的出血。
1.1 術后常規護理病情觀察: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意識狀態,進行GCS評分,判斷患者有無意識障礙,實時監測血壓、脈搏等的變化。同時對患者瞳孔進行觀察,進而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術后顱內再出血的可能。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并保持通暢,注意有無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等呼吸道梗阻癥狀,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患者應定時霧化吸人、吸痰,防止管道阻塞及意外脫管。術后24小時持續昏迷: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應鼻飼流質飲食。清醒后,血壓平穩者,抬高床頭15~30度以利顱內靜脈回流。鼓勵患者咳嗽排痰,以增加肺活量,預防肺部并發癥。保持血壓平穩,不可隨意自行調快或調慢降壓藥速度。控制血壓:術后將多功能血壓監測儀鏈接到患者胳膊上,監測患者血壓是否穩定,監測血壓有助于控制腦水腫,防止再出血;根據血壓監測數據,給予患者適量的脫水劑,若患者血壓升高,可給予其硝普鈉,采用靜脈泵推注,確保患者血壓維持在140-160/90-100mmHg,不宜過度降壓,否則對患者腦功能的恢復不利。長期臥床的患者:應注意定期翻身、合理拍背,預防肺部感染、褥瘡,適當鍛煉,防治肌肉廢用性萎縮。定時被動活動患肢及關節,病情穩定后,臥床體位可采取左右側臥和平臥交替,保持肢體功能位置,適當抬高肢體遠端。
1.2 飲食護理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適量進食谷類、牛奶、豆類、蛋類和肉類等。應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產氣食物,不要暴飲暴食。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少食高鹽、高糖、高脂的食物,不喝或盡量少喝含糖飲料。分類型實施飲食護理。輕型患者:嘗試進食黏稠的食物,軟飯、稠粥均可食用;避免給予患者過稀、過干的食物,將肉、蔬菜等食物切碎煮在稀飯中;患者口服用藥物相關禁忌的話,將其研磨成碎末伴在飯菜中。重癥患者:給予患者鼻飼飲食,將膠管經鼻子插入到胃中,注射器中裝上牛奶、菜汁、米湯等,經導管推注到胃中,口服用藥同樣可以研磨后與水混合注入。
1.3 日常生活護理協助患者床上運動,如:更換體位,洗漱、穿衣、進食。對癱瘓不重者,應鼓勵其下床輕微活動、行走、如廁等。戒煙、戒酒。
2.1 急性期以預防為主保持肢體功能位置,取仰臥位時,癱瘓側上肢墊高超過肩部,肘略彎曲,腕和手指輕度伸展,膝下放一小枕,腿外側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下垂和外翻;仰臥位或者側臥位時,將床頭抬高15-30°;下肢膝關節稍微完全,患者小腿、腳部保持90°,將患者腳尖朝向正上方;將患者上肢前臂擺放為半屈曲狀態,讓患者手上握住一個圓形物。被動體位:按關節活動范圍進行被動運動,有健側到患側,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漸進,對肘、指、踝關節要特別注意,因為這些部位易發生強直,應多做運動,每個關節每個方向活動5~6下,每天3~5次。按摩患側肢體給予輕柔而有節奏,使其放松,伸肌則按摩于揉捏相結合,并按摩胸大肌,減輕其痙攣性收縮,以免肩關節運動,每天2次,每次15~20min。
2.2 關節活動度的訓練早期對患者關節進行活動度訓練,促使關節盡快恢復正常的活動能力:肩關節選訓練。治療師一只手將患者肩關節固定住,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肘關節進行屈曲、外展、內旋及外旋活動;前臂被動運動。治療師將患者上臂近肘關節處進行固定,另一只手將患者腕部握住,慢慢旋轉前臂;肘關節伸展活動。將患者調整到舒適仰臥位,保持90°屈肘,治療師一手握住患者肘關節上部,另一手握住手腕,將肘關節從屈曲部位運動至伸展位并伸直腕關節;髖關節伸展。治療師一手充分屈曲健側下肢髖關節、膝關節,另一手向下方按壓患者的患側膝關節,促使患側髖關節伸展;髖關節的內收和外展。輕度外展健側下肢,并將其用沙囊固定住,雙手將患肢托起,實施髖關節內收、外展活動。
2.3 恢復期以增強肢體的活動為主對患肢進行坐、立、行的訓練及各種日常訓練當患者能自行翻身后,將訓練體位改為坐位,健手扶床,兩腿下垂,增加脊柱和髖關節肌肉、韌帶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站立訓練:先行輔助站立練習,后行床邊站立練習,堅持循序漸進,防止肢體萎縮。行走訓練:在患者站穩10~15min而無疲勞時,即可開始步行鍛煉。
3.1 加強多方面支持作為醫護工作人員應盡量做好患者家人、親屬的配合工作,使患者能得到家人及親朋好友的支持與鼓勵。同時讓患者之間互相溝通,相互鼓勵,促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加快肢體功能的康復。
3.2 提供良好醫護患關系醫護工作人員一定要認真傾聽患者的傾述,并予真誠鼓勵。耐心為患者解難答疑,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整潔又和諧的治療環境。
3.3 提高患者積極性醫護人員和家屬可針對患者的興趣和愛好進行有效培養。以此來進行有效的減緩或消除患者消極情緒,保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積極配合治療及康復。
4.1 出血也稱再出血,由于腦內組織結構復雜、血管構成繁多,止血不徹底,有可能產生再出血。應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及肢體活動情況,尤其注意血壓的監測。
4.2 肺部感染的預防及護理長期臥床的患者,應注意定期翻身、合理拍背,預防肺部感染。病情穩定,經主管醫生允許可予坐位或床旁站立、行走等。
4.3 皮膚完整性的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定期更換。每日擦拭身體或沐浴,保證衣物清潔、干燥。衣、被如有汗濕或污漬應及時更換。長期受壓處皮膚應及時減壓,皮膚干燥者可予潤膚護理。
定期復診及不適隨診,控制血壓,穩定情緒,注意精神心理衛生。良好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習慣,盡可能戒煙、戒酒、低鹽攝入,同時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按時作息,減少熬夜。預防便秘,多飲水,保證晨起一杯溫開水。常吃粗糧,保持大便暢通。如果有必要,開塞露或乳果糖口服液等治療,同時避免蹲便以及用力大便造成的血壓升高。防跌倒,老年人應預防跌倒,保護頭部不受損傷。亦需多運動左手,在鍛煉右腦半球的同時,降低左腦負擔。注意冬季保暖,腦中風的多發季節一般在冬季,天氣寒冷、血管收縮,會造成患者血壓升高。應適當進行體育運動、注意保暖,適當搖晃腦部,避免用力過度。
腦出血作為威脅中老年健康的神經系統常見病,造成的后遺癥有肢體癱瘓、失語、心理障礙等等。疾病的愈合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系統的優質護理往往對疾病的觀察,并發癥的預防,以及肢體的功能康復均能起到較理想的改善作用。由此可見優質護理不但能助患者早日康復,還能減少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