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
(柳州市工人醫院,廣西 柳州,545000)
腦卒中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類型,病情危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疾病特點包括致殘率、致死率高等,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不斷發展進步,腦卒中患者搶救成功率逐步提高,但腦卒中合并后遺癥患者的數量則持續上升[1]。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后遺癥即為偏癱,指機體面部肌肉、舌肌、四肢運動功能障礙,疾病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帶病生存狀態也會為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因此臨床積極采取干預措施及時治療、妥善護理可幫助改善病情與生活質量,而在此過程中康復護理工作發揮重要作用。文章納入80 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應用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效果,現作以下論述:
1.1 一般資料甲組中男女比例為29/11,年齡平均為(52.9±4.0)歲,其中腦出血27 例、腦梗死13 例;左側偏癱19 例、右側偏癱21 例。乙組中男女比例為30/10,年齡平均為(53.5±4.3)歲,其中腦出血28 例、腦梗死12 例;左側偏癱20 例、右側偏癱20 例。2 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甲組在乙組基礎上應用早期綜合康復護理,1.體位護理:護士觀察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制定早期康復護理計劃,定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導患者正確擺放良肢位,以患側臥位、平臥位、健側臥位為主,需注意的是患側位時保持肩胛前伸且上旋,伸直肘關節,保持手掌面朝上,前屈健側下肢,下肢墊一軟枕,屈曲髖關節,患側下肢微微屈曲膝關節。健側臥位時將軟枕墊在患側上肢,伸展腕指關節、肘關節,前屈患肢,將軟枕放在身前,屈曲髖關節與膝關節,將軟枕放在膝關節與患側大腿外側,避免外旋患側大腿,調整體位時注意保護關節位置,改善肌肉萎縮、患肢痙攣表現。培養患者合理生活作息習慣,限制每日探視人數與時間,確保每日足夠的休息時間,培養患者基礎生活自理行為。2.康復護理:護士帶領患者由近到遠的獲得肢體各個關節,每日運動5 次,每次10 遍,被動活動肩關節,翻身時伸展髖部,配合康復師進行坐位、站位練習。乙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治療期間護士為患者提供洗漱、進食陪同護理,評價患者吞咽功能,對合并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給予鼻飼支持,鼻飼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預防便秘,提供呼吸道護理,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訓練,幫助取正確體位,清潔尿道口,每隔2h 協助患者翻身拍背,降低壓瘡風險,及時更換床單位。
1.3 觀察指標NIHSS 評分標準:總分0-42 分;正常:0-1 分;輕度:2-4 分;中度:5-15 分;中重度:16-20 分;重度:21-42 分[2]。FMA 評分標準:I 級(>50 分)、II 級(50-84 分)、III 級(85-95分)、IV 級(96-100 分);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肢體功能恢復越理想[3]。Barthel 指數評分表滿分100分,100分為獨立;75-95分表示輕度障礙;50-70 分表示中度障礙;25-45 分表示較差;0-20 分表示極嚴重功能缺陷[4]。ADL 評分標準:0-100 分,生活可自理:100 分;輕度功能障礙:75-95 分;中度:50-70 分;重度:25-45 分;無自理能力:0-20 分[5]。
1.4 統計學處理這次研究中各項與所選取病人相關的數據都導入到SPSS 19.0 中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則使用百分數的形式來表示,數據資料用卡方分布來檢驗,P<0.05,證明具有明顯差異性,符合統計學要求。
2.1 比較NIHSS 評分、FMA 與Barthel 指數、ADL 評分乙組干預后NIHSS 評分高于甲組、FMA 與Barthel 指數、ADL 評分均低于甲組,P<0.05;見表1。
隨著臨床不斷發展康復醫療技術,臨床開展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與肢體運動功能,臨床提出腦血管病患者需要花費1-2年的時間恢復自身運動功能,但患病后前3 個月內早期介入康復護理手段可在較大程度上改善治療效果。
康復護理的目的是通過有效技術與方法改善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上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提高其日常活動能力,早期回歸社會。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甲組干預后NIHSS評分低于乙組、FMA 與Barthel 指數、ADL 評分均高于乙組,P<0.05;分析原因發現,甲組給予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腦卒中患病后機體運動神經元受到不可逆的損傷,但臨床單純給予藥物治療不可自然恢復機體運動功能,但受損的神經元具有早期可塑性特點,提供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為患者輸入正常的運動功能模式,促進機體形成正常運動功能模式,可最大限度上恢復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腦卒中偏癱患者會因平偏癱狀態影響正常生活,導致機體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產生消極影響,降低生活質量,早期給予康復護理,可預防肢體攣縮,預防非癱瘓側的肌萎縮,明顯恢復偏癱患者的肢體障礙,解除患者負性情緒,降低并發癥風險,提高生活質量,降低治療成本。
綜上所述,腦卒中偏癱患者給予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運動能力,提高日常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