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震 劉美婕
(德州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山東 德州,253000)
為了提高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制定完善的居家護理方案為重點工作內容。因此,優化居家護理的流程,加強對患者飲食和心理等方面的護理,進而不斷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對提升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意義重大。
于結直腸癌患者腹壁處,恰當選擇切口位置行腸造口術,從造口處拿出患者一端腸管,形成人工通道。雖然這種手術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排泄方法并未得到有效改變。因此,結直腸癌患者在手術后,要加強護理力度,消除造口周圍皮膚出現的并發癥,減少其生理壓力[1]。其中,居家護理極為重要,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
腸造口患者居家護理步驟:一是評估。評估工作由造口專科護士執行,主要內容有患者的家庭經濟狀況、基線資料、處理疾病問題的能力等;二是診斷,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依據“從快到慢,從重到輕”的原則。三是計劃,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聯合制定腸造口問題的相關目標;四是實施,根據計劃照護患者,遇到問題要及時向醫護人員咨詢并去醫院診療;最后是評價,評價患者之前的錯誤行為是否有改善,能否正確食用各種藥物,是否掌握了處理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的方法。居家護理團隊的組建:小組成員包括肛腸科醫生1 名和多位專科護理人員,均要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隨訪路徑:開設網絡門診和造口門診兩種路徑,網絡門診24 小時隨時在線服務,門診每周隨訪2~3 次。回訪第一個月每周一次,一個月后半個月一次即可,三個月后每月一次。
加強對造口處皮膚的護理:術后,患者造口周圍會出現皮炎等不良反應,反應程度不一,使得造口周圍皮膚紅腫和糜爛,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出現潰瘍[2]。指導患者家屬密切關注患者造口處皮膚狀態,及時給予護理措施,即及時更換造口袋,動作輕柔;科學應用護膚粉、防漏膏等護理產品,改善患者造口處皮膚狀態,預防感染并發癥發生[3]。患者造口周邊的體毛如果較多,就容易引起毛囊炎,為防止毛囊炎不良反應的出現,患者家屬可利用電子剃須刀和剃毛刀清除造口處體毛。此外,指導患者家屬于清晨空腹時,為患者更換造口袋,取患者坐位或半坐位,時刻觀察造口底盤情況,若出現滲漏現象,及時更換造口袋。同時,洗澡前,排空造口袋,沐浴時可佩戴造口袋,但沐浴后需將造口底盤更換,避免感染情況的發生。
飲食護理:調整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飲食要明確調理原則,主要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多樣,注意飲食形式。患者在術后的7~8 天,先食用爛飯和面條等,以清淡為主,每天3~4 餐。術后1 個月,逐漸讓患者慢慢恢復到正常的飲食結構。此種飲食方式不僅能夠減輕患者腸道的負擔,還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此外,還要科學選擇食物,避免食用異味嚴重的食物;為了保證大便的通暢性,要以低渣和無刺激的食物為主,禁止食用芥末和胡椒等刺激性比較強的食物,可以多食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斷加強患者自身的免疫力[4]。
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大部分患者在腸造口術后的短時間內,生理功能會發生改變,因此會伴隨出現自卑、抑郁和依賴等不良心理。因此,在手術后,醫護人員要積極指導患者家屬與其多溝通交流,加強心理疏導,消除其內在的緊張和焦慮心理,多為患者解釋造口居家護理的內容。在護理過程中,家屬要在以患者的需求為基準,多給予一些關心和支持,強化患者在恢復過程中的信心。此外,可以給患者介紹一些成功的治療案例,讓其對腸道造口術有一個正確的了解,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在自身能力范圍內,多進行一些床下鍛煉活動。家庭支持也是居家護理的關鍵內容之一,在減少并發癥的同時,還能夠給予患者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強化家屬心理疏導的力度,引導患者應用正確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腸造口情況,及時消除患者畏懼和厭煩等心理,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盡早適應在造口術后的生活。
注意指導和隨訪:腸造口手術后,醫護人員給予患者正確的指導和支持,積極鼓勵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參與腸造口聯誼會等活動,使得患者學習更多關于腸造口的護理知識。相關的調查發現,患者本身的健康情況和情感變化等因素都會對治療和護理的效果產生影響,密切關注患者情感變化情況,定期或不定期了解患者轉歸情況,為居家護理提供依據[5]。在日常的居家護理中,不僅要關注患者造口的顏色和黏膜皮膚縫合情況,還要觀察患者造口周圍皮膚的情況,減少其它并發癥的發生。如果造口皮膚的顏色蒼白,患者可能貧血;如果為暗紅色,患者則會出現缺血情況。全面觀察造口是否出現了回縮和脫垂等情況,避免在患者的黏膜皮膚縫合處出現異常情況。完善護理方案,加強護理力度,全面記錄排泄物性狀和氣味等情況,為患者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此外,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造口出現異常情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創新宣教模式:在開展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居家護理教育活動時,不僅要豐富其中的內容,還要創新宣傳教育模式,幫助患者掌握造口袋更換的基本技巧。在具體的教育中要注意對飲食結構的調整,科學選擇造口護理的用品,將并發癥的預防措施分享給患者。此外,創新宣傳教育的方式,及時解決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在生活中的問題,加強對造口護理的力度,從不同角度出發,豐富此部分宣傳教育的內容,創新其形式,優化居家護理的方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開展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對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進行教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護理經驗,從而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患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為有效保障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制定居家護理方案成為改善腸造口患者預后的重要方法。居家護理屬于延伸的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夠及時解決家屬和患者因為缺少知識而引發的問題。結直腸癌患者在完成造口術后,需要經歷較長的一段恢復期,家庭護理不僅可以減輕其經濟負擔,還能夠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該護理方法主要從飲食和生活習慣等角度出發,加強延續性護理的力度,降低造口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而為患者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