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俐穎,關瑩,彭坤
(撫順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遼寧 撫順 113000)
增強型體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種通過序貫加壓于雙下肢,將血流驅回心臟,從而增加腦、心等臟器的舒張期血流灌注的無創治療方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促進冠狀動脈側枝循環形成[1-2]。正常的舒張功能是收縮期有效泵血的保障,當發生心室肌順應性減退或心室主動舒張功能不全時,將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3-4]。即使是在無臨床癥狀階段,左室舒張功能障礙仍會造成心衰與心血管死亡的發生風險上升。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增強型體外反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9~78歲,平均年齡(61.27±9.02)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8±1.84)年;合并疾病:糖尿病12例,高血壓3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60.84±9.17)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4.05±1.78)年;合并疾病:糖尿病14例,高血壓31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5];②可耐受ECCP治療;③NYHA心功能分級Ⅱ~Ⅲ級。排除標準:①主動脈關閉不全;②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心律失常(心房顫動、頻發室性期前收縮)、高血壓(>160/100 mmHg);③嚴重下肢動脈閉塞與靜脈血栓;④出血性疾病;⑤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疾病、嚴重心力衰竭或心肌病;⑥嚴重肺動脈高壓。
1.3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完成相關檢查,并評估病情。兩組均采用他汀類調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β受體阻滯劑控制心室率等常規治療,必要時給予能量代謝類(曲美他嗪)、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硝酸酯類藥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ECCP治療,使用由重慶普施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P-ECP/TI一體式體外反搏系統(國械注準20153210577),設置氣囊壓力為0.35~0.4 kg/cm2,每次1 h,每天1次,連續12 d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①左室舒張功能:采用超聲心電圖測定左室舒張期二尖瓣口血流E峰、E峰/A峰的比值(E/A)、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及舒張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②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與炎性因子:取兩組入院第1天、治療3個療程后的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后取上清液;2 mL采用膠體金法測定NT-proBNP水平;另外2 mL使用ELISA法測定白細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試劑盒均由杭州旺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左室舒張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E峰、E/A、LVEDD及LVPW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E峰、E/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LVEDD及LVPW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左室舒張功能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左室舒張功能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E/A,E峰/A峰的比值;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PWd,舒張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值P值E峰(m/s)治療前57.96±10.04 58.01±9.95 0.025 0.980治療后60.63±11.05a 68.66±9.04a 3.977 0.000 E/A治療前0.95±0.23 0.96±0.21 0.227 0.821治療后1.03±0.22a 1.40±0.25a 7.856 0.000 LVEDD(mm)治療前55.67±6.91 55.58±6.68 0.066 0.947治療后50.80±5.79a 48.32±4.16a 2.459 0.016 LVPWd(mm)治療前10.34±0.88 10.45±0.86 0.632 0.529治療后9.96±0.65a 9.71±0.51a 2.139 0.035
2.2 兩組NT-proBNP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NT-pro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NT-proBN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T-proBNP水平比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NT-proBNP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s,ng/L)

表2 兩組NT-proBNP水平比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NT-proBNP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s,ng/L)
注:NT-proBNP,N末端腦鈉肽前體
組別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值P值治療前1 295.43±389.31 1 315.60±393.75 0.258 0.797治療后295.40±94.47 218.75±97.69 3.988 0.000 t值17.651 19.118 P值0.000 0.000
2.3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IL-6、hs-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IL-6、hs-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pg/m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g/mL)

表3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pg/m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g/mL)
注:IL-6,白細胞介素-6;hs-CRP,超敏C-反應蛋白
組別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值P值IL-6治療前6.58±1.22 6.53±1.20 0.207 0.837治療后5.83±1.14 4.10±0.97 8.173 0.000 t值3.176 11.136 P值0.002 0.000 hs-CRP治療前4.20±1.04 4.16±1.10 0.187 0.852治療后3.73±0.96 2.40±0.78 7.603 0.000 t值2.348 9.229 P值0.021 0.000
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發生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細胞的供氧與需氧失衡,引發心肌細胞缺氧甚至壞死,進而導致心臟的功能與結構發生改變。增強型體外反搏裝置包括可包裹患者下半身(臀部、大腿與小腿)的袖帶及特制安全氣囊,能在心室舒張期序貫施壓于下半身,提高動靜脈血液回流,從而增加心輸出量和主動脈舒張壓,對于改善患者缺血器官的血液灌注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E峰、E/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LVEDD及LVPW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ECCP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反搏后患者心率減慢,舒張期延長,左室充盈和左室順應性得到改善,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同時調節心肌活動和心肌缺血的不一致性,從而改善左室舒張功能;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血管內皮相關活性物質是體外反搏改善左室舒張功能的可能原因,但其作用機制有待深入研究[6-7]。NT-proBNP是由心室分泌的多肽,可經由心肌細胞拉伸而參與血液循環,其半衰期為90~120 min,體外穩定,有研究顯示,其血中濃度與心功能障礙程度呈正相關,且其重復性較佳,不會受日常活動及體位等因素的影響[8-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NT-proBNP低于對照組,表明體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與余意君等[10]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為EECP能改變主動脈壓力反射,有效控制主動脈壓和中心動脈壓,降低全身血管阻力,進而達到降低左室后負荷與左室能量消耗,改善心功能。炎性反應在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均有參與,IL-6、hs-CRP是最常見的炎性標志物,其中IL-6可激活巨噬細胞,提高細胞脂質的沉積,同時促進單核細胞進入機體內皮下層,造成脂斑塊的形成;同時會刺激并上調斑塊中平滑細胞的增殖,造成斑塊破裂,進而激活血小板聚集,引致血栓,并最終誘發冠心病[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IL-6、hs-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體外反搏治療能夠有效抑制機體炎癥狀態,與龐利娟等[12]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開展治療的時間較短,選擇的效果評估指標可能存在不準確性,有待于后續研究進一步比較和證實EECP的作用機制和遠期作用。
綜上所述,EECP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可通過降低血清NT-proBNP及炎癥因子等多種途徑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助于優化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