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歷志
(貴州航天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結核病是一種具有極強傳染性的慢性傳染病,主要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致,通過呼吸便可完成傳染過程,一旦感染結核菌,全身器官將會受損,但主要侵入肺臟組織,所以又稱為肺結核[1]。醫務人員接觸傳染源的可能性最高,雖然自我防護意識高于普通人群,但無法完全避免被感染[2],為確保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需要對引起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分析,以提出針對性的防護對策,基于此,選取221名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探討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醫院221名醫護人員,其中男49名,女172名;年齡22~55歲,平均(36.29±7.45)歲;醫療系統工作年限3~26年,平均(11.37±6.68)年;本院工作年限2~25年,平均(11.42±5.95)年;臨床科室人員124名,輔助科室人員61名,行政后勤人員36名。除行政后勤人員,醫生有73名,護士112名;家庭住房面積15~300 m2,平均(182.53±60.77)m2。所有醫務人員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
1.2 方法 采用統一設計的調查表,對醫務人員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工作崗位、工作年限、工作科室、學歷、職稱、婚姻狀況及疾病史等。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總結結核感染的危險因素。再通過自行設計的相關問題回答正確率判定各個崗位的醫務人員對于防治結核知識的掌握程度。
1.3 觀察指標
1.3.1 對221名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單因素進行總結分析,包括性別、年齡、工作崗位、工作科室、工作年限、學歷、職稱、婚姻、病史等。采用結核菌素試驗(PPD)判斷是否為結核感染,將稀釋后的BCG純蛋白衍生物(BCG-PPD)進行手臂皮下注射,注射后72 h觀察注射處的硬結縱橫直徑進行判斷,無硬結或直徑<5 mm為陰性,5~9 mm為一般陽性,10~19 mm為中度陽性,>20 mm且出現水泡和局部壞死現象為強陽性,出現強陽性反應即可被判定為結核感染[3]。
1.3.2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醫務人員結核感染危險的多因素,主要包括:男性、年齡<30歲、工作年限<5年,工作科室為呼吸科、學歷、初中級職稱和工作崗位為護士等[4]。
1.3.3 分析221名醫務人員對結核感染危險因素相關防止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回答設置的相關防治問題的正確率判斷其掌握情況,設置的問題主要有:①您是否認為結核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②肺結核的主要傳播途徑是以下哪種;③現代預防結核病最主要的方法是;④連續咳嗽、咳痰3周以上(或痰中帶血)是否就應該懷疑可能得了肺結核;⑤我國結核防治專業機構一般設置在;⑥國家對肺結核的治療實行減免政策么;⑦結核患者在哪里檢查和治療才能享受免費政策;⑧只要堅持正規治療,絕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可以治好的么;⑨哪種肺結核患者具有傳染性,即有可能傳染給其他人;⑩如果您的同事或朋友得了肺結核你會怎樣對待他。以上10個問題全部回答正確可判定為完全掌握,回答正確≥6個可判定為基本掌握,回答正確<6個判定為未掌握。掌握度=完全掌握度+基本掌握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采用Logistic對結核感染危險因素的多因素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21名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221名參與調查的醫護人員中,不同性別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年齡<30歲、護士、呼吸科、工作時間<5年、低于本科學歷、初中級職稱、具有家族或自身呼吸系統病史等醫務人員感染率均較高(P<0.05),見表1。

表1 221名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單因素分析[n(%)]
2.2 結核感染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經Logistic分析顯示,工作年限<5年,工作科室為呼吸科、初中級職稱和工作崗位為護士等是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結核感染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3 結核防治知識的掌握情況 221名醫務人員中,結核防治知識掌握度最高的為醫生組,其次為護士組,最后是行政后勤組,見表3。

表3 結核防治知識的掌握情況
3.1 對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探究及提出對應的防護措施的重要性 結核病是一種易發生在青年人群體的慢性緩發性疾病,傳染源為肺結核患者,通過空氣即可進行傳播,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呼吸道傳染,一旦被傳染,潛伏期為4~8周,人體的任何組織器官均可能被結核菌侵入,但最常見的是侵入肺部組織,故而該病又被稱為肺結核[5-6]。實際上,在淋巴結、腦膜、腹膜、皮膚及骨骼等部位均有感染可能性,但感染率相對較低。與多數普通人比較,長時間在醫院工作的醫務人員被感染的可能性較高,平時接觸導致感染的危險因素也較多[7-8]。為確保廣大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以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加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對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探究及提出對應的防護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3.2 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221名參與調查的醫護人員中,不同性別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年齡<30歲、護士、呼吸科、工作時間<5年、低于本科學歷、初中級職稱、具有家族或自身呼吸系統病史等醫務人員感染率均較高(P<0.05)。經Logistic分析顯示,工作年限<5年,工作科室為呼吸科、初中級職稱和工作崗位為護士等是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P<0.05)。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分析,年齡、不良生活習慣、教育程度、工作崗位、年限和工作科室以及職稱等均可能是導致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危險因素。
3.3 減少醫務人員感染率的防護措施 通過對工作年限<5年、工作科室為呼吸科、初中級職稱和工作崗位為護士等是醫務人員結核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工作年限越長的醫務人員對結核防治知識的積累越深厚,有較高的自我防護意識,被感染的可能性也越低。結核菌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長期在呼吸科工作的醫務人員接觸傳染源的時間更多,被感染的機率也更大。而初中級職稱的醫務人員和護士之所以是主要的危險因素,是因為其對結核防治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夠,自我防護意識不強。對此,應加強以上醫務人員進行結核防治知識的培訓力度,定期安排工作年限>5年且有高級職稱具有豐富預防結核感染的醫生以講座的形式進行健康宣講,提高其他醫務人員對結核相關防治知識的了解與掌握程度,增強其自主預防意識[9-10]。此外,還需加強醫院的硬件設施,發現有感染者的情況下能實現良好隔離治療,減少和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