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佳嫣

以“仰少者情志,育自立之能”的課程理念,讓幼兒擁有自信心、自立心、好奇心、好善心和進取心,是上海市嘉定區懷少幼兒園的育人目標。為此,我園構建了有益于幼兒主動獲得經驗的課程模式,確定有價值的園本主題,創設有挑戰的環境,支持幼兒自主探究。
立足主題,踐行護綠行動。在“綠野踏青”主題活動中,幼兒觀察并了解樹木的外形特征。散步到桂花樹下時,幼兒開始了熱烈討論:“為什么現在沒有桂花?”“桂花可以做成桂花糕?!薄肮鸹ê芟??!庇變罕磉_著對桂花的認識。
中班幼兒沒有四季輪轉的認知,他們無意的“經驗再現”是教師展開“經驗提升”的完美契機。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到了桂花的各種“小秘密”,有的帶來桂花糕和桂花糖,有的將桂花樹四季的照片貼在墻上,有的解釋著桂花香的由來。在看照片、嘗美食、聽故事、聊想法中,幼兒對植物有了初步感知;在與同伴的對話中,他們萌發了關注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之后,我們開展了“設計護綠標志”活動,掛牌計劃如期舉行。
掛牌后,我們一起討論了如何照顧桂花樹,幼兒表示需要澆水并撿拾落葉。為避免護綠行動在幼兒新鮮勁過后終止,我們通過區域活動、親子活動保障目標的實現。
拓展內容,升華學習體驗。幼兒自發投票,確定了以草莓、藍莓、番茄作為照顧和觀察的對象,他們自主到自然角進行照料、觀察和記錄。
一個多月后,藍莓和番茄發生了變化,它們結出了小果實,幼兒興奮不已。在“好吃的食物”主題活動中,親子共同完成調查表,了解水果的生長過程、對人體有哪些益處。幼兒學會了多元的檢索方式,獲得了情感體驗。
衍生問題,開啟項目研究。草莓盆栽紛紛枯萎,幼兒遇到了棘手問題。有人說是水澆多了,有人說是曬壞了,還有人認為問題出在周末沒人照顧它。猜測和討論后,我們嘗試了“少澆水”“少曬太陽”“24小時管家服務”,都沒能避免草莓死亡。去草莓園時,幼兒發現草莓生長在地面,上面有大大的房子,他們了解到這樣能起到保溫作用。
作為衍生的項目化學習,我們開辟了區域,幼兒帶來塑料紙、透明袋、保鮮膜,將透明材料固定在廢舊紙盒上,還原了草莓棚的外形。他們在美工角創造的過程中運用智慧解決問題,獲得了直接體驗。
回歸生活,滿足實際需求。我們了解到幼兒不愛吃彩椒、蘿卜、黑木耳等,而它們是預防感冒、口腔潰瘍等常見病的良藥。于是,我們設計了一系列游戲,本著情景性、差異性、體驗性的原則投放材料,把探索和表達空間留給幼兒。
在“魔幻廚房”游戲中,幼兒用工具磨、搗、切食物,感知食物的特點;扮演小廚師向同伴介紹拼盤的外形、食材、營養價值等。小木把黃瓜切片后,從工具箱拿出愛心模具,在黃瓜橫截面上按下去,黃瓜肉卡在了模具里。他用手指摳了摳,用彩筆一頂,把黃瓜從模具里拿了出來。用黃瓜拼出小花圖案后,小木將它擺放在了柜子上。小龍想用蘋果切出小烏龜的主要部位,蘋果又硬又圓,不好切且容易滑落。小龍改為切胡蘿卜,挑選大小合適的胡蘿卜片拼出了烏龜造型。操作體驗是幼兒的學習方式,我們鼓勵幼兒把制作的拼盤帶回家參與烹飪。
幼兒對活動有著絕對的“話語權”,教師在主題活動架構中充分觀察和解讀幼兒的行為,思考目標定位、途徑方法、環節推進、材料投放等,在尊重和滿足幼兒體驗式學習的基礎上,讓他們獲得體驗、內化體驗、升華體驗、踐行體驗。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