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欣

幼兒的活動主題應該源于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共同興趣。如果老師不明確提出活動主題,幼兒能發現自己與同伴共同的興趣嗎?他們能達成一致的主題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決定從傾聽幼兒新學期返園后的對話入手,和幼兒一起“發現共同的興趣”。第一天開學,幼兒開心地聊天:“昨天上午,爸爸媽媽帶我去陶然亭公園了。”“我昨天哪也沒去,因為我有鋼琴課。”“我也彈鋼琴了,還跳舞了。”“我姥姥給我買了一套新書,我還沒有看完。”……
大家都很想把自己假期的生活分享給好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會自然地交流各自的興趣。于是,我組織幼兒一起回顧假期的活動。我問道:“你們的假期過得開心嗎?都做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我假期的時候彈鋼琴了,還看了電影。”“我也看電影了。”大福起身用手數了數,告訴我:“老師,有三個人都看電影了。”
我驚訝于幼兒的統計意識,并積極鼓勵幼兒做統計。我們將幼兒“做過的有趣事”畫下來做成記錄表,請同樣喜歡這件事的幼兒投票。統計結束后,幼兒有個重要的發現:全體幼兒都在假期里看了新書,而且種類不同。圖書是很好的學習資源,有助于推動幼兒發展學習能力。既然幼兒愛閱讀、想交流,我決定追隨他們的興趣,開啟新學期的主題之旅。
“大家都喜歡自己的新書,也想看別人的書,我們可以怎么做呢?”話音剛落,大福便說:“我們開個圖書會,這樣就能分享圖書了。”小熙說:“就叫它圖書交流會吧。”祎祎說:“叫圖書分享會也挺好的。”辰辰提議投票決定。我很欣慰,統計假期活動時投票表決的方法被辰辰很好地遷移到了“定名稱”的事件上。很快,我們確定了“圖書分享會”這個名稱。我說:“開圖書分享會,需要做什么準備?”幼兒爭先恐后地回答:“我們需要把書帶來。”“把圖書故事講給大家聽。”“要有桌子、椅子,布置現場。”
圖書分享會當天,鋪桌布、挪桌子、擺圍欄、放圖書,幼兒忙得不亦樂乎。
分享活動一開始,小曲先分享了自己的圖書:“我今天帶的是《兒童寶石圣典(礦物與巖石視覺圖鑒)》,第97頁是生辰石,非常有趣。”幼兒們都被小曲的這本書吸引了,小曲每說一個月,就有幼兒興奮地說:“我的生日寶石原來是它呀。”
時間關系,分享會上只有五個幼兒完成了圖書分享,沒有機會上臺的幼兒特別著急:“我的書也特別好。”“我也想講。”……我說:“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分享圖書,你們想繼續這個活動嗎?”幼兒回答:“我想看更多的書。”“我想知道書是怎么來的。”“我想做一本書。”……
幼兒的每一個想法都具有探索的價值。于是,我請他們把自己的計劃畫下來,一起用思維導圖制作了一個關于圖書的計劃海報,并鼓勵他們想辦法實現計劃。基于開展主題活動的經驗,計劃做好之后,新主題活動的名稱引發了熱議。最后,幼兒用投票的方式選出了主題的名字——圖書家園。
主題活動生成的過程是老師將表達的機會、決策的權利交給幼兒的過程,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幼兒的活動熱情和主動性,還可以讓教師學會放權和尊重,從而和幼兒一起感受快樂與成長。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