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梅

文化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思想和性格。幼兒園要以科學的方法、適宜的形式讓幼兒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中心幼兒園利用客家資源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在課程實施中融入客家風情、勤勞本色、感恩情懷等元素。近年來,幼兒園結合“室內外環境一體化建設”,進行“客家文化融入戶外活動”的課題研究,創設特色戶外環境,開發系列課程資源,讓客家文化融入戶外體育及游戲活動。
文化環境顯內涵。幼兒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場地資源,我們對戶外場地進行了整體規劃與布局,打造兼具美觀、實用與教育價值的學習環境,創設體能區及游戲區,滿足幼兒體育鍛煉和游戲的需要。在戶外環境創設中,幼兒園巧妙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創建了客家長廊、泥水區、木工區、陶泥坊、擂茶區、民間游戲區等,給戶外活動增添了文化內涵。
豐富資源作支持。幼兒園利用地理優勢及社區和家長資源,建構客家文化課程。首先,梳理了周邊的客家文化資源,如客家博物館、客家圍屋等;其次,依托客家風情、坊間藝創、心靈本色、民間游戲四大版塊內容,引導幼兒感知與探究客家文化。幼兒園還開發課程資源,形成戶外活動資源包,收集民間游戲作為教學內容,整理了民間游戲材料,如大班竹子系列、中班繩子系列、小班稻草系列,包括材料制作方法、玩法、目標、指導策略等。最后,幼兒園制作了戶外游戲區材料索引,如客家游戲區、泥水區、擂茶區等材料投放及指導策略建議。這些資源包既是客家文化融入戶外活動的成果,又是開展活動的有力支持。
項目學習促發展。幼兒園采取項目學習的方式,讓幼兒與材料互動,探索材料的玩法,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從井中打水洗衣服、推石磨、磨豆漿,在集市上舞麒麟、唱山歌、演奏樂器,用自己設計的客幣買賣商品。菜園豐收后,幼兒摘青菜,在烹飪室制作美食,勞動的快樂和味蕾的享受讓幼兒回味無窮。項目學習給幼兒自主選擇時間、材料、同伴的權利,幼兒在游戲中發展能力,得到文化滋養。
大型活動增體驗。“迎新年客家廟會”是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醒獅儀式、舞獅表演贏得了家長和幼兒的喝彩;寫春聯、剪窗花等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美食街上,擂茶、糍粑等讓大家大飽口福;親子運動會,家長和幼兒一起體驗踩高蹺、跳皮筋、滾鐵環等;“妙玩中秋”走近傳統文化,開展猜燈謎、傳統服飾走秀、畫燈籠等活動,讓幼兒感受文化的魅力。
管理機制作保障。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通過學習體驗、園本教研等保障活動的成效。假期全園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工普及讀本》并開展讀書分享活動,提供《客家圍屋》《客家風俗》等書籍,供大家了解客家文化內涵。幼兒園還組織教師外出參觀甘坑小鎮和鶴湖新居客家博物館、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節、開展百家宴活動等,讓客家文化深入每個人的心田。
為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幼兒園開展“觀察記錄”專題系列教研,通過“咖啡式教研”組織教師就如何觀察幼兒進行思維碰撞;通過“頭腦風暴式教研”探討觀察記錄中內容的選擇;通過“班級交流式研討”組織教師進行針對性記錄,分年級探討如何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給予個性化支持;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式教研”,研討觀察記錄的方法;以“讀書反思式教研”開展好書伴讀,提升專業水平。多種教研方式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真正促進幼兒發展。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