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添 謝春燕
近些年來核心素養在教育界被廣泛關注,培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成為了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重知識、輕能力、忽略過程的情況,有些教師對核心素養概念的理解及培養的策略缺乏認識,核心素養的培養往往停留在表面。深度學習理念的提出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了新契機:通過加強學生的深度學習,關注核心知識與能力,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各類學科的本質,從而引導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社會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使其成為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及合作精神的學習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以“雞兔同籠”為例,探索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關注問題的本質特征,以核心內容為線索設計學習過程
深度學習理念指出,數學核心內容在學科本質上有共同性,在思維方式上具有同一性。“雞兔同籠”是我國古書《孫子算經》中提出的數學問題,它只是一個問題載體,除了算雞、兔各幾只,這類問題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如“2元和5元的硬幣各有幾個”等等。這類問題的共同特點是:已知某兩種事物的兩個屬性的數量和兩種事物的總數,求兩種事物各自的數量。用“用雞兔同籠”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表示兩個變量互相影響的數量關系。由于有兩個未知的變量,學生一時難以入手,在初步掌握解決的方法后,學生往往容易關注外在的形式,即“雞、兔頭”的數量,然后根據固有的步驟“套模子”列出算式解決問題。如果題目一變形,他們則不能建立起知識的內在聯系,不能判斷出問題的實質。因此,在本內容的教學設計中,要抓住教學的核心要素,既要讓學生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形”,更要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神”,即這一問題本質是“假設”思想,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化繁為簡、轉化、數形結合等方法。圍繞這一核心內容,讓學生從多種“雞兔同籠”的生活問題中初步感受這一問題的“模型”,再通過動手操作、畫圖、列表、列算式等方式解決問題,使學生理解假設法的本質,即不管是畫圖還是列表、列算式,都是先假設全部為同一種動物,再根據假設的情況對比腳的總數進行調整,緊扣“假設”這一核心內容,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現象到本質的漸變過程,為以后其他數學問題的建模打下基礎。圍繞“假設”這一核心內容,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和思維發展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索、數據分析調整、數學建模等學科核心素養。
二、重視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以核心素養為重點確定學習目標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雞兔同籠”在各地各版教材中安排學習的年級各有不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在人教版2013年教育部審定版數學教材中,該內容安排在四年級下冊,側重培養學生利用假設法這一重要數學思想解決問題,教材的編排由《孫子算經》趣題出發,再化繁為簡縮小數據進行探索,教材依次呈現列表、列算式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經歷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理解“假設法”的本質。根據以上分析,本課的目標重點在于:結合實際生活,理解“雞兔同籠”問題,經歷用假設法的全過程,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歸納,建構“雞兔同籠”數學模型,感受化繁為簡、轉化的數學方法。
這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過程也是目標”的理念,出示《孫子算經》中的趣題后,讓學生在猜測、驗證的基礎上,發現數據太大,不方便研究,引出“化繁為簡”的數學研究方法,為后面學習打電話問題、找次品問題、植樹問題等多種數學問題積累經驗;在畫圖法中,引導學生通過假設全部動物為雞或為兔,通過“添腳”或“減腳”的方法,經歷假設——推理——調整的思維過程,最后對比圖意,列出算式,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概括,讓學生完整經歷了發現“雞兔同籠”問題數學本質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數學方法的運用,感受了數學思想,積累了各種活動經驗,發展了核心素養。
三、設置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培養學生問題解決和數學思維等核心能力
深度學習理念指出,要針對學習的核心內容,設置挑戰性的問題,能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的情境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自主探究,聚焦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雞兔同籠”這節課,創設《孫子算經》中趣題情境后,在經歷學生猜測、驗證,發現面對較大的數據“胡亂猜”難以猜中的情況后,教師提出問題:“這么大的數字,能很快猜出正確答案嗎?有什么方法更快解決這個問題呢?”讓學生發現問題,進而提出設想“把數據變小進行研究,發現規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當數據變小后,再次追問:“除了猜測,還有什么方法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借助畫圖、列表、動手擺一擺等方法,找到正確的答案。在充分肯定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同時,進一步追問:“用畫圖、列表或擺一擺的方法,你們都得出了正確的答案。這幾種不同的方法,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引導學生逐步聚焦到“假設”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上來。
教學中,通過設置一些挑戰性的問題,逐漸深入地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提煉數學方法,培養數學思想,強化數學邏輯,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培養“學會學習”的核心素養。
四、用科學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評價是激勵,也是導向,教育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過程中就在關注用評價引導學生,向著核心素養的方向前進。如通過《孫子算經》導入“雞兔同籠”問題,通過介紹古人用“抬腳法”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關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學生發現用列表法解決問題時可以逐一列舉,也可以擇中列舉或跳躍列舉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與贊揚,培養學生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不斷優化的意識,培養其創新能力;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思維的表達,建立知識間的聯系,關注各種方法之間的區別與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的奧妙;在探索的過程中,在學生每一次出錯或遇到問題時,用評價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探索與發現中,積累學習的方法,調整探索的策略,學會學習。
綜上所述,雞兔同籠內容在教材中較為獨立,但其思想方法具有較強的覆蓋性,其中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與積累的活動經驗,對于后面的學習具有很強的指引性。也正因為本課知識含量廣,相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一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無從下手。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候要關注本課的核心,引導學生不但要關注問題的本質,更要重視探索的過程,落實“過程也是目標”的新教學理念,讓學生去理解本課內容,并觸類旁通,習得數學思想與方法,培養數學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過程中,通過設置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興趣、激活思維,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激發情感,鼓勵創新,揚起學生自信的翅膀,搭建探索的橋梁,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