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啟鵬
培養勞動習慣是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培育勞動習慣課程資源的開發直接影響勞動教育目標的實現。本文基于對廣州市白云區中小學生勞動習慣的調查,針對區域中小學勞動習慣現狀和存在問題,堅持培育勞動習慣的課程資源開發原則,提出區域培育中小學生勞動習慣的課程資源開發應用。
一、基于“主動做”勞動習慣課程資源開發
培育中小學生“主動做”勞動習慣的課程資源主要是家庭勞動資源,學校要制定家校合作計劃,將學校學習勞動知識和家庭勞動技能訓練結合,指導家庭勞動資源的開發。根據小學和初中年齡特點不同,開發的資源也有所不同。小學低年段著重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項目,“自己的是自己在做”;小學高年段著重分擔日常項目家務項目,“家務事情大家一起做”;初中階段著重獨立完成日常家務項目,“家務事情我來做”。
課程資源以任務清單加以明確,比如小學生 “主動做”勞動習慣的課程資源任務清單(表1)。
初中階段的學生獨立性加強,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選取資源,才能取得效果。白云區新市中學根據《廣州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開發了廣府文化、傳統節日、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開發課程資源,比如初中生“主動做”勞動習慣的課程資源任務清單(下頁表2)。
激勵評價是課程資源應用的有效方法。小學階段采取“成長存折”的方式,按周記錄勞動情況,按月進行積分,按積分梯度藍、黃、紅章進階,鞏固勞動習慣。初中勞動課程資源的應用與小學不同。單純以表揚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要才會更持久有效。因此表揚、比賽、分享成為他們“主動做”的三大動力。
二、基于“合作做”勞動習慣課程資源開發
“合作做”的勞動習慣的課程資源需具備同一任務,需多人協作完成的特點。勞動項目可劃分不同的崗位,指定具體的任務、設立評價標準,在重復任務時可作輪崗體驗。培育“合作做”課程資源的應用首先要建立“捆綁評價”機制,突出集體成績,人人享有;其次要建立輪崗制度,體驗換位思考,人人重要。具體資源可分為校內資源、家庭資源、社會資源三類, 其中,校內資源包括清潔輪值、班級墻報、校運會后勤等,家庭資源包括節日家宴合作、家庭大掃除、端午包粽子等,社區資源包括市場調研合作、老人院服務合作、花市攤位合作等。
三、基于“安全做”勞動習慣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
學校可利用“安全教育平臺”的教育資源、媒體報道的勞動安全事故案例資源,按照用火、用電、用刀、用油,暑期工,疫情下安全勞動等分類,形成校本“安全做”勞動習慣培訓資源。通過案例資源的學習、反思,促進“安全做”習慣的養成。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安全教育的現實資源。
物品整理是培育“安全做”勞動習慣的基礎。堅持培養學生按序整理書籍、分門別類整理清潔工具,按照要求擺放實驗藥品,開展整理比賽等,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安全做”勞動習慣。
安裝說明書、使用說明書等是安全操作的提醒,明確了說明書的注意事項是勞動安全的保證。煤氣爐、熱水器的使用說明書、化學藥品使用說明書,實驗器材使用說明書,以及區域內一些企業的生產工具說明書都是培育學生“安全做”的勞動習慣的重要的資源。
調查顯示,區域內農民子弟工學校學生的安全勞動的習慣與其他類型學校學生有明顯差異,并且差距來源于家庭安全教育。因此,區域內農民子弟工學校應重點加強家庭安全勞動習慣資源的開發;農村學校在整理習慣培養上明顯低于城鎮學校,因此,農村學校在安全做勞動習慣上應著重整理習慣的資源開發。
四、基于“創新做”勞動習慣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創造性勞動滿足了學生自我實現的要求,是學生最喜歡的勞動類型。調查顯示,白云區中小學生的其他勞動僅占1.83%,基于“創新做”勞動習慣開發課程資源急待補充。開發課程資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DIY課程是最易實施的勞動課程。調查顯示,白云區75.04%的中小學生參與過變廢為寶活動,利用廢舊的易拉罐、飲料瓶、一次性筷子、紙箱、廢舊光盤制作創意作品。學校DIY課程可定主題,分學科進行。如白云區方圓小學的《百變輪胎》課程,以輪胎為材料,圍繞“百變”主題,不同學科開展自主創作。
創客課程是培養“創新做”勞動習慣的重要資源。創客課程包括機器人、航模、激光切割、3D打印、無人機、人工智能等。受經費影響,白云區目前開展創客教育的學校并不多,而且農村學校特別少。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開設普及課程和培優課程,激光切割課程資源豐富,費用較低,適宜區內推廣。如白云區新市中學開發的激光切割普班課程。課程以生產節日賀卡設計制作為主要任務,通過迭代作品的設計,培養學生的顛覆式創新和迭代式創新的創新習慣;通過設計制作平面作品,培養學生結合多種元素衍生新靈感,形成創新習慣。
策劃設計是所有學校都可以實施的“創新做”勞動習慣課程資源。利用各種節日,按月組織學生進行方案設計、標語設計、徽章設計、旅游設計等。
總之,勞動習慣的養成是長期堅持的結果,中小學生勞動習慣的培育,要落實到具體習慣上,勞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必須學生特點、學校特征、地域優勢,培育勞動習慣的課程資源的應用應采用靈活的激勵機制。
【本文系廣州市2019年度重點規劃課題“區域培育中小學生勞動習慣的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911967)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