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壽婷
“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實質上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學為中心”所追求的價值旨趣既符合我國當下教育模式轉型的總體趨勢,又順應了國際上教育教學方式變革的潮流。實施中學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教師。由于受傳統觀念、社會環境、應試教育等的影響,教師形成“學為中心”的觀念尚需時間和經驗,但是對于中學生來說,其已經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本文嘗試從教學實踐出發提供幾點建議,期望“學為中心”意識能體現在中學教師的日常教學中,成為課堂教學的未來景觀。
一、“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模式體現的原則
首先,我們必須把握“學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原則。在“學為中心”思想下,教學應是教與學的交往與互動;教學應重教學過程,輕教學結果;應轉換教師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下面,談談我對“學為中心”教學模式在實踐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挖掘生活資源,引導自主學習
我們要通過建立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核心的主動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從對知識的興趣出發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當通過對生活中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點的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調動起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擁有充分的獲得感和一定的樂趣。
(二)轉變學習方式,化“死學”為“巧學”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化“死學”為“巧學”對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要引導中學生提前預習,提升自學能力,讓主動學習逐漸取代被動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對中學生在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給予足夠關注,支持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互交流和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其不斷反思,不斷探索,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三)授人以漁,培養學習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對學生運用遷移滲透規律指導學習實踐的能力的培養放在突出位置。我們所倡導的是營造一個能夠充分發揮中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和諧環境,讓中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節奏掌控者而非被動服從者,通過組織一系列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注重發現問題和交流協作的意識,將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升有機結合起來。
二、教師怎樣在主觀意識上做到“學為中心”
(一)相信中學生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成年人充分信任。即使孩子家里有積極且充分信任他們的榜樣,教師對中學生表現出的不信任,也會使他們非常沮喪。當我們意識到中學生通常與教師相處的時間要比家長更多時,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教師對中學生的影響力如此之大。進一步說,我們應該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在授課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每一個中學生,然后才是盡可能地接觸每個中學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相信你是信任他們的,我有以下幾點體會:一是要面帶微笑;二是給予中學生充分的鼓勵和“你能完成”的信念;三是給予中學生充分的耐心;四是經常對中學生說“我相信你”。
(二)發掘中學生的興趣點
找準中學生的興趣點并將其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將學生的興趣點遷移到教學過程中,并且引導中學生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引導出中學生的真實興趣。教師不能為了讓中學生的想法符合自己的教學設計而去刻意地改變中學生的真實興趣。怎樣關注并培養中學生的興趣并使之成為中學生的個人鮮明特質呢?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借鑒:第一種是直接觀察法,關注中學生的言行;第二種方法是通過有目的的寫作方式讓中學生自己透露自己的興趣愛好。教師在得知中學生的興趣之后,應有意識地幫助中學生加以辨別,摒棄不良興趣,提升高雅興趣,最終使興趣成為中學生的競爭力。
(三)在傾聽中嘗試換位思考
1.傾聽的內容
(1)對回答的傾聽。教師首先要認真傾聽中學生對教師提出問題所做的回答,通過傾聽不同的答案來了解中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認知水平和存在的不足,可以最直觀地反映課堂教學的效果。
(2)對問題的傾聽。教師應當通過傾聽學生們提出的問題,總結出其中有研究價值的部分,將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針對中學生關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
(3)對質疑的傾聽。中學生處在一個容易產生叛逆情緒的特殊時期,當一些教師所講的觀點得不到學生的認同時就會激發出學生的質疑甚至是反對意見。教師一方面要耐心地傾聽學生們的質疑,另一方面要有對不同觀點的辨別能力,識別出其中有參考價值的觀點,用以調整知識結構并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
2.傾聽的方式
(1)態度要真誠。教師要想學會傾聽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態度,鑒于師生雙方的角色差異,應當特別注意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通過眼神和語氣流露出的溫暖和鼓勵,讓學生能夠在一種放松的狀態中不加掩飾地表達自身的真實想法。教師扮演“傾聽者”的角色是要卸下既有的權威形象,以“朋友”的身份循循善誘的。
(2)溝通要及時。教師應當在傾聽學生的過程中及時給予其反饋意見,在肯定學生觀點中正確的部分的同時,指出其中的不足和誤區,給予其最為需要的指導意見。對學生經過思考仍不得其解的內容要及時進行解答;對學生沒聽清、沒聽全、沒聽懂的內容耐心地予以補充;對學生表達方式上的錯誤或邏輯不清及時指出和加以糾正;對學生獨到的見解和出彩的表現及時表現出肯定并給予適當獎勵;等等。如此一來,中學生的表達能力不但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鍛煉,其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幅提高。
責任編輯? ?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