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應對全球范圍內的競爭,近年來創業組織經歷了巨大變革。創業教育者必須突破傳統的教育方法,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做出更積極的反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基于體驗式教育理論,構建以創業課程、導師制、創業比賽、初創公司加速器和種子基金為主體的跨學科創業教育體系,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為舊金山大灣區輸送了大量創新創業人才。借鑒哈斯商學院的經驗,我國創業教育應樹立創業教育的全局觀,基于體驗式教育理論,構建開放型、跨學科、立體化的創業教育體系;創業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反思;充分融合創業教育與實踐,全面提升創業教育質量。
關鍵詞:體驗式教育理論;創業教育;精益創業;反思;跨學科
創業教育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基石,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保障。1947年,哈佛商學院邁爾斯·梅斯(Myles Mace)教授為MBA學生講授“新企業管理”課程,成為美國乃至全球創業教育的開始。創業教育得到各國政府的有力支持,并迅速發展。為在全球范圍內競爭,創業組織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經歷了實質性的變革。維持收入增長、股東權益最大化以及產品和服務增值已成為決定創業組織成功的關鍵因素。為實現這些目標,企業家們必須找到具有創造力和創新性的方法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進過程。因此,創業教育工作者必須突破傳統的創業教育方法,積極主動地設計和組織創業項目,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做出更積極的反應。[1]創業是一系列復雜的活動,不僅涵蓋廣泛的知識,也包括識別、評估和發展機會的動機和行為。創業教育需要多維度、動態的跨學科方法,使學生置身于復雜的創業活動中。真實生活的經歷和角色扮演更利于達成這一目標。[2]因此,許多學者對體驗式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在創業教育中的運用進行了深入研究。[3]體驗式教育也成為歐美許多大學重要的創業教育方法。對歐洲國家的實證研究表明,體驗式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方面優于傳統教育。
作為世界知名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位于世界上最具創新創業精神的舊金山大灣區。這里擁有超過50%的美國風險資本與超過1/3的全球風險資本投資。其哈斯商學院(Haas Business School)在創業教育方面成績卓越。據美國《商業周刊》報道,哈斯商學院在創業領域排名全球第四。全球最大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對1.2億份個人資料的分析顯示,哈斯商學院擁有全球第四大校友網絡創始人。[4]因此,分析哈斯商學院的創業教育經驗,將給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
一、體驗式教育理論及其在創業教育中的應用
(一)體驗式教育根植于認知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
科爾布(Kolb)較早提出體驗式教育模式,認為學習是通過經驗的轉變創造知識的過程,知識源于對經驗的掌握和轉化。體驗式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由四個不同的體驗學習階段組成:具體經驗、反思經驗、總結經驗、實驗經驗。主張通過行動來學習,并對行動進行反思。[5]體驗式教育讓學生在一個積極的沉浸式環境中參與一系列的心理過程來綜合分析信息[6],側重于將思考、應用和行動結合起來以鼓勵創新。[7]與傳統的教師講授、研討會等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教育方式不同,體驗式教育是認知建構主義主動學習的一種形式。在體驗式學習中,教育者將學習者引入社會環境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并通過這個過程獲得更高水平的理解。因此,體驗式教育也根植于社會建構主義。
(二)體驗式教育理論在創業教育中的運用
關于創業,比較普遍接受的定義是“超越有限的資源而追求機會”[8]。 這一定義特別試圖將創業與小企業區別開來。通過創業而成立的公司通常指那些大型、獨立的公司,即“成長型”公司,或有潛力的公司。而對于這樣的公司卻沒有形成具體標準。高科技公司通常被認為是這類公司,但并不局限于高科技公司。[9]
以傳統的方式,即以理論為基礎進行的創業教育方式意味著必須有一個堅實的理論體系作基礎。[10]但創業理論已經被證明是晦澀難懂的,傳統教育方法在創業教學中成效不大。創業教育必須超越理論,為學生們準備好“現實世界”環境。因此,體驗式教育模式被認為是創業教育的優勢,并被視為創業教育發展的基石。[11]建構主義可以解釋創業行為的經驗基礎。[12]主要體現為:提供最好的案例,模擬真實創業場景、過程和創業者的工作生活。同時也包括投入真實的公司項目,學生創辦企業等實踐活動。體驗式教育旨在開發學生的創業能力,發展批判性思維。教師創造一個環境,讓學生運用掌握的理論和原理,同時體驗創業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13]許多以體驗為基礎的活動可以直接發展成能力。[14]
(三)體驗式教育在創業教育中的拓展
硅谷企業家史蒂文·布萊克(Steven Black)將體驗式教育、翻轉課堂和團隊學習方法結合起來,提出了精益創業教育模式(Lean Launchpad)。精益創業是一種開發企業和產品的方法,旨在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快速發現所提出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精益創業強調客戶反饋而不是直覺,強調靈活性而不是計劃。與傳統的產品開發方法相比,這種方法能夠更快地從失敗中恢復過來。學生提出商業假設并很快地驗證它。他們走出大樓與潛在客戶和合作伙伴交談,利用訪談中獲得的客戶反饋來改進他們的產品或服務,確保其產品或服務滿足客戶需求或解決客戶問題,并驗證他們已經創建了一個可重復、可擴展的業務模型。
二、哈斯商學院創業教育經驗
(一)創業教育體系跨學科、創業過程全覆蓋、精益創業模型貫穿其中
哈斯商學院旨在將創業思維融入學生的體驗。創業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三個:形成觀念和團隊、發現和確認客戶、創立公司。為此,哈斯商學院構建了一個以創業課程、導師制、創業競賽、初創公司加速器和種子基金為主體的創業教育體系。其具有如下特點:第一,跨學科。為學生提供跨學科創業課程以及跨學科創意交流會等。教學、實踐與科學知識并駕齊驅。當不同種類的知識集中于解決復雜問題時,比任何一種單獨應用的知識更有力量,這也就是創業的本質。[15]第二,創業過程全覆蓋。教學內容覆蓋創業、風險資本融資等全過程。同時,注重與社會網絡的鏈接。這個網絡不僅包括企業家,也包括風險資本家和其他支持性的機構。許多導師來自舊金山大灣區著名的公司、律師事務所。他們不僅提供創業指導,而且參與學生選手選拔。第三,精益創業方法貫穿整個創業教育體系,將學生置身于初創公司的混亂與不確定性之中,與客戶、合作伙伴、競爭對手進行團隊合作,并學習如何將一個偉大的想法變成一個偉大的公司。
體驗式教育方法最好的體現是實際執行與學習目標相關的任務。哈斯商學院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動態創業教育體系,不管是課程學習、創業比賽,還是初創公司加速器,都模擬真實創業場景,運用真實創業項目,學生接觸的是創業者、企業家、風險資本家。整個教育體系形成了一個通過經驗與現實環境轉化來獲得知識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識別機會、整合資源、建設團隊、創立公司等能力。
(二)基于體驗式教育理論設計課程
哈斯商學院共開設了21門創業課程。學生不僅要學習公司運營方面的技能,例如會計、財務、市場營銷、團隊交流,還要理解這些技能在復雜的商業問題里的相互關系,主要課程如圖1所示。
首先,創業課程不是講授如何寫商業計劃書,而是提供創業的具體經驗。哈斯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學習與客戶、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將想法變成現實。各門課程各有側重點,但均注重真實的創業體驗、學生的創意與團隊合作以及跨學科知識的運用。其體現了如下特點:(1)課程提供與企業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在真實創業環境中進行學習。創業學課程的重點是讓學習者學會如何發現有吸引力的機會,從而融資、創建團隊、發展新企業。教學方式包括案例分析、激烈的課堂辯論、模擬企業家的生活,讓學生有機會反思自己追求這種職業的愿望。最重要的是,案例的主角會親自到課堂上與大家一起討論并提供指導。初創公司實驗室是一門以項目為基礎的體驗式學習課程,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生與當地風險資本支持的創業公司組成團隊,學習如何識別機會并應對戰略性商業挑戰。學生將學術知識應用到創業環境中,并通過在動態、變幻的環境中進行學習而獲得經驗。社會企業精益創業課程將精益創業方法運用于社會企業創業。在整個社會企業創業過程中,自愿參與課程的社會企業家和先驅者都會親臨課堂指導。(2)要求學生參與課程前已經有創意并進行團隊合作。創業工場更像一個“診所”。這門課程選擇15個未成形的企業進行開發。學生有機會與其他的初創公司團隊進行切磋并獲得建議。通過一年的課程學習,通常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可以啟動。社會影響俱樂部在開課時要求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創意目錄,以便進行選擇,并形成團隊。到課程結束的時候,學生將他們有效的創意和下一步的計劃向評委陳述,由評委評估其可行性。(3)注重跨學科知識的運用。精益創業課程給予一個所有初創公司都會面臨的壓力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必須用商業模型來思考公司和客戶發展的每一個部分。學生必須走出教室看是否有人愿意使用或購買他們的產品,從而快速調整商業策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有機會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例如產品知識、技術知識、營銷知識等。機會識別:硅谷技術與創業這一課程專門講授如何識別機會并創立高科技公司。側重點在于,在技術飛速發展和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制定和執行決策。這門課程也需要將技術與管理等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
其次,融資課程主要使學生掌握風險資本融資并促進公司發展。新風險融資是一門針對當前和未來企業家的課程,內容是如何為初創企業或高增長企業融資。本課程以模型為主,包括戰略規劃、財務分析、商業模式創建、現金管理、融資選擇、投資者推介、替代融資和退出策略。同時講授公司在其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的各種融資選擇,包括天使資本、風險資本、債務融資等。課程除了講座、案例、閱讀材料以及風險資本家或公司創始人的演講之外,一個獨特之處就是“真實”。課程自始至終都有一家正在進行風險資本融資的公司首席執行官與學生一起學習新的風險融資流程,因而學生有機會將整個學期內所學知識應用于該公司有關工作中,包括協助該公司制定內部財務計劃、外部籌款等流程,并最終向投資者進行現場推介。
在整個創業和融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經歷成功和失敗,發現機會,創建商業模式,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培養領導才能并發展他們自己的風格。通過這些課程,學生同時也了解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資源。更重要的是,哈斯商學院的創業課程讓學生知道,最好的機會,如果沒有團隊的合作也無法借以實現目標。
(三)通過比賽培養創業能力與競爭意識
哈斯商學院有的放矢地舉辦各種創業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其中重要的比賽主要有兩個:初創公司加速器與風險資本投資大賽。另外,種子基金也具備一定的比賽性質。
1.初創公司加速器
初創公司加速器比賽始于1999年,旨在將處于成立初期的公司培養成愿意投資風險資本的公司,這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領先創業大賽項目,也是舊金山大灣區乃至整個美國的頂級創業比賽之一。比賽匯集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社區的企業家、學生和校友。每年秋天,學生通過網絡、課程等方式組建團隊,并在來年一月寒假結束返校時提交簡短的報告。由于申請者較多,所以每年選取一定比例的申請者參加。2021年,在加州大學體系中120多位申請者中選取了22個初創公司參與。[16]在為期三個月的加速器培訓項目中,創業團隊配備資深企業家和世界頂級的指導教師。主要提供精益創業課程,指導學生如何面對創業過程中的失敗并從失敗中迅速恢復過來。在啟動期間,初創公司精煉其價值定位,保護知識產權,與行業專家取得聯系,將一定量的可行性產品交到客戶手中,證明其商業模式具有可行性,并向投資者推銷,最終贏得風險資本投資。在展示日,選手當場向評委展示,冠軍獲得5萬美元獎金。
哈斯商學院通過三個月的加速器培訓項目,將初創公司從推介階段扶持成長為真正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為創業團隊配備世界頂級的指導教師,幫助創業團隊獲得成功所需要的資源,整個過程不收取任何費用。公司成立后,哈斯商學院不占有任何股份。過去5年,通過加速器項目成功創立公司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友共獲得1.5億美元的融資,在福布斯雜志30歲以下企業家排名前30。[17]
2.風險資本投資比賽
這是一個與加速器“方向相反”的項目。在這個比賽中,真正的大灣區企業家展現自己的公司狀況,學生扮演風險資本家對公司是否值得投資進行評估,并在資深風險資本家指導下進行最終決策。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扮演一天的風險資本家,獲得投資評估的直接經驗。獲勝者將參加地區比賽,地區比賽獲勝者將參加全國比賽。哈斯商學院團隊在2018年的全國賽中獲得第2名的成績。
3.種子基金
哈斯商學院的種子基金包括5000美元的贈款和辦公室,主要提供給哈斯商學院的在讀學生,用于創業早期的模型開發和客戶發現等活動。其中10份種子基金在5月發放,另外10份在12月發放。這些獎項授予那些最能體現哈斯商學院理念“質疑現狀”的年輕人。作為伯克利大學創業生態系統的領軍者,哈斯商學院特別重視跨學科團隊的項目。團隊中必須有一名來自哈斯商學院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師、職員或外部人員只能擔任顧問。獲得種子基金六個月之后,團隊必須給公眾發布60~90秒的視頻和一段話研究報告,告知公司的進展情況。并且,在獲得種子基金的兩年后,團隊必須向公眾發布兩年來的公司總體運行報告。[18]
(四)導師輔導成為創業的催化劑
哈斯商學院大約有50多位校外輔導教師,大多數是來自舊金山灣區的頂尖企業家、風險資本家和律師。他們給學生進行20分鐘面對面的創業輔導,或通過Skype進行輔導,幫助選擇好的商業模型,將想法變成現實。學生每個月可申請兩個導師名額。同一導師每天最多只能預約一次。 除非明確是Skype進行輔導,否則學生都必須出席現場。
強化輔導挑戰學生的創業思想,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創業教育方法。學生通過與企業家、商界專業人士、投資者等交流,發展創意或形成新的想法。哈斯商學院采用一對一的導師指導,所以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公司發展的環境錯綜復雜,因此,需要不斷地調整項目來滿足市場的需要。有時學生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需要,這時導師需要細化他們的需要。導師強化輔導成為他們成功創辦公司的催化劑。
三、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
哈斯商學院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提供了重要啟示。具體來說,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基于體驗式教育理論構建開放型、跨學科、立體化的創業教育體系
在體驗式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哈斯商學院構建了一個創業課程、導師制、比賽、加速器、種子基金“五位一體”的跨學科的創業教育體系,各方法之間有機耦合、相互作用、互相支撐,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業能力。這一體系也將學習者與外部世界聯系起來,強調創業教育知識必須與科學知識共同發展,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業能力。
2009年,教育部確定清華大學等9所高校作為我國創業教育試點院校,成為我國創業教育的開端。各大高校紛紛開始創業教育與實踐,并取得一定進展。但很多高校受傳統教學的剛性影響較大,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許多高校仍然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輔之以其他一些活動,不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難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目的。鑒于此,我國創業教育首先要有理論指導。哈斯商學院與其他一些世界知名大學均將體驗式教育理論運用于創業教育之中,并且取得成功。因此,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應樹立教育的全局觀念,在體驗式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建立開放型、跨學科、立體化的創業教育體系。第一,開放型。創業教育應始終保持開放狀態,使學生保持與社會網絡的密切聯系,包括創業者、企業家、風險資本家等。運用真實的創業案例,讓現實生活中的創業者走進課堂,讓企業家和風險資本家參與學生的比賽與公司的創立之中。第二,跨學科。創業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創業方法,更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多學科知識的能力。例如,高科技公司的創業者必須先具備高科技知識并且知道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經濟社會不按章節來安排,充滿了不確定性。學生必須意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在什么場合下可以用以及怎樣用。單純回顧課堂上所學的材料不足以形成理解,更不能形成能力。好的知識材料可以從記憶中“跳出”,運用到實際領域中,因為它與實際情況聯系在一起,而不是與實際情況相背離。因此,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應注意跨學科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而體驗式教育有利于這一能力的培養。第三,立體化。立體化意味著多種教育方式一起使用。以創業課程為主,建立由創業者、企業家、風險資本家等組成的導師團隊。導師親臨課堂指導,或就學生的創意進行一對一的強化輔導。同時,也可以采用加速器、比賽和種子基金的方式。雖然目前我國有些高校也在采用這些方式,但真正通過創業教育成立的公司卻極少。因此,高校創業教育可以在一開始時就要求學生在參與課程和訓練時即具備一個或多個創意,通過學習、培訓和導師指導,精煉創意,創立公司。
(二)創業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團隊合作與反思
哈斯商學院基于體驗式教育理論的創業教育方式,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方式之下,學生只注重學習狹隘的理論和專業知識。這種以某一門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教育方式只能反映某位教師所需要的知識框架,而不是基于學生的需求。相反,哈斯商學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一種注重輸出端的方式。學習內容和過程都經過嚴格審核,以滿足輸出端即學生的要求。輸出導向將管理知識的責任轉移給了學生,注重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學科知識。在課程設計上,哈斯商學院設計了一套具有全面性、綜合性的課程體系來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且,在每一創業生命周期,側重于講授企業家在遇到每一個相關問題的時候應如何利用信息來解決問題。同時,在整個創業教育過程中,特別注重以下方面。
一是團隊學習方式。哈斯商學院創業教育體系特別強調以團隊方式參與學習,這在創業課程、創業比賽、種子基金等創業項目中都有體現。通過團隊方式學習來提高學習能力特別適合創業教學。當學生要負責一個行動,而這個行動會給其他人帶來一定的后果時,學生的承諾和好奇心會隨之產生,這會導致他們更加努力。這種參與有助于掌握知識并在面對智力挑戰時促進認知發展。
二是注重反思。哈斯商學院的創業項目尤其注重反思。體驗式學習的基礎是使學習者與環境互動。但僅靠互動并不能養成創業能力,必須反思。因此,許多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先有一個創意,通過課程學習或團隊討論后,再對自己的創意進行反思,決定是否可行。精益創業教育本身就是要求學生走出課堂,與客戶交流,并迅速收集客戶反饋信息。除此之外,導師對單個學生進行輔導之后,學生也需要對自己的項目進行反思,使創意更加精煉,從而使創業項目得以實施。
目前我國創業教育仍然是教師主導的局面,很少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建議我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更加注重學生本身的需要,在創業教育中注重團隊學習,并強調在創業教育過程中的反思。創業本身就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團隊合作。因此,在我國的創業教育過程中,不論是課程、創業大賽,還是種子基金、加速器項目,都可以要求以團隊形式進行。同時,在教育各個環節都注重學生的反思。即使是課堂教學,也要盡可能讓學生走出課室,積極參與真實的項目,并對項目進行反思,真正養成學生的創業能力。
(三)創業教育與實踐融合,提升創業教育質量
體驗式教育模糊了實踐和理論的界限。體驗式教育的重點是注重學習內容與知識運用的環境的匹配,強調學生在一定的環境中實踐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理論。哈斯商學院的創業教育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將知識進行轉移,也就是如何用以前學的知識來解讀現在的環境,并且開發出一個決策用于將來繼續學習。在知識和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學生很快會發現,知識很快就顯得“過時”。哈斯商學院體驗式創業教育將問題、想法,或是項目的挑戰性結合到學習過程中,在培養知識轉移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精神,提升了創業教育質量。
一直以來,我國創業教育都分為教學和實踐兩個部分。創業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為主。在實踐方面,更多的是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要全面提高我國創業教育質量,必須突破目前創業教育與實踐割裂的局面,樹立創業教育即是創業實踐的理念。創業課程設計應注重學生的需求,課堂教學始終結合真實創業世界的場景。要以學生為中心,針對不同創業環節、過程和層次,設計并營造符合課程需求的場景,從而教會學生知識轉移的能力,并培養其終身學習的精神,全面提升創業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SCOTT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217-226.
[2]THOMAS P.A Model for Experient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2014,26(1):188-233.
[3]ANNE H.How Entrepreneurship can Be Learned through Experiential Learning Formats,Especially through Training Fo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Applied Research,2020,7(4):471-481.
[4][16][17][18]Berkeleyhaas.Berkey-Haas Entrepreneurship[EB/OL].(2020-06-09)[2021-06-09].https://entrepreneurship.berkeley.edu/programs-overview/.
[5]ALICE K.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paces:Enhanc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2005,4(2):193-212.
[6]ANDREW F,STUART M,DAVID C.Charting the Experiential Territory:Clarifying Definitions and Uses of Computer Simulation,Games,and Role Play[J].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2002,21(10):732-744.
[7]HEIDI N,ANDREW C.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edagogy,2018,1(1):8-41.
[8][9]ALAIN F.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Volume 1:A Perspective[M].Northampt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6:45.
[10]JAMES F.The Pedagogical Side of Entrepreneurship Theor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6(2):101-117.
[11]PETER B,MIKE M.Identifying Teaching Methods that Engage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J].Education+Training,2012,54(5):368-384.
[12]MUELLER S,ANDERSON R.Understanding the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Process and Its Impact on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A European Perspectiv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14,12(3):500-511.
[13]GOVAND A,NABAZ A.Inspiring Future Entrepreneurs:The Effect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on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t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s,2021,6(2):183-194.
[14]GUSTAV H,JONAS G.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Pedagogy in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2019,26(5):829-861.
[15]ANDREW V,PAUL J.Knowledge for Theory and Practi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4):802-821.
(責任編輯 黃銘釗)
收稿日期:2021-07-18
作者簡介:傅波,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廣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