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秋冬季是疾病高發期,發熱、腹瀉、咳嗽、流鼻涕等都喜歡找寶寶的麻煩。除了及時就醫,正確護理也很關鍵,它可以縮短病程,幫助寶寶盡快痊愈。
這個秋冬季,可能新手父母會遭遇寶寶第一次生病,如何能照顧好生病的寶寶?
緩解發熱不適有方法
發熱是身體受到病菌等侵襲后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在病菌被徹底根除前,發熱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除了需及時就醫的情況并按醫囑治療原發病外,父母護理寶寶的重點是幫助寶寶降溫,避免持續高熱,有多種方式可以使寶寶感覺舒服些,但不必急于讓體溫立刻恢復正常。
● 及時使用退燒藥。建議當寶寶的體溫超過38.5℃時,使用退熱藥幫助寶寶降溫。根據寶寶的年齡和體重,醫生會推薦適合的藥物劑型與用藥方法。體溫下降主要是通過皮膚蒸發水分,因此大家都知道的感冒、發熱后要“多喝水”是非常有道理的。給寶寶少量多次喂奶或飲水,如果體內水分不足,即使服用了退熱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 讓寶寶發汗。注意不要用捂蓋被子、多穿衣物的方式讓寶寶發汗。寶寶發熱時,反而應在適度保暖的前提下,盡量給他少穿衣服,好讓體內的熱量盡量散發出來。
● 必要時及時就醫。常見的病毒感染5~7天可痊愈,體溫多在3天內下降。如果不滿3個月的寶寶體溫超過38℃或者3個月以上的寶寶發熱超過3天,持續高熱不退,出現拒食、拒水、尿少、疼痛、哭鬧、嗜睡、腹瀉、嘔吐等異常情況時,需及時就醫。
小提醒:這2種降溫方式不可取
● 冰敷降溫。在物理降溫中,目前明確的是不要采用冰敷的方式,包括使用冰枕、冰袋或用冰水、冰塊、酒精等擦浴,這些方法過于刺激,會使寶寶的血管快速收縮,皮膚溫度是暫時下降了,熱量卻還在體內散不出來,而酒精還可能透過皮膚被吸收入血液,嚴重的可導致酒精中毒。
● 退熱貼。退熱貼是靠其中的凝膠水分蒸發帶走額頭部位的熱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發熱問題,有少數寶寶還可能對退熱貼過敏,因此,醫生并不推薦用退熱貼降溫。
至于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這種物理降溫方式,目前的觀點是不推薦也不反對。如果室內溫度條件適宜,寶寶沒有哭鬧、打寒戰等表現,可以給寶寶洗浴并及時擦干。
正確給寶寶用藥
● 嚴格遵醫囑。寶寶用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特別是不能盲目濫用抗生素。即使是常用的非處方藥,使用前也要遵醫囑,再仔細閱讀說明書,根據寶寶的月齡和體重,嚴格掌握用藥劑量、次數和時間。
● 禁用片劑、膠囊。寶寶常用的藥物劑型包括:口服水劑(滴劑、混懸液、糖漿)、藥粉、顆粒沖劑、栓劑、外用藥膏及眼藥水、滴耳劑等。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不能吞服片劑、膠囊,還要特別注意泡騰片絕不能直接放到嘴里服用。
● 喂藥有講究。1歲內的寶寶不能喝果汁和蜂蜜,因此不要把藥混在果汁、蜂蜜水里給寶寶服用,也不要放入母乳、配方奶里喂給寶寶。不要捏著鼻子強行給寶寶灌藥。不少兒童口服藥為了讓寶寶易于接受,會加入少許香精、色素,如果寶寶對味道比較敏感,喂藥后可補喂幾口白水。另外,寶寶用藥后,父母要細心地觀察他有無過敏反應出現。
小技巧:這樣留取便樣去送檢
秋冬季是輪狀病毒導致的腹瀉高發季節。寶寶腹瀉時,建議留取便樣送到醫院化驗,以便有針對性地診療。
寶寶大多穿紙尿褲,大便較稀時,容易滲到紙尿褲的吸水層里,不易取到便樣。可以準備一塊約10厘米長、5厘米寬的干凈保鮮膜,覆蓋在寶寶的肛門部位,再給寶寶穿好紙尿褲。這樣當寶寶再次排便時,保鮮膜上就會留有大便。可以清理沾在保鮮膜上的大便,放進干凈的小塑料盒里帶去送檢。
如果家中沒有適合的留樣盒,可以在保鮮膜外再包一層保鮮膜或密封保鮮袋,最好在1小時內送到醫院化驗。
食欲差也能營養不缺
有些寶寶生病后食欲下降,不愛吃奶或輔食。如果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也不利于寶寶康復。
● 保證充足的液體攝入。6個月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堅持喂母乳,少量多次,如果寶寶吸吮較費力,可以擠出母乳用小勺喂給寶寶;6個月以上的寶寶除了喂母乳、配方奶,還可喂些白水。
● 不要嘗試新食物。給寶寶吃已經適應的輔食,如:米粉、菜肉粥、雞蛋羹、爛面條等,清淡、易消化,可以吃點有滋味的新鮮水果,但不要吃未嘗試過的食物。
只要保證充足的液體和基本的營養攝入,即使生病期間寶寶胃口稍差些、吃得少些,父母也不必過于擔心,病愈后會逐漸補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