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吉 王英


摘? 要: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結合鄉村特色景觀資源,以休閑旅游為目的,以城市游客為目標,多產業相融合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對于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價值、建設美麗鄉村健康中國具有重大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規劃;策略;衡陽
基金項目:本文系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衡陽農業與休閑產業融合發展規劃研究”(2018B005);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業觀光園規劃研究——以衡陽市為例”(19C0273)研究成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解決“三農”問題作出了總體布局,同時也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機遇。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到,要積極發展休閑農業,擴大農村非農業就業和農業增長空間。從概念界定來看,鄉村旅游規劃與休閑農業發展規劃都是通過挖掘廣大農村地區生態、文化和農產品等多項資源優勢,進行休閑游憩等服務業的策劃與開發,通過強化游客的參與機會,刺激農村綠色產業集聚和體驗型經濟擴展,并最終實現農村地區生態、文化、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見,鄉村旅游的規劃過程與休閑農業的產業路徑高度契合,鄉村旅游熱的興起與發展能夠豐富農業生產多元化經營,促進村民增產增收,同時也為休閑農業面臨的多種現實問題提供了可參考的具體的規劃路徑。
一、衡陽市休閑農業現狀
在《湖南省休閑農業發展規劃(2017—2025)》的戰略布局中,衡陽市休閑產業劃為京廣沿線休閑農業產業帶,發展方向定位為:著力打造臨近粵港澳地區度假勝地的優勢產業帶。整個衡陽市休閑產業布局分為三個方向:(一)依托南岳衡山、蔡倫竹海等自然風景區發展景區觀光、生態養生、養老度假型休閑農業;(二)依托船山書院、蔡倫造紙等歷史文化,發展文化認知型休閑農業;(三)依托云霧茶、黃花菜等特色農產品,發展參與體驗型休閑農業。在上位規劃的統籌指導下,以及近些年衡陽市各級政府的政策扶持,衡陽市休閑農業經過不斷發展,現已從自發形成的初期鄉鎮企業,步入到政府指導下的規范化、規模化經營階段,并逐步形成具有休閑度假、觀光觀賞、互動體驗、農耕文化及民俗體驗等多種類型的產業維形。
二、衡陽市資源與特點分析
(一)農業資源豐富
衡陽地處湖南省中南部,為大陸型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光熱資源豐富的特點,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油、商品豬生產基地。隨著農業產業布局的不斷優化,衡陽基本形成了以糧食、畜禽、油料、蔬菜、林木、茶葉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和以中藥材、特色水果、特種水產和休閑農業為主的四大特色產業的農業產業化新格局。衡陽秀麗的山川、豐富的植被、獨特的人文景觀資源,為衡陽描繪出了山青、水綠、林盛的“瀟湘”風光長軸畫卷,為衡陽的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
(二)文化底蘊深厚
衡陽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如祁東的漁鼓、祁劇,衡東的土菜節、花鼓戲、剪紙、常寧的雕刻、版畫,耒陽的造紙術、農耕習俗等民間文化。而石鼓書院則開創了湖湘文化之先河,湘西草堂船山文化源遠流長,南岳衡山佛道儒“三教合一”,同尊共榮,香火鼎盛,是享譽海內外的宗教文化圣地。還有戎馬一生的羅榮桓故居紅色文化,所有這些,形成了紅色之旅、文化之旅、宗教之旅、休閑度假之旅等多樣的鄉村旅游產品。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規劃引導不力,市場定位盲目
休閑農業作為集生產、觀光、休閑、旅游等為一體的新興業態,對生態環境、產業特色、交通區位具有優勢性要求,而現有的衡陽“十三五”農業規劃無法滿足休閑農業的發展需求。目前大部分農村小城鎮休閑農莊的開發缺少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產業集聚規模、空間布局、功能配置、景觀規劃不盡合理,其結果就是休閑農莊市場定位不準確,建設風貌“鄉味”不濃,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不夠深入,導致發展重點不突出,同質化嚴重,供給結構性矛盾影響了休閑農業的持續發展。
2.空間布局失效,缺乏休閑農業拳頭品牌
從產業布局來看,雖然農業基地面積逐年增加,但尚未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格局,還沒有出現類似安化黑茶、東江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拳頭品牌,缺乏核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休閑農業品牌;大部分農業龍頭企業仍然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不利于進一步做大做強;同類產品品牌較多較雜,如衡陽有茶葉品牌10多個,糧食品牌70多個,茶油品牌20多個,但是能代表衡陽相關產品形象的品牌很少。
3.產業融合程度低,休閑農莊發展動力不足
依托農業、農村、農耕文化拓展鄉村旅游功能不深,一、二、三產業鏈條銜接不緊密,疊加產出效應低;經營主體之間合作意識不強,單打獨斗情況較為普遍,孤園求變較多,集聚發展效應較低;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田園綜合體建設、文化創意產業等融合不夠緊密,沒有發揮生態休閑農業的多功能復合性。
三、衡陽市休閑農業規劃體系構建策略
休閑農業產業體系規劃中最重要的有兩個部分。一是休閑農業資源的調查與分類,這是休閑農業體系的基本構成要素,也是休閑農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二是休閑農業產品的設計,這其中包括商品、旅游服務等,這是規劃的目的,更是發展鄉村旅游的著力點。因此,休閑農業規劃體系的構建可分為“面、點、線”三個維度。第一個是 “面”,根據產業和區位優勢,規劃休閑產業要素空間布局,重點培育休閑農業示范縣區;第二個是“點”,即創建休閑農業旅游示范點,重點拓展休閑農業產品產業鏈延伸;第三個是“線”,依托區域經濟理論以及出游空間模型規劃休閑農業旅游精品線路。
(一) 衡陽市休閑產業要素戰略布局
基于衡陽各區域產業優勢、生態特征、交通區位、文化特色等優勢,將衡陽休閑農業規劃為“一心一區兩帶”的產業布局(如圖1)。“一心”即“環城郊”都市休閑農業核心;“一區”即大南岳休閑農業區;“三帶”即衡陽縣祁東縣人文+生態農業帶、衡東縣耒陽市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產業帶、常寧市衡南縣生態農業+民俗文化產業帶。鄉村旅游線路的規劃既要考慮到資源和農產品的合理布局和有效配置,也要考慮消費者出游的一般規律。目前國際上將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的路徑分為進入路徑、游憩路徑和返回路徑三種。基于衡陽市休閑產業戰略規劃布局,衡陽市鄉村旅游線路采用國際上通用的坎貝爾模型,并將鄉村旅游目的地分為市區周邊放射狀擴散設施、區域性非線性度假群組和沿公路零散分布服務點三個類型,具體線路設計如圖2所示。
1.“環城郊”都市休閑農業核心
本區含雁城記憶游覽區、“都市周末”休閑游覽區。本區系衡陽市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龍頭”,地域上環繞市區周邊,以雨母山風情區和茶山坳特色小鎮為雙核,依托湘江、耒水、蒸水沿岸以及城郊生態田園風光著力打造都市休閑農業核心優勢產業帶,重點發展自然科普教育型、參與體驗型、創意科技型以及養生養老等康養型休閑農業。
2.大南岳休閑農業區
以南岳衡山景區為核心,以花果山為依托,為旅客提供體驗宗教文化、原始次森林、觀光度假為主要內容的休閑場所。突出發展萱州古民居、優美的鄉村景觀和農產品種植基地,將宗教文化旅游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緊密結合,打造南岳衡山旅游后援服務基地。
3.衡陽縣祁東縣人文+生態農業帶
以岣嶁峰森林公園為核心,依托衡陽縣人文景觀以及祁東黃花菜生態農業資源優勢,挖掘名人故里與名勝古鎮,打造集名人故里、農業觀光度假于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區農業帶。
4.衡東縣耒陽市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帶
以蔡倫竹海為主要依托,規劃黃市鎮、淝田鎮連片區域,突顯“農耕”與“世外桃源”建設風貌;以羅榮桓故居景點為基礎,突出“紅色故里”建設風貌;以新塘土菜、洣江水上樂園為內容,構筑以紅色人文景觀、特色餐飲、鄉村度假等多功能的休閑產業帶。
5.常寧市衡南縣生態農業+民俗文化產業帶
以銀杏公園為核心,開發寶蓋、江口、花橋等鎮,突出“中藥材”“休閑農業”“戶外拓展”, 利用蓮湖灣水域及周邊宜墾山地,創建生態濕地科普園,重點開發夢東方國際旅游度假區傳承湖湘文化,以西江為紐帶,連接天堂山和印山,輻射塔山瑤族鄉、廟前鎮部分村,結合西江漂流、印山文化、工礦文化等元素,打造一個生態農業+民族特色的休閑農業旅游帶。
(二)休閑農業產品產業鏈延伸
筆者認為,休閑農業產品是指休閑農業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線路和服務的總和,是滿足消費者吃、住、行、游、購、娛、商、學、養、閑、情、奇全方位物質和精神需求的商品。休閑農業產品設計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通過規劃、設計、實施更新換代。農業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而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的深度產業融合才是鄉村旅游目的地核心競爭力的來源。
在客觀分析外部和自身資源特點后,以特色產業為設計要素,以生產生活空間為鄉村旅游活動的載體,按照產業特色開發對應鄉村旅游商品序列,生成衡陽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產業融合體系(如表1)。此表中的產業鏈,以鄉村旅游作為載體全方位呈現產業價值,產業作為旅游的元素貫穿始終。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通過鄉村旅游活動呈現,產品、服務以旅游接待的形式輸出。因此,可深度拓展衡陽市休閑農業產品產業鏈,并逐步形成旅游觀光、研學基地、互動體驗、科普教育、康養禪修、果蔬采摘、農事體驗的休閑旅游產品。
四、結語
本文以衡陽市休閑農業產業規劃為例,從鄉村旅游視角提出構建休閑農業規劃體系策略,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完善休閑農業發展空間布局,打造特色休閑農業產品,提升拳頭品牌形象,各縣區要根據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合理布局,科學定位。二是在業態的發展上,必須大力推進產業融合,構建豐富的休閑農業產品體系,開發多層次復合型主體項目,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并以此不斷反饋規劃與建設,從而保證衡陽市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湖南省農業委員會.關于印發《湖南省休閑農業發展規劃(2017—2025)》的通知.[EB/OL].http://www.hnagri.gov.cn/web/hnagrizw/9681/9691/content_301296.html.
[2]徐珊.北京市農業園區規劃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3.
[3]張威濤.基于鄉村綠道構建休閑農業功能性空間網絡的規劃策略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9(14):56-59.
作者簡介:
羅吉,碩士,衡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鄉村景觀。
王英,衡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