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佳麗
【摘要】隨著我國空間發展和空間治理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五級三類四體系”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逐步形成,規劃的龍頭作用將愈加突出,旅游規劃作為規劃體系“三類”中的專項規劃之一,未來將在旅游領域的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同時,“全域旅游”“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等一系列國家級戰略相繼出臺,農村將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區域。實現農村地區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產業的興旺發達,旅游業作為農村地區產業體系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將從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要求入手,提出鄉村旅游規劃編制中須把握及補充的要點,以促進鄉村旅游事業的發展,從而為鄉村振興助力。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旅游規劃;理念;編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3.027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都市居民普遍希望去環境優美的鄉村愉悅身心、回歸自然,鄉村旅游產業隨之蓬勃發展,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在現代化、商業化等因素的影響下,鄉村旅游業呈現出特色景觀“趨同化”、鄉土文化“城市化”、生態景觀“破壞化”、景觀內涵“缺失化”等諸多問題,阻礙著鄉村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要求
國土空間規劃是新時期我國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規劃體系的構建堅持保護優先、集約節約、分類分級、多規合一的原則,以實現國土空間的高質量發展。雖然不同層級的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要求各有側重,但根據《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南》等相關文件的要求,編制中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多規合一、協調發展,以人為本、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等原則,要求依托完善的數據資源,通過“雙評價”“雙評估”,摸清自然基底狀況及發展潛力,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并充分吸收原有各類規劃編制的工作經驗,實現城鄉國土空間規劃的全域覆蓋、全要素管控。
2、鄉村旅游的內涵
鄉村旅游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它是農村區域的新型旅游模式。作為旅游業的新領域發展非常迅速,鄉村旅游對解決“三農”問題、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收入,都具有重大的意義。鄉村旅游依托農村自然環境景觀和歷史人文資源,在農業體驗游及農村休閑游的基礎上,拓展出休閑、度假、娛樂、會務等多樣的游憩活動,改變了鄉村傳統經濟格局和社會形態,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及農民增收致富。
3、鄉村旅游景觀的現狀與優勢
首先,鄉村旅游景觀同質化較嚴重,千篇一律的“農家樂”“采摘”等活動很難對游客產生較強吸引力。其次,缺乏合理的布局和空間優化,旅游景點處于無序化狀態,景點與景點之間缺乏合理的路線規劃,整體不注重細節和質量。再次,對鄉村旅游景觀的保護不足,特別是一些鄉村中極具特色的建筑、自然景觀等遭到破壞,鄉土特色逐漸消失。最后,旅游公共設施較為匱乏,難以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同時存在環境污染等問題,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鄉村自然景觀較為豐富,長期生活在都市的人們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壓力,內心渴望得到放松,鄉村旅游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歷史文化悠久,鄉土文化豐富,不同地域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例如太極、陶瓷、戲曲等,這些地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成為鄉村旅游的亮點。
4、新時期做好鄉村旅游規劃編制須把握的要點
4.1堅持規劃先行
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需要有科學規劃作指導。要對農村進行深入調查,摸清家底,高標準、全覆蓋做好美麗村莊建設規劃,因地制宜,做好分類指導。突出特色個性,不搞千村一面,體現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建設一批體現地方特色的精品村。結合鄉村振興規劃,立足實際,著眼長遠,把鄉村旅游發展融入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中,有計劃、有重點、有梯隊、多層次推進鄉村旅游開發,增強規劃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科學規劃鄉村旅游布局,依托地方的區位優勢、市場優勢,發揮城區周邊的環城游憩功能,打造環城鄉村旅游圈;發揮成熟景區的帶動作用。
4.2保護鄉土景觀,延續歷史文脈
和諧發展鄉村旅游,保護鄉土景觀,是鄉村旅游地景觀開發的首要前提,旅游景觀項目建設需與旅游地的生態、生產、生活緊密結合。旅游者前來旅游的主要動機源于鄉土情結,旅游地需長期維持原生態和本土化的景觀氛圍。回歸本土景觀,需在整體環境和節點景觀營造上將當地特色的鄉土元素進行重組,如對鄉土植物、鄉土材料、老物件、生活器具、民族服飾、歷史傳說等進行擬物化處理,由“形”至“意”,通過對鄉土元素的概括與移植,重釋景觀的文化語義,找到旅游景觀與鄉土元素的契合之處,旅游景觀之“景”與鄉土元素之“情”相融,從而提升旅游景觀的文化底蘊,構建和諧統一的特色景觀。鄉村旅游的開發主要圍繞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展開,如主題文化村落,是在原有傳統村落的基礎上改造而成,此類村落民宿基本為傳統民居整修,或以古建筑樣式建設,軟裝搭配古董家具、古老農具等老物件,呈現滄桑古樸的室內設計和古意盎然的景觀環境。通過對消失的民俗文化的搜集整理,讓旅游者在休閑之余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滄桑。
4.3強化產業支撐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產業振興,發展產業是鄉村振興“美村富民”的內在動力。中心城區,具有獨特區域優勢,要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振興”要求,充分利用好區域資源,以產業振興為主抓手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的新模式,走資源共享、資金共籌、企業共建、收入共有的路子,不斷拓寬村級收入的渠道,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要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培育特色宜業產業,因地制宜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對農戶的產業技能培訓,鼓勵農戶就業創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4.4營造景觀意向,策劃旅游形象
鄉村景觀意向是指人類在感知鄉村景觀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景觀意境,源于鄉村的親身感知體驗或宣傳形象的媒介廣告。鄉村景觀意象是鄉村景觀規劃的基礎,個性化、地方性、標識性強的鄉村景觀是鄉村景觀規劃的目標,因此,營造特色鄉村景觀意向是打造鄉村旅游核心吸引力的關鍵。鄉村景觀介于自然景觀與城市景觀之間,自然環境與歷史人文并蓄,營造鄉村景觀意向時應著重體現田園風光的魅力和返璞歸真的韻味。旅游形象泛指旅游者對旅游地相關要素的感知認識和綜合印象,而旅游地生動、鮮明、獨特的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前提。根據旅游地的地域特征進行旅游形象策劃定位,其中涵蓋自然地理、人文歷史、文化傳統等。鄉村旅游地的形象定位需從自身資源出發,開發特色產品突出獨特性,認清優劣勢并揚長避短。
4.5打造自然和諧的鄉村人居環境
保障鄉村旅游開發規劃最終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鄉村人居環境。人居環境是鄉村生態環境、經濟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總和,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打造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需要堅持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將鄉村旅游規劃作為提升鄉村人居環境的契機,提升人居環境的空間規劃質量,保證旅游基礎設施設備健全完善,為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提供設施基礎。
4.6文化景觀建造策略
不同的地區由于獨特的地域性和人們的生活習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論是哪一種文化都是當地人們與自然環境長期融合而來的,是獨特的。河南省鄉村旅游景觀規劃在保護當地文化的基礎上應實現創新發展,同時也要提高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讓游客參與進來,從而激發其生命力,提高對游客的吸引力。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規劃思路,完善鄉村旅游的各項功能,治理鄉村道路、垃圾、水電等基礎問題,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體驗。同時完善現代化基礎設備,如有線電視、網絡寬帶等。另外,對鄉村生態景觀和鄉村原始植物設備、農房農屋進行標準化改造,全方位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
4.7強化底線約束,體現保護優先
整體來看,鄉村地區是主要從事農業、人口分布較城鎮分散的地方,具有開發強度小的特點。鄉村旅游規劃應樹立底線思維,嚴格落實“三線”管控制度,確保生態功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保證基本農田具有適度合理的規模和穩定性,并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為生態、生產、生活留出合理的空間。同時,規劃編制中須優先考慮生態環境問題,走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這就要求規劃在編制中牢筑保護優先的新理念,遏制無序的開發建設,在利用資源的同時不僅注重對文物、古建等人文資源的保護,更注重對山、水、林、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真正做到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使鄉村地區山水相依、山清水秀、阡陌相連的景致成為鄉村旅游最大的看點、最美的基底。
4.8優化生態農場景觀規劃
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規劃與設計要素較為豐富,因此,為保證生態旅游功能效果,則需要根據其空間特點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景觀設計方案,生態農場作為鄉村農業生產、生活的主要空間,其核心景觀要素的構成以生態旅游環境的構建為主,大面積的綠色草坪為人們提供了開放、舒適的活動空間,右側灰色步道上擺放的藤編座椅,即作為藝術品豐富了空間景觀要素的構成,也實現了基于功能的生態旅游景觀規劃與設計。階梯型的臺面設計與梯田的造型相一致,碎石鋪設的路面使生態農場景觀規劃與設計的效果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結語:
健康是生存之本,康養是生活必備。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發展健康旅游,需要依托本地優勢資源,以益于健康為方向進行規劃設計,包括市場定位、發展定位、空間布局、節點方案、產業策劃等。積極發展“健康+”產業,鼓勵發展多元化的特色康養產業。做好“服務+”“文旅+”,以此來構建健康旅游目的地,使之宜居、宜業、宜游、宜養。
參考文獻:
[1]姚婧兮,李嬋,張冰.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以武寧縣靈泉谷生態
[2]閔志坤,張昊楠,楊迪卿,王培洪,吳小剛.鄉村振興背景下福建南安水頭鎮呈美村旅游規劃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12):37-38+96.
[3]劉瑋,燕凌,盧興華.微度假模式下江西鳳凰山莊鄉村旅游規劃設計[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24):148-151.
[4]朱丹瑜.鄉村振興視角下生態農莊的規劃設計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9.
[5]胡強.生態旅游下的鄉村景觀開發——評《生態旅游》[J].環境工程,2019,37(12):223.
[6]黃強風.鄉村旅游規劃設計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9(11):83+85.
[7]金世軒.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鄉村旅游規劃設計策略——以鄂州市梁子鎮為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31):7-8.